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被引量:7
- 2007年
-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它本质上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物质、技术、符号和人;传播新闻的媒介是比较固定的和专门的,而传播文学的媒介则呈现为多样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学有时本身就是传播的媒介,而新闻不具备这方面功能。文学传播中,更多的是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往往表现为交叉关系。中国古代传播文学的媒介主要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石,以及写本文学媒介中的竹、木、帛、纸、雕版、墙壁等。
- 曹萌张次第
- 关键词:文学媒介
- 洛学传承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洛学传承大致历经了鼎盛期、衰落期、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其每一阶段的思想精神和理论主张都基本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核心 ,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通俗小说 ,导致小说创作倾向的嬗变。描述、说明洛学传承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嬗变的影响 ,可见出某些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 ,揭示出理学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 曹萌
- 关键词:天理通俗小说文学评论
- 辽沈地区满族文化资源分布描述被引量:2
- 2005年
- 辽沈地区满族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并体现在各个方面:人口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与文化艺术,后者包括:民居、饮食、祭祀与节日、婚礼和丧葬、艺术、歌舞与体育、服饰。历史遗址类资源则包括兴京、东京与盛京、沈阳故宫、永陵、福陵与昭陵、七寺四塔等。文物古籍也是该资源的一方面。辽沈地区满族文化资源为辽宁的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和文化基础。
- 高玉侠
- 关键词:歌舞文化基础民风体育古籍语言文字
-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及其对传统文献学的拓深被引量:1
- 2006年
-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是在作为传播学分支之一的学术传播研究尚属空白、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成果极少见的学术背景上展开,该研究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以传播学方法体系为指导,以传播学的理论模式与基本概念为依托,对传统文献学的辨伪、考据、校勘和传、疏、注、集解、索隐,以及辑佚与备份等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考察,描述说明了它们在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中分别体现出的控制失真、扩大源信息与转播、中继传播与保护信息等功能;揭示了古典文献序跋作为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特定媒介而具有的增强传播效果或扩大传播范围的价值;阐述了家学与师传这组与传统文献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教育形式所造成的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两种特定类型——垂直型与放射型。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文献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刷新了今人的“文献学”观念,为文献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拓宽了传统文献学领域,深化了文献学研究层次。
- 曹萌张次第
- 关键词: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传播学
-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工程化战略被引量:5
- 2007年
-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和揭示方面,还有深入与拓展的空间。作为一个系统或地域文化板块,该文化具有举世公认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在某种意义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精神纽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目前,地域文化资源研究正逐渐为学界重视和世人瞩目,演变为前所未有的学术热潮。在此背景和氛围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应该实施工程化战略,即以文化研究工程建设为主要操作方式,展开立体的、系统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多层面学术研究。具体战略包括三个方面:文献资料建设工程;文化生态科考与调研工程;文化发展战略孵化工程。
- 曹萌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工程
- 沈阳城市文化的结构与特色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沈阳市是清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后金—清初以来,沈阳城市文化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沈阳传统文化(满族文化和清文化、工业文化、革命文化、东北区域文化)、信息工业文化、学术文化、流行文化与娱乐文化几个部分。沈阳城市文化对东北各城市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满语、沈阳话塑造了清代北京话和东北话,今日沈阳成为中国满族文化整理与复原的主要中心之一,富有东北特色的沈阳娱乐文化已经推向了全国。在经济全球化、东北振兴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沈阳城市文化研究,为沈阳城市文化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 鲍明
-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结构满族文化
- 论《三国演义》的尚理倾向及其传达方式被引量:2
- 2006年
- 所谓尚理倾向是指小说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刻画、故事情节描述、结构布局的安排,以及创作动机的表露所体现出的推崇或崇尚理学思想精神的态度。《三国演义》的尚理倾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传达:一是倡主拥刘反曹:对君臣纲常的推崇和坚持;二是夸写刘关张结义;三是教诲读者:承传理学家道德说教传统。造成《三国演义》突出尚理倾向,以及采取如此传达方式的根因在于当时社会浓郁的理学思潮,以及这一思潮影响下生活方面突出的尚理风气;而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尚理倾向及其表达还与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传统的文学教化观对小说作者作用与影响有关,同时还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文体与生俱来的说教性特征相联系。
- 曹萌
- 关键词:三国演义
- 历代庾信批评述论被引量:10
- 2005年
- 庾信批评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此后代不乏出,形成了体系,此一体系又因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或批评者大体体现为宇文逌的肇始、隋唐学者文人对庾信的毁与誉、两宋庾信批评的平静状态、金代的庾信批评、明代双向度的庾信批评、清代庾信批评的阶段性,以及现、当代庾信批评对古代的“重复”几个段落。历代庾信批评明显地展示出两条纵线平行前进的图案。即自宇文逌之后,对庾信批评基本是沿着隋唐开始的毁与誉两条线上平行推进。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是传统文化的政治伦理性人格标准及“文如其人”的文学批评模式所致;第二,与中国古代传统重实尚用的文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第三,与中国古代传统以艺术直感体认为主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因此导致的文学批评之笼统性、模糊性特征有密切联系。
- 曹萌
- 关键词:庾信价值观
- 皇太极的文化贡献: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被引量:1
- 2007年
- 从文化史角度看,皇太极在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上,皇太极首先采取了基于满族文化而致力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在政权建设上,始终致力于缩小满汉文化的差距;在宗教和婚姻制度以及“殉葬”制度上也一定程度地采纳了汉文化中的精华。其举措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沿袭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二是尊孔崇儒,三是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所做的文化贡献完成了将满族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历史任务,并保存了满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 曹萌
- 关键词:皇太极文化贡献汉文化
- 清代长篇通俗小说的疏离意识
- 2007年
-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直接描写明遗民与满清统治对抗情节,而带有突出疏离意识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意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二是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三是炫耀才学的倾向;四是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实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道德要求上又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 曹萌
- 关键词:清代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