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 作品数:96 被引量:957 H指数:16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历史地理 经济管理 更多>>
万民法诸含义的展开——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的现实与理想 被引量:8 2005年 万民法可作为普通法、世俗法的主要部分、自然法、有利于外邦人的法、地方法、道德法的含义及其相应的意识形态基础。为了对万民法有一个全景的勾画,离不开对原始文献中万民法规范被宣称的普世性与实际运作的有关法律规范的地方性的矛盾及其原因的揭示;古典时期的罗马法学家们力图在万民法概念下以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整合一个充满个别性的大帝国的苦心,反映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法律理想与法律现实的矛盾。 徐国栋关键词:万民法 地方法 外邦人 外国人在内国民法中的地位比较研究——对《民法总则》第14条的涉外性及其与次级立法冲突的探讨 被引量:1 2018年 外国人分为友国人、敌国人、外交人员、合法居住与非法入境者、难民、轻度外国人和重度外国人、无国籍人等许多子类型,每种人的法律地位各有不同。另外,未归化的土著人、被剥夺公权者构成拟制的外国人。在外国人与公民之间,还有中间性的海外公民、双重国籍人、港澳台人、绿卡人。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法各有处理外国人法律地位的经验值得今人借鉴。现代法除了少有的完全平等对待外国人的立法例外,都对外国人的权利能力课加或多或少的限制。我国也不例外。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构成大幅限制外国人权利能力的次级法,而《民法总则》第14条赋予外国人与中国公民完全同样的权利能力,这样就造成了次级法与基本法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只能通过未来的司法解释给《民法总则》第14条加上但书解决。 徐国栋关键词:外国人 公民 土著人 穿过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入典的《民法总则》 被引量:5 2020年 2017年的《民法总则》成为2020年的《民法典》的第一编时,立法者做出了两处实质性的改动。其一是增加紧急替代监护,这是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措施;其二是否认了法人人格权的开放性。"其一"忽略了对宠物的准监护的替代安排,这是《民法典》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结果,稍早于《民法典》颁布的新《波多黎各民法典》则赋予了有感动物以准主体的地位,使自己具有了21世纪的民法典的色彩。"其二"排除了法人有形象权。意大利的判例和学说承认私法人和公法人皆有形象权。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我国一些公法人的形象遭到了应有的或不应有的损害,对于不应有的损害,有关主体应援引形象权应对。另外,公共卫生危机揭示了我国资源的有限性和《民法典》采用的自然人概念和自然人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原则的冲突,尽管学者呼唤回归公民概念和有限平等立场,可惜《民法典》对此无回应。 徐国栋关键词:稀缺性 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 被引量:198 2001年 本文力图揭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在罗马法和现代各国民法典中的对立统一 ,并运用社会契约论解释了两种诚信之统一的前提。本文证明 ,罗马法史上最早的诚信都是客观的 ,到了古典时期 ,诚信才分叉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分别在诉讼和物权两个领域发挥作用。罗马人的诚信观念具有宗教起源以及斯多亚哲学的世俗起源。在古罗马的诉讼制度中 ,现代诚信原则的裁判诚信功能不仅由诚信诉讼承担 ,而且由许多制度承担 ,由此可见 ,现代诚信原则是多源产生的。本文还揭示了诚信诉讼便利当事人诉讼、方便法院办案、降低诉讼成本的功能 ,并基于主客观诚信统一的立场 ,就设计未来中国民法典中的诚信条款提出了建议。 徐国栋关键词:罗马法 客观诚信 主观诚信 社会契约论 诉讼成本 论中国《合同法》的罗马法基础——兼论以罗马法作为未来亚洲模范合同法基础的可能性 被引量:5 2015年 中日韩三国同属于德国法族,通过德国的中介继受了罗马合同法的8个规定,分别关涉买卖与互易的区分、定金规则、所有权移转时间与价金交付时间挂钩、无偿保管人承担标的物灭失责任的条件、债权人对诈害行为的撤销权、债的履行中的诚信原则、混同导致债消灭、不可抗力导致免责。它们构成三国法律中共同的罗马法基础。在建立东北亚共同体的框架内,产生了制定《亚洲合同法原则》的动议,上述8个规定可作为此等原则的内容。 徐国栋关键词:东北亚共同体 罗马法 “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中“信”的含义之澄清 被引量:17 2021年 从1999年开始,我国在一批经济学家的呼吁下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应制度逐步建立起失信惩戒制度,用来打击违反广义信贷关系中的不端行为,由于缺少法学家的广泛参与,失信惩戒制度中的"信"被误认为是"诚信"。实际上,诚信是保护、表扬好人的制度,失信惩戒是打击坏人的制度,两者属于两个领域。随着失信惩戒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张,它越来越成为"黑名单"制度,但内容变了,名称未变,导致《民法典》第1029条把纠正错误的失信记录的人格权确定为信用权,从名实相副的角度看,《民法典》第1029条应属于维护名誉权的规定。 徐国栋关键词:信用 信用权 名誉权 再论民法中人格法的公法性——兼论物文主义的技术根源 被引量:19 2007年 从罗马私法教材体系、民法典体系和民法教科书体系的角度研究人格法的属性问题,得出了它属于公法的结论,也得出了它基本上在任何法典法国家都位居被认为是私法的民法典中和被认为是私法理论的民法教科书中的观察,从而得出了现代民法和民法理论并非完全私法、而是公私混合性的结论。由此出发,揭示了物文主义的民法观的追求将部门法运动进行到底的技术原因,试图减轻这种主义的持有者的道义责任。 徐国栋关键词:罗马私法 民法调整对象 《民法总则》规定的坏人和好人 被引量:4 2017年 从罗马法中挖掘出其潜藏的敌人刑法和敌人民法理念,把它与时下流行于欧美的敌人刑法理论和敌人民事立法贯通,引入我国的民法理论并挖掘我国既存的敌人民法或坏人民法实践,反推出好人民法理论,进而发展出好法人和坏法人理论,将之与坏人民法理论打包,用来分析《民法总则》规定的主体的道德类型,进而得出好人和坏人不可能平等的结论。 徐国栋关键词:敌人刑法 我国民法总则制定中的四个问题 被引量:9 2017年 民法总则起草首先面临涵盖面大小问题,只要做到仅把具有全民法射程的制度纳入总则,总则的规模自然就小。另外面临是采自然人还是公民术语的问题,实际上,自然人不过是被法人术语产生后倒逼出来的一个术语,并无任何意识形态意义,为了尊重民法的身份性,还是采用公民术语好。最后面临"两户"的处置问题。把"两户"作为安慰剂保留已不合时宜,还是以把它交给特别法规定为好。 徐国栋关键词:自然人 公民 地方论 被引量:14 2008年 西塞罗的《地方论》产生于公元前44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是一个经典的法律文本,前承《十二表法》,后启盖尤斯《法学阶梯》和优士丁尼《市民法大全》,反映了共和时期的罗马法,而我们常用的优士丁尼罗马法属于帝政时期。由于《地方论》的这一独特价值,它多次受到后人的专门研究,例如荷兰学者F.G.v.Lynden的《图留斯在〈地方论〉中阐述的法理学解释》(Interpretatio Iurisprudentiae Tulliannae in Topicis Expositae,Lugd. Batav.1805)、法国学者Gaston Francois Marie de Caqueray的《对包含在西塞罗作品中的私法段落的说明》(这本601页的书花了90页论述《地方论》中的私法问题)、意大利学者Giuliano Crifò的《西塞罗〈地方论〉的法律解读》。其次,它是一个修辞学—法学文本,保留了对产生于大希腊(现今的意大利南方)的法庭演说艺术的说明。修辞学即公开演讲之学,首先运用于法庭上的辩护和控告,后扩展运用于政治活动。西塞罗是把希腊的修辞学罗马化的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如《论演说的分部》、《论演说家》、《论寻找》、《布鲁图》都致力于这一方面,《地方论》对这些早期作品做了一个萃取,以短赢得其价值。但铺陈过少也导致其难解。最后,它是一个经典的逻辑学文本。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隔断与希腊的文化联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湮没之时,西塞罗的《地方论》由于波埃修斯(480—524)写的《西塞罗〈地方论〉评注》保留下来,成为当时的欧洲人获取亚里士多德的《地方论》包括的逻辑学观念的工具,并得到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由于内容的多元,翻译这一短短的文本是极为困难的工作。对于既有的西文译本,大体上说是这样:文学者的译本法律方面漏洞百出,法学者的译本在修辞学和逻辑学方面又漏洞百出。我们的这个译� 西塞罗 徐国栋 阿.贝特鲁奇 纪慰民关键词:西塞罗 亚里士多德 方论 论据 修辞学家 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