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
-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逝者如斯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二被引量:2
- 2002年
- 中国古典乐道,深刻体认音乐艺术之时间特性。中国古典乐道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基本内涵是深具时间不可逆性的“万物一行”。长宙广宇中万事万物,都是在时间中逐步展开的绵延性存在。这种不可逆的时间性存在,具有某种强烈的“否定”性内涵。所谓“音乐”,乃是这种展开状态的最佳象征;孔夫子所谓“逝者如斯”,正可被视做有关于此的音乐哲学命题。
- 陇菲
- 关键词:音乐绵延音乐哲学
- 文明势能的高低和文明交流的倾向──兼及“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反馈互动被引量:5
- 2000年
- 本文说明 ,“高势能文明”并不是不吸收“低势能文明”。但就主要的“倾向”而言 ,“高势能文明”相对于“低势能文明”的“强力输出”和“低势能文明”相对于“高势能文明”的“被动输入” ,的确有明显的差别 ,此乃不争之历史的事实。本文还说明 ,就历史文明进化的机制而言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传而而不续统甚至再失传而再不续统的“传统” ,乃是一切历史文明转型、社会生活转型时期 ,由大传统转化为小传统之种种文明事象逐渐消亡之必然规律。不过 ,就像大脑业已遗忘的某些事情也会在一定的情景中激活而重新恢复记忆一样 ,业已转化为小传统的种种文明事象 ,也可能重新进入当时主流社会生活 ,和新的大传统耦合共生 ,并激发新的生命活力。
- 牛龙菲
- 关键词:音乐哲学中国传统音乐
- 有关"音乐哲学"被引量:20
- 2005年
- 本文由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撤掉"音乐美学"词条换上"音乐哲学"词条说起,就"音乐哲学"的当下状况、学科定位、核心课题、关注要点、可能定义、已有收获六个方面, 阐述了作者的意见。本人认为:由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界哲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个中国学派的音乐哲学学科以期做出具有世界意义之音乐哲学贡献的必要性,已经开始被普遍认同。
- 陇菲
- 关键词:音乐哲学音乐美学学科建设
- 原始民歌的激活──由王洛宾说起兼及音乐存在方式被引量:2
- 2001年
- 本文就与王洛宾有关之所谓“民歌版权”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学理层面的意见。本文以为:“所谓民歌,其原始的作者,已经无从查考;其在文脉之中流传,业已历经无数歌者润饰、加工。作为族类的成果,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之主体法人的版权问题。”本文以为:“人们所广为传唱的,乃是王洛宾搜集、发现、记录、整理、加工、改编乃至激活,附加了许多新值、焕发了充沛生命的所谓‘民歌’;而并非‘原始’的民歌。”本文以为:“王洛宾深入西北边疆之腹地,沉浸原始民歌之海洋,发现其珍品,记录其旋律,加工其曲调,改编其歌词。使之重新激活,而焕发生命的光彩;使之面目焕然,而激荡历史的洪波。这里所谓的‘发现’、‘记录’,凝聚着王洛宾超人一等的识见;这里所谓的‘加工’、‘改编’,显现了王洛宾画龙点睛的功夫。许多‘民歌’,正是因王洛宾的采风工作而激活。对此,所谓‘量化’的尺度,根本无法加以评价。”
- 陇菲
- 关键词:版权
- 古琴与钢琴被引量:9
- 2001年
- 古琴和钢琴,有诸多方面“不同的不同”以及相互之间“不及的不同”:就乐律而言,古琴自然协和而精确周密,钢琴人为简约而转调方便。就和声而言,古琴注重品味一弦一音的自然和声,钢琴人工组合数弦多音的人造和弦。就音色而言,古琴散音、按音、泛音有别,弹奏手法变化多端;钢琴主要以击弦散音为主,一般没有其它变化可能。就音响而言,古琴虚静安谧,大音希声;钢琴绚丽缤纷,五音繁会。就记谱而言,古琴谱所记乃演奏手法的“人之道”,钢琴谱所记乃音响数据的“物之度”。就作品而言,古琴“打谱”乃“临帖”式一以贯之的不易之易,钢琴创作乃个性化风格迥异的花样翻新。就曲式而言,古琴乃一音一世界、一段一世界、一曲一世界之“小宇宙”、“中宇宙”和“大宇宙”的相互嵌套,钢琴则一个个乐音、一个个段落最终综合成曲。就演奏而言,古琴演奏技巧着重于音品、韵致的琢磨,指听、神运的体悟;钢琴演奏技巧着重于音调、力度的变化,关系、比音的组合。就听众而言,古琴听众首先是琴人自己,其次是一二知音;钢琴听众可以是琴人自己,但主要是其他听众。
- 陇菲
- 关键词:古琴钢琴
- 音乐哲学之视角与论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座提纲)
- 1997年
- 该文论及哲理学的音乐美学与社会学的音乐美学、心理学的音乐美学(以及文化学的音乐美学)之论域区别;并就《易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义,论及特定音乐作品之运演法式性质的“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该文说明:作者所谓的“自同态转换群集”中,在“其它事家”、“乐家心象”、“艺术乐家”、“听众心象”之间“转换”中保持“同行”、“同态”的,正是此业已由乐家行为实践给定之“音响动态模型”之“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此所谓“比音关系”、“原行一法式”,可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术语称之为“形”,其位置在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该文强调:所谓“内容”,如就音乐哲学的层面而言,理应指谓“音响动态模型”之“比音关系”、“原行一乐式”,而与不同音乐主体表演实践中,同一“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音响动态模型”,同一“作品”所生成的不同“意义”有别。
- 牛龙菲
- 以类相动——《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一被引量:4
- 2002年
- 中国古典乐道,基于中国古典哲学“道、形、器”与“达、类、私”之基本范畴,揭示了“以类相动”、“比类成行”的音乐以其“形”之层面的、“法式”性质的“乐式”同行、同态于万事万物,“中”长宙大宇行运之“节”之行象艺术的本质属性。墨子所谓“达而类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私,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达;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达,类归特殊的具象之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器,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道;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道,形范特殊的具象之器。在这里,达是以类私的面目显现的,私是以达同的属类显现的;共相是以殊相的面目显现的,殊相是以共相的例案显现的;形而上之道是以形而下之器的面目显现的,形而下之器是以形而上之道的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种种界面之中,“形”乃是其“法式”性质的中介。就音乐艺术而言,形而上的乐道是以形而下的乐象之行态显现的,形而下的乐象是以形而上的乐道之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界面之中,形之层面的“乐式”,乃是“道”、“器”之间“法式”性质的中介。
- 陇菲
- 关键词:乐道音乐哲学
- 听之以心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四被引量:2
- 2003年
-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欣赏音乐,必须超越“耳官”,而“听之以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深层内涵,以“法式”性质的“乐式”为中介,理解宇宙间天、地、人等万事万物共通的变化流行。
- 牛龙菲
- 关键词:得意忘象大音希声音乐哲学
- 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说明:当前时髦的“世界音乐”概念,并没有真正包括“全世界所有的音乐艺术”。所谓“世界音乐”,只是以“全球”的视野.重新审视“非欧音乐”、“民间音乐”。“世界音乐”对待“民族乐派”的专业音乐、对待“高文明社会”中的“宫廷、官方、专业音乐”的态度,都还有模糊暧昧之处。所有这些,都有待于音乐学家的深入研究。
- 陇菲
- 关键词:世界音乐民族音乐专业音乐民间音乐民族乐派民族音乐学
- 发于声音——《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五被引量:4
- 2003年
-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所谓“发于声音”、“形于动静”的言说所蕴涵的,乃是一种“赖有我以凝道”之中国古典特色的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人类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即运象成行的音乐艺术行为实践,既是得道的途径,又是行道的手段。就音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内在关系而言,音乐之符号的意义,与其用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所谓“乐体”,正是有关“乐用”即音乐之用法的范畴。音乐所谓乐体,乃是人类历史途程中各种不同社会生活行运样态的基型。正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接收可听声,而且可以主动“自发”可听声,所以听觉的音乐艺术与视觉的造型艺术比较而言,更具有主观的意味。任何可听声,都可以引起人们以自己的歌喉自发同类可听声时的同样主观体验。人类对音乐之所以会产生强烈感受的秘密,正在于每一个音符都引起了某种对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呼应。
- 陇菲
- 关键词:乐意音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