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 作品数:295 被引量:1,223H指数:15
- 相关作者:秦立彦孟华车槿山李树春顾钧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被引量:6
- 2002年
-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文学界所称誉、所推崇 ,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 ,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 ,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 ,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文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
- 李红叶
-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中国儿童文学理想范式
- 迈向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20年被引量:4
- 1999年
- 乐黛云陈惇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多元文化比较文化文化研究
-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被引量:9
- 2009年
-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 邹赞
- 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大众文化
- 中国译者塑造的莫里哀形象
- 2010年
- 通过中译本的周边文本来考察中国译者笔下所呈现出来的莫里哀形象,重点勾画莫里哀形象的三个侧面:悲剧人生、战斗性和为艺术牺牲的献身精神,同时在探究形象塑造背后的深层原因之后,我们发现莫里哀异国形象的建构是在历史文化语境和译者个性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
- 徐欢颜
- 关键词:译者悲剧人生战斗精神
- 新巧别致的《诗经》译本——海伦·沃德尔的《中国抒情诗》述评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以海伦·沃德尔的《诗经》节译本《中国抒情诗》为研究对象,文章第一部分以人物传记和信件为依据,介绍了沃德尔译诗始末;第二部分从正文和副文本两个角度,从整体上介绍这本译诗集,并试图还原每首译诗所对应的《诗经》原篇;第三部分以部分译诗为例,分析了沃德尔译诗对时间的敏感与重视、注重诗节意义的递进关系、独特意象的再创造和"归化"的尝试等几个特点。
- 雷鸣
- 关键词:《诗经》创造性翻译
- 论宇文所安对杜甫诗的译介与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宇文所安是杜甫诗歌首部英文全译本的译者,杜诗的研究也是其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宇文所安的《杜甫诗》及其相关研究著作为对象,从比较诗学的视野出发,结合中国文学传统对杜诗的阐释,对跨文化语境下宇文所安的杜诗译介与研究进行讨论。首先,辨析宇文所安对杜甫诗人形象的解读与阐释;其次,考察宇文所安在译介与研究中对杜诗历史性的呈现;此外,对宇文所安兼有"诗""史"性质的译介与研究做出综合评价,藉此发现杜诗作为世界文学经典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张力。
- 谢云开
- 关键词:宇文所安杜甫
- 对曾纪泽使法日记的形象研究——以语词为中心被引量:5
- 2015年
- 晚清驻法公使曾纪泽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是构成形象最基本的元素,由此切入,却有可能牵连出历史、思想、精神等深层次问题。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
- 孟华
- 关键词:语词
- 现代化语境中的“恋爱”——以夏目漱石《道草》为中心
- 2008年
- 郭勇
- 关键词:脆弱性虚伪性
- 曾朴的翻译思想被引量:1
- 1997年
- 李广利
- 关键词:翻译思想翻译实践外国文学历史价值翻译作品翻译家
- 多向度视角解读大学
- 2009年
- 在众说纷纭的大学论说中,我们终于认识到了,其实正是这种纷争不已的解释和再解释,不构成了大学博弈的最基本形式,而且,也正是在各种论说的不断博弈中,在各种思想的热烈交流中,大学这种特定的文明形式,才既有可能步入毁灭,也有可能再次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入这一片喧哗之声的,就不仅包括今天的同时代人,
- 刘东
- 关键词:向度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