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40 被引量:390H指数:8
相关作者:贺丽英潘克梫要文娟吕弘何毅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X线
  • 7篇骨密度
  • 4篇血管
  • 4篇少年
  • 4篇青少年
  • 4篇结核
  • 4篇肺结核
  • 3篇低剂量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影像
  • 3篇体成分
  • 3篇综合征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肺癌
  • 2篇低剂量CT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管
  • 2篇心型

机构

  • 39篇清华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清华大学第二...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白求恩医...

作者

  • 16篇潘克梫
  • 13篇孙蕴
  • 8篇贺丽英
  • 8篇要文娟
  • 8篇李英亭
  • 7篇吕弘
  • 6篇刘晓红
  • 5篇马兆坤
  • 3篇钟永英
  • 3篇何毅
  • 3篇刘永胜
  • 2篇臧婷臻
  • 2篇张琦
  • 2篇吴玉芙
  • 2篇王浩然
  • 1篇初杉
  • 1篇毛永征
  • 1篇聂庆东
  • 1篇尉可道
  • 1篇钟燕

传媒

  • 6篇中国校医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高校保健医学...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与DR的临床应用比较与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两种成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求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抽取胸部影像CR400例,DR400例。从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成像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DR对于胸部影像的甲片率95%,CR对于胸部影像的甲片率93%。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DR与CR均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两者各有其优缺点。
李英亭
骨质疏松患者下颌骨随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初步研究下颌体、下颌支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8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重复四次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骨骨密度,计算下颌体、下颌支重复性试验精确度变异系数百分比;通过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及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观察其骨密度的差异;通过测定20例用药患者6个月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随访观察股骨颈、Ward区、L2-4、下颌体、下颌支骨密度(BMD)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1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体的重复性为2.08%,下颌支的重复性为2.75%,略高于Ward区的重复性变异系数2.27%。2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下颌体、下颌支BMD显著降低,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随访用药患者下颌骨BMD变化先于其它部位出现,下颌支BMD四周即可发生变化,早于下颌体。结论下颌骨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非常适合做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随访指标,优于其他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孙蕴马兆坤潘克梫贺丽英
关键词:骨密度下颌骨下颌体骨质疏松
应用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CTA)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01-01—2013-01-01在本院就诊的颈内动脉系统的TIA患者113例(观察组)及同期非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检测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并对颈动脉受累情况、斑块类型及其在颈动脉各段的分布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8.5%(100/113)〕、颈动脉狭窄检出率〔70.8%(80/113)〕均高于对照组〔45.5%(25/55)和29.1%(16/55)〕(χ2值分别为3.211和9.002;P值分别为0.000和0.003)。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者分别为21例(26.2%)、24例(30.0%)、22例(27.5%)以及13例(16.3%)。(2)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3例(82.3%)、13例(23.6%)颈动脉多支血管存在斑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8,P=0.045)。(3)两组斑块类型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以硬斑块为主(54块,占52.9%),观察组以软斑块为主(307块,占42.5%)。观察组中,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在颈动脉各段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软斑块主要出现在颈总动脉(CCA)中(152块,占49.6%),而硬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129块,占46.9%)。结论 MDCTA可检测颈动脉斑块及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检出率均高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以软斑块为主,CCA多出现软斑块;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引发TIA的重要因素。
刘晓红吴玉芙臧婷臻王浩然潘克梫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
骨质疏松患者下颌骨骨密度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下颌体、下颌支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美国Norland XR-800骨密度仪),记录分析正常志愿组(85例)及骨质疏松组患者(170例)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内下颌体、下颌支、股骨颈、Ward区间、L2-4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L2-4[(0.783±0.160)g/cm^2比(1.251±0.217)g/cm^2]、Ward区[(0.476±0.081)g/cm^2比(0.732±0.037)g/cm^2]、股骨颈[(0.764±0.097)g/cm^2比(0.892±0.112)g/cm^2]、下颌体[(1.369±0.345)g/cm^2比(1.649±0.440)g/cm^2]、下颌支[(0.891±0.340)g/cm^2比(1.372±0.593)g/cm^2]的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志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骨质疏松组患者经多次测量,下颌体、下颌支由机器自动标记的感兴趣区的矩形区位置基本一致。骨质疏松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下颌体[(1.662±0.524)g/cm^2比(1.369±0.345)g/cm^2]、下颌支[(1.273±0.475)g/cm^2比(0.891±0.340)g/cm^2]的BMD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Ward区、股骨颈、L2-4的B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下颌体[(1.645±0.293)g/cm^2比(1.369±0.345)g/cm^2]、下颌支[(1.266±0.399)g/cm^2比(0.891±0.340)g/cm^2]、Ward区[(0.506±0.079)g/cm^2比(0.476±0.081)g/cm^2]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股骨颈、L2-4的B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下颌体[(1.966±0.458)g/cm^2比(1.369±0.345)g/cm^2]、下颌支[(1.465±0.326)g/cm^2比(0.891±0.340)g/cm^2]、Ward区[(0.526±0.068)g/cm^2比(0.476±0.081)g/cm^2]、股骨颈[(0.791±0.086)g/cm^2比(0.764±0.097)g/cm^2]及L2-4[(0.823±0.148)g/cm^2比(0.783±0.160)g/cm^2]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下颌骨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可以做为骨质疏松患者临床随访指标。
马兆坤孙蕴王福德郝慧泉郭晓青范东伟
关键词:骨密度下颌体骨质疏松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特点及临床分析
2001年
吕弘钟永英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并与同期单纯肺癌96例、单纯肺结核12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胸痛、呼吸困难少于单纯肺癌组,乏力、盗汗多于单纯肺癌组;与单纯肺结核组比较发热少于单纯肺结核组,刺激性咳嗽、持续性胸痛和血性胸水多于单纯肺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上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斑片索条影、钙化影多于单纯肺癌组;团块影伴分叶、毛刺、小泡征并肺不张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小结节影,空洞、空腔影少于单纯肺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应警惕并发恶性变的可能,并尽早进行多种检查,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刘晓红潘克梫吴殷陈新新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肺癌单纯肺结核肺癌患者影像学特点显著性差异影像学表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中继发感染三例
该院自2003年3月27日~6月24日共收治453例SARS临床确诊患者,其中大部分曾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在激素治疗中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继发感染,本文结合三例临床病例作进一步报道.
刘晓红张艳丽冯俐康丽君潘克梫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激素治疗继发感染
文献传递
阑尾交界处黏液腺癌1例
2009年
阑尾交界处黏液腺癌的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中见到1例,报道如下:1病例 患者,男,59岁。2008年7月来我院常规体检,B超提示:右肾下方腹膜后囊性包块。其他体检项目均正常。既往患者无不适,体健。
刘永胜
关键词:阑尾黏液腺癌
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非高斯弥散模型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VIM)模型和峰度模型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4例移行带前列腺癌和有基质型增生结节的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所有患者行超高b值DWI、IVIM和峰度模型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勾画每个病灶的感兴趣区(ROI),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子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伪弥散系数(D*)、平均峰度(MK)和平均弥散系数(M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2种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移行带前列腺癌的ADC、MD、D和f值明显低于基质型增生结节(P<0.001,P<0.001,P<0.001和P=0.001),而移行带前列腺癌的MK值显著高于基质型增生结节(P<0.001);2种病变之间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2种病变,ADC、MK+MD的AUC显著高于D值和f值(均P<0.05);MD值的AUC高于D值(P<0.05);余参数之间的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高b值DWI、IVIM和峰度模型都可以有效地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基质型增生结节,参数ADC和MK+MD的诊断效能优于IVIM模型的参数。
钟燕马露申艳光王鑫坤李天然叶慧义
关键词:峰度前列腺癌
误诊为下肢血肿的横纹肌肉瘤1例
2023年
患者男,45岁,既往体健.2022年5月,出现右小腿胫前约3~4cm圆形皮下肿块,不伴疼痛及皮肤颜色改变,活动不受限,未就诊,病灶逐渐增大.2022年7月,体表包块超声提示,右小腿肌层内血肿(图1),未予特殊处理.2022年12月,肿块表面皮肤出现红肿、糜烂、伴渗液(图2),右下肢活动受限,当地医院予右下肢血肿穿刺引流术,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咳嗽、咳白痰,行胸部CT发现双肺结节影,行抗感染治疗后出院,未再诊治.2023年2月,患者咳嗽加重,收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郝艳艳成建德成孟瑜王琳郑育聪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血肿成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