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

作品数:4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何世林梁明海巨伟周勇郑农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牧业
  • 6篇农牧
  • 6篇农牧业
  • 6篇牧区
  • 5篇牧区经济
  • 4篇农村
  • 3篇市场经济
  • 3篇农业
  • 3篇青海经济
  • 2篇新农村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生态
  • 2篇市场经济体制
  • 2篇农村牧区
  • 2篇农村牧区经济
  • 2篇农牧民
  • 2篇盆地
  • 2篇企业

机构

  • 29篇青海省委政策...

作者

  • 4篇邵春益
  • 3篇温生辉
  • 3篇梁明海
  • 2篇何世林
  • 1篇李春杰
  • 1篇徐锦华
  • 1篇田源
  • 1篇黄德忠
  • 1篇王宝良
  • 1篇马铁峰
  • 1篇刘阳
  • 1篇刘阳
  • 1篇巨伟
  • 1篇周勇
  • 1篇朱京生
  • 1篇王振青

传媒

  • 7篇柴达木开发研...
  • 4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党的生活(青...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2篇甘肃民族研究
  • 1篇农村工作通讯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开发研究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农村改革与发...
  • 1篇青海水利
  • 1篇青海金融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中国农民合作...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7
  • 2篇198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新农牧民合作社生产组织形式 推动青海农牧业现代化被引量:2
2022年
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共有各类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1040919个,主要分为4类:传统农牧户995587户,占95.6%;家庭农牧场19699个,占1.9%;农牧民合作社(含股份合作社)20556家,占2.0%;农牧业企业5077家,占0.5%。从数量看,传统农牧户占比最大;从经营土地看,全省229.12万亩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4.0%)流转到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2.2%,并且这一趋势正在加快推进。其中,合作社是青海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覆盖农户最广的组织形式,是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朱卫平宋玄辉闫晓宗
关键词:股份合作社农牧户农牧场
治理整顿要着力解决深层问题
1990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治理整顿不能急于求成,时间短了不行。”为使治理整顿工作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便于检验,中央特意制定了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要达到的六项主要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整顿秩序、提高效益、转换机制,使国民经济转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集中力量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诸如经济过热、需求失控、
王宝良
关键词:经济过热经济生活
试论青海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破口
1992年
农业是我省的“母体”产业,农业的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省整个经济的增长进程。在实现我省国民经济总产值到本世纪末第二个翻番的伟大进军中,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那么,如何保证我省农业长盛不衰的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
梁明海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国民经济总产值宜农荒地交通运输条件社会劳动生产率
构建“弓箭”型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及布局探寻被引量:1
1994年
构建"弓箭"型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及布局探寻巨伟,赵恒祯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就是从沿海沿江、沿边、内陆省区推进,这对青海这样的内陆省区是一个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适应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探寻适合青海特点的区域经...
巨伟赵恒祯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
中国农村小康标准研究——摘要与思考被引量:1
1993年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列为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那么,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到本世纪末还有8年时间,能否实现小康?特别是象青海这样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省份,广大农村牧区还处于贫困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小康?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徐锦华
关键词:农村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水平指标体系小康目标收入分配
致胜之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2001年
1921年7月1日,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80年前,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一颗闪亮的新星在世界东方升起,给黑暗的中国带来曙光,为在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的中国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李泽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忠实代表中国人民大众
“信用青海”建设问题研究
2006年
周勇陶品贤
关键词:信用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投资环境
推广牦牛犊肥育技术——大通种牛场开发利用牦牛犊肉的调查
1998年
推广牦牛犊肥育技术———大通种牛场开发利用牦牛犊肉的调查李泽启(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西宁810000)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对部分牦牛犊(主要是公犊)实行全哺乳肥育屠宰出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该场共屠宰出售...
李泽启
开展六大建设 提高农牧业生产力
2005年
近年来,青海省围绕提高农牧业生产力,主要开展了六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重视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青海省把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放到了第一位.一是坚持不懈地狠抓骨干水利设施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盘道水库等一些重大工程相继得到建设;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平方米;集中财力完成水毁修复、抗旱水源工程及应急人畜饮水工程等抗旱项目279项,恢复农灌面积24万亩.二是加强了农村道路建设.投资5亿元,使25个乡通油路,235个行政村通公路,村级道路硬化达到2000公里.三是加强农村小水电建设和电网改造建设.在青南牧区修建光伏电站10座,全省农牧区延伸电网542公里,建成3座水电站及输电线路.四是加强了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解决了200个乡村通电话的问题.
李联元
关键词:生产力农牧业
保增收 强基础 重民生 促改革——透视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青海“三农”工作新思路
2009年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青海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牧业农牧区发展的;中击不断显现。我省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邵春益
关键词:青海经济民生持续增收农牧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