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2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燕波唐大光周培柔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 微型课程设计的几种模式及教学应用(下)
- 2015年
- 微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形态,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微型课程发展的本质是课程文化走向"学习为本"。目前,微型课程开发存在三种模式:微型课程的校本模式、信息化模式和整合(混合)模式。校本模式立足于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信息化模式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交互的学习环境,混合模式则重视翻转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整合创新。微型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传统的学习文化变革将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交互。微型课程在丰富泛在学习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扩大成人继续教育、促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建构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李静苏仰娜
- 关键词:微型课程课程模式
- 韩山师院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分析了我校目前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高等院校师范教育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地方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专业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提供参考。
- 曾雪东吴燕波
- 关键词:韩山师院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新课程改革适应性
-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
- 1999年
- 在世纪交替之际,知识经济的曙光已经显现,面对这种挑战,高校应如何努力策动教育改革,是目前高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就高等教育在建立起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林天卫肖崇好
-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 质量文化建设:新评估周期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新思维被引量:5
- 2014年
- 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新评估周期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以质量文化为基础,通过在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层面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可有效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效能,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 林浩亮
- 关键词:质量文化
- 普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析被引量:5
- 2008年
- 本文结合本校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分析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提出做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相应建议,为更好地适应青年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供参考。
- 曾雪东吴燕波
- 关键词:青年教师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途径与建议——以粤东四市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新课程改革的众多环节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而且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又影响着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粤东地区四市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状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粤东四市的高中教师总体上正处于"适应困难"与"适应良好"之间的过渡性反应阶段。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素质,是进一步改善高中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 吴燕波周培柔
-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
-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 2014年
- 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历来有很多观点和争论,明确其性质和特点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决定条件。由此,笔者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 唐大光
-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学科特点
-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建构
- 2014年
- 比格斯的"互动——发展"式教学观提倡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收获阶段,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大要素。以此为基础可以建构出一个"三阶段、四维度"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 周培柔林浩亮
-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 浅论中小学校长的文化管理使命
- 2010年
-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所独有、为师生员工共同持有的价值、信念、规范、基本假设与行为形态的综合体系.学校文化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表现出来.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管理的研究更多停留在企业文化学层面,而在学校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管理,是领导力的文化控制.
- 李静
-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学校长负责制
- 微型课程设计的几种模式及教学应用(上)被引量:2
- 2015年
- 微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形态,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微型课程发展的本质是课程文化走向"学习为本"。目前,微型课程开发存在三种模式:微型课程的校本模式、信息化模式和整合(混合)模式。校本模式立足于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信息化模式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交互的学习环境,混合模式则重视翻转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整合创新。微型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传统的学习文化变革将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交互。微型课程在丰富泛在学习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扩大成人继续教育、促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建构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李静苏仰娜
- 关键词:微型课程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