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40)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庆阳徐凯智王建成张艳华王晓群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人医院煤炭工业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脓毒
  • 7篇脓毒症
  • 7篇细胞
  • 5篇调节性
  • 5篇小鼠
  • 5篇节性
  • 4篇多糖
  • 4篇树突
  • 4篇脓毒症小鼠
  • 3篇免疫
  • 2篇调节性树突状...
  • 2篇血尿
  • 2篇银耳多糖
  • 2篇树突细胞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髓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骨髓

机构

  • 7篇华北理工大学
  • 5篇煤炭工业总医...
  • 5篇唐山工人医院
  • 4篇应急总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保定市妇幼保...
  • 1篇北京煤炭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秦皇岛市海港...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7篇刘庆阳
  • 6篇徐凯智
  • 2篇张艳华
  • 2篇王建成
  • 2篇王晓群
  • 1篇侯艳丽
  • 1篇靳彦涛
  • 1篇王艳玲
  • 1篇杜然
  • 1篇王桂岭

传媒

  • 7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4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刺激骨髓细胞对小鼠体外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2017年
(1)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刺激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2)方法获取C57BL/6小鼠同基因背景下绿色荧光骨髓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b0组)、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刺激组(b_(1~5)组)。b0组为单纯骨髓细胞培养组,b_(1~5)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10、20、50、100μg/mL)米诺环素;将b_(0~5)组置于37℃、5%CO_2培养箱培养培养24小时后,各取出一部分骨髓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增生率;获取C57BL/6小鼠肝细胞,分为8组(a、a_L、a_(0~5)组),除对照组(a组,为单纯肝细胞培养组)外,其余各组加入终浓度100μg/mL的脂多糖(LPS),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a_(0~5)组分别相应加入b_(0~5)组培养的骨髓细胞2×10~6个,a、aL组加入等容积的PBS液,置于37℃、5%CO_2培养箱培养,1~2天换液,动态观察肝细胞生长情况并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3)结果与b_0组相比,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刺激24小时后骨髓细胞的增生率有所不同,b_1组(5μg/mL)最高,b_5组(100μg/mL)最低。与a组相比较,a_L肝细胞受损严重,凋亡率增加;a_(0~5)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其凋亡率有所降低,以低浓度5μg/mL效果最优。(4)结论本次实验显示5μg/mL的米诺环素刺激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受损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米诺环素提高骨髓细胞增生率,增加骨髓细胞活性,从而降低肝细胞凋亡和促进肝细胞增殖。
文翠肖芳徐凯智赵昕王晓群陈楠刘庆阳
关键词:米诺环素脓毒症肝细胞骨髓细胞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2017年
(1)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小鼠受损肝脏的保护作用。(2)方法在体实验:取雄性C57BL/6小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CLP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低、中、高浓度组(E_1、E_2、E_3),其中E_1、E_2、E_3的剂量分别为10IU/kg、100IU/kg、1000IU/kg,除了C组外的小鼠均进行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模,造模后分别注射对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及药物,共观察5天,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离体实验:再取50只雄性C57BL/6小鼠,处理方法同上,在建模后的第24小时将小鼠处死,检测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浓度,将肝脏取下处理后,在样本中加入7AA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率。(3)结果在体实验:E_2、E_3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CLP组和E_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实验:E_2、E_3组小鼠肝脏的AST、ALT浓度以及其肝脏的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和E_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受损肝细胞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玄春月肖芳杨舒楠王晓群刘庆阳徐凯智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脓毒症小鼠肝损伤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①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②方法 40只BALB/c小鼠制备全层皮肤烧伤模型,并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4组:对照组和A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0、100、250mg/kg),每组各10只。在烧伤后0、3、5、7天处死并获取骨髓与肝脏中的树突细胞(DC)。流式细胞仪用于分离DC细胞确定其表型的变化。CBA用于分析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③结果在体实验:APS各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实验:小鼠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中的CD11c-CD45RBhighDC在烧伤后3天降低,3天后逐渐升高并且在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且APS各剂量组细胞数量与APS剂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APS通过调节体内DC分化为CD11c-CD45RBhigh DC对脓毒症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王明煬岳琨湛佳兴周琦刘庆阳徐凯智
关键词:黄芪多糖脓毒症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脓毒症小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2017年
(1)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对脓毒症小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2)方法首先取6~8周龄的C57BL背景绿色转基因小鼠(20只)的骨髓细胞,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获取EPC。然后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模型组(CLP组,n=28)和EPC回输组(CLP+EPC组,n=28)。通过尾静脉回输EPC,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受损情况,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PC在血管壁、肺脏、肝脏以及肾脏的聚集情况。(3)结果 CLP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较差,精神萎靡,活动迟缓,竖毛等,而CLP+EPC组小鼠的情况要轻。与Sham组小鼠相比,CLP组小鼠的血友病凝血因子(vWF)(49.31±0.7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13±1.07)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3.38±0.71)明显升高(P<0.05);与CLP组小鼠相比,CLP+EPC组小鼠的vWF(39.95±2.04)、VEGF(33.35±1.47)和Ang-Ⅱ(10.80±0.67)明显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EPC在血管壁、肺脏、肝脏和肾脏大量聚集。(4)结论 EPC回输可以迅速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对脓毒症小鼠的器官功能受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陈楠靳彦涛徐凯智高岩文翠刘庆阳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脓毒症小鼠器官
体外条件下地塞米松和骨髓细胞对肺组织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1)目的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地塞米松及骨髓细胞对肺组织细胞的影响。(2)方法取小鼠肺组织细胞体外培养,通过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建立肺组织损伤模型,给予骨髓细胞(5×10~6)及经过不同浓度地塞米松(2ng/mL,4ng/mL,10ng/mL,1μg/mL)处理的骨髓细胞(5×10~6)进行处理,5天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形态及凋亡情况。再通过LPS滴鼻制作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50μg/只),再分别给予回输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荧光骨髓细胞、地塞米松和荧光骨髓细胞,比较各组死亡率。(3)结果与单纯肺组织细胞组相比,其他各实验组细胞的形态均较好,凋亡率均较低,其中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ng/mL处理的骨髓细胞实验组的细胞数量最多,形态最好,凋亡率最低(P<0.05);给予地塞米松和荧光骨髓细胞处理的实验组小鼠死亡率最低(P=0.034)。(4)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地塞米松2ng/mL可以加强骨髓细胞对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维持肺组织细胞的形态,降低肺组织细胞的凋亡。
高岩徐凯智陈楠文翠刘庆阳
关键词:地塞米松肺组织细胞凋亡
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对21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非重复性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标本的患者科室来源、临床初步诊断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108例肾小球疾病组和63例泌尿系感染组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和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213例标本来源主要为肾内科门诊(33.80%,72/213)、泌尿科门诊(21.60%,46/213)、肾内科病房(16.43%,35/213);197例明确诊断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40.38%(86/213)和29.58%(63/213)。肾小球疾病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尿70%红细胞前散射光强度(RBC-P70 Fsc)和红细胞前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55.5±16.3)、(55.2±16.5)、(35.9±13.5) ch,泌尿系感染组分别为(57.2±17.2)、(57.4±16.8)、(35.2±13.1) c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疾病组尿干化学蛋白检查阳性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阳性(≥0.15 g/24 h)分别为95.37%(103/108)和80.56%(87/108),均显著高于泌尿系感染组(34.92%,22/63和4.76%,3/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疾病组尿白细胞镜检(≥5/HP)阳性率显著低于泌尿系感染组(24.07%,26/108 vs.87.30%,55/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疾病来源广泛,结合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等指标对其来源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张艳华刘庆阳史振伟王建成
关键词:血尿不均一性
银耳多糖改善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活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银耳多糖(TPS)对脓毒症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20±1)g,采用烧伤后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作脓毒症并予以TPS干预,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未刺激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未经TPS处理组),TPS低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0 mg/kg治疗组),TPS中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0 mg/kg治疗组),TPS高剂量组(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 mg/kg治疗组),从各组的外周血中分离调节性T细胞,并体外培养。自烧伤即刻(PBD0)起,至烧伤后4 d每天监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IFN-γ、IL-4的水平。磁珠孵育和磁性分离小鼠外周血的调节性T细胞( CD4^+CD25^(high)Tregs)和CD4^+T细胞,分别加入TPS后进行培养,以不加TPS的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 CD4^+CD25^(high)Tregs的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S能显著降低未刺激组小鼠的IL-10和IL-4的分泌,并显著增加IFN-γ的分泌,并且IL-10的分泌水平与TPS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外培养试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刺激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抗体1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未刺激组相比,TPS刺激+抗体2组的CD4^+T细胞增殖和IFN-γ、IL-4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S可以通过降低IL-10的分泌抑制 CD4^+CD25^(high)Tregs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极化的影响,并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分型,从而使机体免疫活性增强。
史振伟许焱李晓璐刘庆阳
关键词:银耳多糖调节性T淋巴细胞脓毒症IL-10
银耳多糖干预后脓毒症小鼠脾脏DCregs对CD_4^+ T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TPS)干预后脓毒症小鼠脾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对CD+4T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105只,随机分为5个组:对照组(5只)不制备脓毒症模型;TPS1组、TPS2组、TPS3组、模型组各25只,均制作脓毒症模型;TPS1、2、3组分别腹腔注射50、100、200 mg/kg TPS。处死小鼠,收集脾脏样本,分选并培养DCregs和T细胞。检测CD+4T细胞、DCregs培养液上清中的IL-10及CD+4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γ和IL-4。另取对照组正常CD+4T细胞,分为4个组:A组单独培养,B组与模型组DCregs共培养,C组与TPS3组DCregs共培养,D组与TPS3组DCregs、IL-10抗体共培养;培养24 h后检测CD+4T细胞,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IFN-γ、IL-4。结果 TPS各组烫伤后3 d IL-10水平低于模型组,其中TPS2、3组低于TPS1组(P均<0.05)。TPS各组CD+4T比例高于模型组,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模型组CD+4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4水平增高、IFN-γ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TPS各组CD+4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4、IFN-γ水平与模型组相比,P均<0.05。与A、C、D组相比,B组CD+4T细胞比例降低,IL-4水平增高,而IFN-γ水平下调(P均<0.05)。结论脓毒症状态下小鼠脾脏DCregs可抑制CD+4T细胞的分泌功能;给予TPS干预后,DCregs分泌IL-10减少,其对CD+4T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减弱。
李玮刘庆阳彭浩
关键词:脓毒症银耳多糖调节性树突状细胞CD4+T淋巴细胞
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法和芽孢状等特殊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法在小儿肾性血尿诊断中临床价值的对比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小儿肾性血尿进行红细胞形态学分析,评价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法和芽孢状等特殊形态红细胞百分比法在小儿肾性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117例非重复性小儿肾性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两种判断标准的敏感性。结果在肾小球疾病组和对照组,异常形态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80%的标本百分比分别为62. 5%(73/117)和12. 0%(15/12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1);芽孢状红细胞等特殊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30%标本百分比分别为83. 8%(98/117)和8. 0%(10/12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明确诊断为肾小球疾病患儿,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80%百分比显著低于芽孢状红细胞等特殊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30%者(62. 4%,73/117 vs.83. 8%,98/117),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以芽孢状红细胞等特殊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法作为判断标准对小儿肾性血尿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张艳华王建成史振伟
关键词:小儿肾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
脾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腹腔回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20年
目的探讨脾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CD11c^-CD45RB^high DC)腹腔回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制备小鼠脾脏DC,经抗CD45RB磁珠阳选获得CD45RBhigh DC,剪切掉细胞上的磁珠,再加入抗小鼠CD11c磁珠,MS磁性分离柱阴选部分即为CD11c^-CD45RB^high DC,经标染的抗CD11c单克隆抗体-别藻蓝蛋白和抗CD45RB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染色,上流式细胞仪鉴定。取C57BL/6小鼠50只适应性饲养7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建模,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OG35-55诱导EAE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建模当日分别腹腔回输脾脏CD11c^-CD45RB^high DC 1×10^5、5×10^5、10×10^5个/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PBS。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建模当日开始,对照组同期,每日观察其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建模第1~3、7、15天,对照组同期,尾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TNF-α、IL-4,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细胞。各组末次尾静脉取血后,心脏灌注处死,自筛板后0.5 mm处取球后视神经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LFB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通过磁珠分选仪获取脾脏CD11c^-CD45RB^high DC,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CD45RB^high DC纯度>85%。连续观察15 d,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异常,神经症状评分均为0分。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建模第1~9天均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异常,神经症状评分均为0分;模型组建模第10、15天神经症状评分均高于低、中、高剂量组(P均<0.05),而低、中、高剂量组两两比较P均>0.05。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建模第1~3天血浆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低、中、高剂量组建模第1~3天血浆IL-6、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同期,建模第2、3、7、15天
侯艳丽杜然刘庆阳王艳玲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调节性树突状细胞CD4^+T细胞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