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0600004)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雷晓凌佘志刚徐佳肖胜蓝王力卫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代谢产物
  • 4篇内生真菌
  • 4篇次级代谢
  • 4篇次级代谢产物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2篇活性
  • 2篇海洋真菌
  • 2篇SP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珊瑚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蒽醌
  • 1篇蒽醌类
  • 1篇蒽醌类化合物
  • 1篇醌类
  • 1篇无瓣海桑
  • 1篇茎点霉

机构

  • 7篇广东海洋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佘志刚
  • 5篇雷晓凌
  • 3篇徐佳
  • 2篇李翰祥
  • 2篇王力卫
  • 2篇肖碧红
  • 2篇钟敏
  • 2篇陈彬
  • 2篇李学恭
  • 2篇肖胜蓝
  • 1篇杨志娟
  • 1篇刘亚月
  • 1篇蔡小玲
  • 1篇黄才欢
  • 1篇林华娟
  • 1篇刘颖
  • 1篇林诗敏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株海洋真菌ZH2.1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2011年
从南海海域白姑鱼消化道分离到1株海洋真菌ZH2.1,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生物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exigua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其18S rDNA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FJ450059。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认为菌株ZH2.1为茎点霉属真菌。对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ZH2.1为兼性海洋真菌,最适生长盐度为3%。此外,在微氧条件下也可生长。
雷晓凌李学恭佘志刚蔡小玲钟敏杨志娟
关键词:茎点霉属
广西山口红树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了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来源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w=3%盐度的大米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获得了13个蒽醌类化合物(1~13)。再利用1D/2D 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波谱数据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为:7-acetyl-1,3,6-trihydroxyanthracene-9,10-dione(1)、(11S)-1,3,6-trihydroxy-7-(1-hydroxyethyl)anthracene-9,10-dione(2)、7-O-demethyl-6-deoxybostrycoidin(3)、altersolanol A(4)、dactylariol(5)、altersolanol B(6)、emodin(7)、emodin-3-methyl ether(8)、6-hydroxy-aloeemodin(9)、anthraquinone A(10)、1,5-dihydroxy-7-methoxy-2-methylanthracene-9,10-dione(11)、alterporriol N(12)和alterporriol A(13)。采用铜靶单晶X-Ray衍射技术分析了化合物1和4的单晶结构,其中1为新单晶,并确定了化合物4的绝对构型为5R,6S,7R,8S。其他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比对文献和旋光试验和CD数据确定。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10.1±1.2),(125.8±1.5)和(68.7±1.3)μmol/L。
刘亚月冯昀铠杨文聪吴颖楠佘志刚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无瓣海桑来源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HNY16-5B中的二聚呫吨类化合物
2022年
研究了海南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来源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HNY16-5B)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察氏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获得了5个二聚呫吨化合物(1~5)。运用MS和1D、2D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为:asperpyrone B(1)、fonsecinone A(2)、aurasperone A(3)、asperpyrone A(4)和dianhydroaurasperone C(5)。通过培养成功获得了化合物2的单晶,并利用铜靶X-Ray单晶衍射技术确定其轴手性为S。通过对比CD谱,最终确定了化合物1~5的轴手性均为S。
刘亚月吴颖楠佘志刚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徐闻8种珊瑚共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被引量:8
2011年
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以获得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共附生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8种珊瑚共分离121株真菌,鉴定了其中97株真菌,分属于14个属,青霉属和枝孢霉为优势种属,其次是曲霉属和木霉属。二异角孔珊瑚上分离出22株,数量最多;盔型珊瑚上分离菌株数量最少仅8株。除优势种属外,不同珊瑚样品上真菌种类分布有较大差异,炭角菌属和葡萄穗霉菌属均来源于盔形珊瑚,镰刀菌属在盔形珊瑚和角孔珊瑚上较为常见,盔形珊瑚样品上还分离出2株散囊菌属,1株节菱孢属,因此盔形珊瑚的种群最为丰富;不同培养基分离真菌的能力不同,淀粉培养基分离的菌株最多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0.6%,CDA培养基最少,但种类特异。
肖胜蓝雷晓凌徐佳李翰祥王力卫佘志刚钟敏林华娟
关键词:珊瑚
海洋真菌ZJ27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从南海海藻内生真菌ZJ27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5种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的研究,采用96孔板法测定化合物对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的抑制活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对黑曲霉、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白色念珠菌等4种真菌的抑制活性。化合物对上述6种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0.1、0.2、0.2μmol/mL。化合物1和2对黑曲霉、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这4种真菌的IC50分别为15.06、3.09、3.68、8.19μmol/mL,化合物2相应的IC50为22.28、21.32、8.18、21.75μmol/mL。化合物1和2作为天然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肖碧红陈彬雷晓凌佘志刚李学恭徐佳
关键词: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
广西山口8种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被引量:7
2011年
采集广西山口8种红树林植物的多个部位,采用2种培养基分离培养红树林内生真菌;采用挖块法和琼脂扩散法对4种细菌和3种真菌进行抗菌试验。结果显示,从8种红树植物的根、茎、枝和叶上分离出104株内生真菌,叶片中共分出43株菌,数量最多。从白骨壤上分离得到菌株20株,占总菌株数的19.23%,比例最高。根据形态观察,内生真菌隶属8个类群及不产孢类,其中不产孢类46株,数量最多,其次是青霉属。抗菌试验筛选出2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表明红树林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这些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肖胜蓝雷晓凌佘志刚林诗敏李翰祥王力卫刘亚月刘颖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抗菌活性
南海沿海海藻内生真菌ZJ2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南海沿海海藻内生真菌ZJ27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真菌ZJ27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核丛青霉素(1)、ochrephilone(2)、6-((3E,5E)-5,7-二甲基-2-酮基-3,5-壬二烯基)-2,4-二羟基-3-甲基苯甲醛(3)、(2E,4E)-4,6-二甲基-2,4-辛二烯酸(4)、pencolide(5)。结论:化合物1量特别大,达11 g,化合物2也有66 mg,因此本菌经优化培养可望成为药源微生物。
肖碧红佘志刚雷晓凌陈彬黄才欢徐佳
关键词:海藻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