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73)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凤民生田和良谷鸿喜杨爱英李桂梅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阪大学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血浆中BDV-p24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对中国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感染的情况,探讨CFS与BD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美国CDC 1994年标准,搜集来自全国十一省市的CFS患者61例和健康对照73例,使用蛋白印迹法(WB)对其血浆进行BDV-p24抗体检测。结果 病例组有7例为阳性结果(11.48%),对照组均为阴性(0%),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0)。结论中国CFS患者存在BDV感染,病例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FS与BDV感染存在相关性。
- 李永杰王得新张凤民刘占东杨爱英生田和良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BDVCFS病因学
- 博尔纳病病毒p24重组蛋白的表达与初步鉴定被引量:2
- 2001年
- 博尔纳病病毒 (BornaDiseaseVirus,BD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研究表明 ,BDV不仅可以引起马、羊等家畜的自然感染 ,从啮齿类动物到人以外的灵长类动物均易受到BDV的实验性感染 ,而且BDV感染还可能与人类的某些精神神经疾病的发生相关。本研究对含有BDV p2 4重组质粒PGEX 3X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了优化表达BDV p2 4蛋白 ,在IPTG 2mmol/L、3h表达量最大 ,同时用BDV p2 4单克隆抗体证实了其特异性。从而为建立检测待检血清中BDV p2
- 杨爱英张凤民郭彩玲谷鸿喜
- 关键词:博尔纳病毒WESTERN-BLOT血清抗体
- 用巢式RT-PCR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标本中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标本中博尔纳病病毒 ( Borna Disease Virus,BDV) p2 4基因 ,探讨 BDV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用巢式 RT- PCR方法检测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 PBMCs中 BDV- p2 4基因片段 ,同时扩增 β-肌动蛋白 ( β- 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 :6 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BDV- p2 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 2 8.8% ( 19/6 6 ) ;4 7例正常人中 ,BDV- p2 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 6 .3% ( 3/47) ,经比较两者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证实中国存在 BDV感染 ,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
- 李桂梅马培林张凤民林玉奇谷鸿喜生田和良
- 关键词:巢式RT-PCR血液标本博尔纳病病毒单个核细胞
- 大鼠组织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C6细胞系中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克隆大鼠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转染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并检测转染细胞内T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法从Wistar大鼠肺组织中扩增TF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通过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插入TF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应用脂质体法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C6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报告基因的表达强度和转染效率,并对转染细胞的TF-eGFP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T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6细胞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测到荧光,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到TF-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TF构建成功,转染C6细胞后获得了良好的瞬时表达。
- 王金冬何俊明方文娟李玉军王宝英周淑如张凤民
- 关键词:凝血致活酶基因克隆PEGFP-N1C6细胞
- 精神分裂症患者BDV-p24基因的扩增及其产物的测序鉴定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扩增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s标本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并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分析其与标准株之间的差异。方法 用巢式RT—PCR方检测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对2例BDV—p24基因阳性的巢式RT-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与标准株比较。结果 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例BDV-p24基因阳性,7例正常人标本中未发现BDV—p24基因阳性。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扩增产物为BDV—p24基因,其序列与标准株高度同源。结论 用巢式RT—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出BDV—p24基因,扩增产物序列与标准株高度同源,提示黑龙江省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BDV感染有关。
- 李桂梅张凤民马培林杨爱英谷鸿喜温捍淑刘雪峰生田和良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测序基因扩增
- 博尔纳病病毒对BALB/c小鼠感染性检测
- 2008年
-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 王传宝答嵘陈小贝李小光宋武琦李玉军翟爱霞张庆猛张凤民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BALB/C小鼠脑细胞感染性
- 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脑海马组织标本来自于癫痫手术切除病人(9例)和正常无精神与神经疾病的尸检者(20例)。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海马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E表达,比较两组NSE阳性表达率。结果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颗粒细胞层中均可见核固缩的神经元,约占全部神经元的15.80%,还可见到肿胀的神经元:NSE阳性表达的神经元呈棕黄色,在出现核固缩的神经元中,发生NSE阳性表达占28.66%;癫痫病人脑组织海马NSE阳性表达率为(7.9±5.6)%。对照组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核仁明显,NSE阳性表达率为(39.0±17.4)%。与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含棕黄色颗粒的神经元数目减少,两组NS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1)。结论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和NSE表达异常.可能是癫痫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 谷佳睿李小光谷佳傲林志国靳占峰刘玉芳张凤民
- 关键词:癫痫海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博尔纳病病毒-p24抗体的研究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病毒 (BDV)感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对优化表达的GST BDV p2 4融合蛋白进行特异性鉴定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融合蛋白与第一抗体、第二抗体间的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可行的检测BDV p2 4特异抗体的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方法 ,进而对黑龙江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中BDV p2 4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并通过血清 GST蛋白吸收后Western blot实验对阳性血清进行了确认。结果 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出BDV p2 4阳性血清 10例 ,阳性检出率为 8.6% ,而正常人血清标本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我国存在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 ,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 杨爱英张凤民李均辉李桂梅马培林谷鸿喜生田和良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蛋白质印迹法精神分裂症
- 博尔纳病病毒在动物中感染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02年
- 李桂梅张凤民谷鸿喜生田和良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