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6篇“ PLACKETT-BURMAN设计“的相关文章
- Plackett-Burman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及包合工艺
- 2024年
- 目的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优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及包合工艺。方法以丹皮酚提取率为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提取和包合工艺,以温浸时间、加水量、蒸馏时间为丹皮酚提取的考察因素,利用Design expert设计优化牡丹皮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丹皮酚包封率为主要考核指标,以β-环糊精与丹皮酚摩尔比、搅拌时间、包合温度为丹皮酚包合的考察因素,利用Design expert设计优化丹皮酚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运用Design expert 13.0软件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温浸时间1.68 h,加水量13.41倍,蒸馏时间3.28 h,在此条件下,回归模型预测的丹皮酚提取量的理论值可以达到78.81%。确定丹皮酚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丹皮酚摩尔比0.91∶1,包合时间3.12 h,包合温度48.6 h,在此条件下,回归模型预测的丹皮酚包合率理论值可以达到59.34%。结论经由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构建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通过此方法优化后的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率和包封率显著提高。
- 张婷邹献亮邓钢张园
- 关键词:牡丹皮丹皮酚Β-环糊精
-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的处方
- 2024年
- 目的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方法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实验的基础上,以甘油、酒石酸、纯化水用量作为变量,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甘油用量40.877 g,酒石酸用量0.294 g,纯化水用量42.491 g,综合评分为94.937分。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预测性能优良,此方法可用于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
- 何雨晓李丽云孙文强丁江生周云龙
- 关键词:草乌甲素纳米乳PLACKETT-BURMAN设计
- Plackett-Burman设计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改性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工艺
- 2023年
- 以柠檬酸改性辣椒秸秆基生物炭为对象,研究其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的最优工艺。以改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H值、摇床转速为考察因素,亚甲基蓝吸附量为考察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因素,进一步结合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并加以验证分析,得到最佳吸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选定的6个因素中,影响亚甲基蓝吸附量的显著性顺序为改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浓度>摇床转速;优化后最佳吸附条件是:改性炭投加量为45.40 mg、亚甲基蓝浓度为86 mg/L、摇床转速为130 r/min,在该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量可达41.03 mg/g。经验证,与模型预测值42.24 mg/g相差2.87%,因此P-B/BBD法在优化改性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工艺中稳定有效,为优化炭材料的吸附工艺提供了数据参考。
- 李欢欢李海红吴丹萍
- 关键词:亚甲基蓝PLACKETT-BURMAN设计
-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紫斑牡丹籽壳中低聚芪类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工艺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优化紫斑牡丹籽壳中低聚芪类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HPLC测得的芍药苷和白藜芦醇得率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在提取功率、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6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从中遴选显著因素,进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紫斑牡丹籽壳中低聚芪类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超声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液料比30 mL·g^(–1)、提取功率210 W、温度50.0℃、提取50 min、提取2次。在此最佳工艺下,芍药苷和白藜芦醇的得率分别为5472.43,1633.11μg·g^(–1),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优化得到的紫斑牡丹籽壳中低聚芪类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可为其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李洁李洁叶倩女石晓峰张家旭马趣环刘东彦
- 关键词:超声提取工艺芍药苷
-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的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研究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对油水两相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借助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以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优选。针对不同试验组的微型旋流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研究对油水两相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的显著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柱段旋流腔直径>溢流直径>底流管长度>小锥角>柱段旋流腔长度>大锥角>溢流口插入深度。随机选取6#和11#微型旋流器开展室内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随着含油浓度的增加分离效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2.83%,呈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 李新亚蒋明虎邢雷邢雷
- 关键词: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连续逆流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总酚及动力学模型拟合
-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黑果腺肋花楸总酚提取率以及阐述黑果腺肋花楸总酚的提取过程。采用超声波辅助连续逆流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总酚,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使用...
- 王迪闫文丽宋文娜陈洪杰龙雯洁吕美琳吕长鑫范金波
- 关键词:超声波总酚
- Plackett-Burman设计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鲜湿米粉延缓老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为研究鲜湿米粉保质期内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以鲜湿米粉为研究对象,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延缓老化的关键因子(交联变性淀粉、复配改良剂、麦芽糖淀粉酶),进一步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鲜湿米粉延缓老化复配比例,当交联变性淀粉、改性大豆磷脂、麦芽糖淀粉酶添加量分别为1.63%、2.41%、0.02%时,鲜湿米粉的硬度预测值125 gf,实验测定值为120 gf,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保质期4个月,鲜湿米粉硬度仍处于可接受范围。
- 杨健张星灿张星灿刘建周泽林罗霜霜
- 关键词:PLACKETT-BURMAN设计
-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的铅污染土壤淋洗剂的筛选
- 2021年
- 针对滇南老矿区土壤铅污染现状,采用复合淋洗剂对矿区污染土壤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行淋洗研究,并结合Plackett-Burman优化设计对影响土壤铅的复合淋洗剂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选取EDTA、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磷酸5种有机酸淋洗剂进行筛选,EDTA、柠檬酸、苹果酸为铅污染土壤的最佳淋洗剂因素,当EDTA、柠檬酸、苹果酸淋洗剂浓度分别为0.14 mol/L、0.66 mol/L、0.22 mol/L,体系固液比值为1∶20,淋洗时间为6 h,铅的去除效果最佳,为76.33%,此结果的铅去除率比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提高22.61%。可见,通过Plackett-Burman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铅的去除率,降低淋洗成本。
- 郑琰吕迎春苏成西黄竹珺
- 关键词:铅污染土壤
-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调味麻酱制作工艺被引量:4
- 2021年
- 试验通过葱油的熬制、辣椒的泼制和酱料的调制等工艺研制复合调味麻酱。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每个因素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对多因素进行显著性筛选,得到芝麻酱添加量、加热温度、辣椒添加量和香葱添加量4个显著性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来逼近最大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复合调味麻酱的最优工艺为:大豆油100 g,香葱15 g,生姜3 g,加热温度120℃,加热时间3 min,辣椒7 g,香醋0.8 g,芝麻酱186 g,辣椒红4.3 g,白芝麻1.4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酱汁色泽黄亮,葱香、酱香浓郁,口味微辣,口感醇厚。
- 张秀南贾亚娟李光磊
- 关键词:复合调料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感官评价
-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被引量:4
- 2021年
-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可溶性微针的机械、穿刺和吸湿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微针的制备工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要影响因素,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微针的制备工艺。通过3D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针的外观形态,石蜡膜穿刺法评估微针的穿刺性能,称重法考察微针的吸湿性能,物性分析仪表征微针的机械性能,组织学切片验证微针穿刺皮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微针韧脆材料比(P=0.0023)、药物占比(P=0.0075)、固化温度(P=0.0013)、空气流速(P=0.0027)和离心时间(P=0.0028)对穿刺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微针韧脆材料比(P=0.0177)对机械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各种因素对吸湿性能无显著影响。最优微针制备工艺参数为:韧脆材料比:9,50,药物占比:6.0%,溶媒占比60%,离心转速4000 r/min,离心时间28 min,离心温度25℃,干燥温度38℃,干燥湿度10%,空气流速0.5 L·min^(-1),微针的刺入深度为(412.03±2.85)μm,与预测值的偏差小于1%。最优微针的应力可达1.3 N/针,可成功刺破角质层。
- 刘哲刘勇高广志李奇贵包阳阳马凤森
- 关键词:PLACKETT-BURMAN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