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3篇“ PGPR“的相关文章
PGPR调控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系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其生物学功能制成的生物菌剂具有低成本、高效和环保等优点,不仅可促进植物生长与作物产量,还能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对PGPR定义和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植物响应盐碱、干旱、高低温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加以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PGPR介导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与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伍国强于祖隆魏明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固氮菌溶磷菌
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PGPR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盐生植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策略能够在盐渍环境下正常生长,是研究植物耐盐机理的良好材料。盐生植物的根际存在着耐盐菌库,其中植物根际促生菌为缓解盐胁迫、促进植物正常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综述了盐生植物稀盐、泌盐和拒盐的特性,总结了其适应高盐环境的生理机制,同时对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讨论了盐生植物及其根际促生菌对改良盐碱地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薄波哈斯其木格萨日娜
关键词:盐生植物耐盐机理根际促生菌
PGPR促进植物生长及增强植物耐镉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化肥与农药的应用已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防治将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植物生长、抗逆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引起了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植物学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GPR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PGPR提升植物对氮、磷、铁元素的吸收,调控植物根系激素水平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通过各种间接作用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的作用机制,并且以重金属镉胁迫为例系统阐述了PGPR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机制,以期为后续利用PGPR为原料合成生物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王丽王丽孔鑫陈显磊陈兰兰吴亚娟乙引乙引刘杰
关键词:PGPR促生作用生物调节生物防治
砷胁迫下接种PGPR对水生植物砷累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水生植物芦苇、灯芯草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组合对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砷(As)的富集作用以及生理响应,模拟水体As质量浓度(0、5、15、30 mg/L)并添加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以及不添加菌株(对照,CK)共设计2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As对芦苇、灯芯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下产生抑制。添加PGPR能够增加芦苇和灯芯草株高和生物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改善芦苇和灯芯草的根系构型并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的氮吸收量,增强根系对As的富集能力。5 mg/L As质量浓度下,与CK相比,添加Pf处理芦苇株高、生物量、根系氮吸收量和地上部氮吸收量分别增加54.6%、38.5%、11.5%、48.4%,叶绿素总含量增加23.4%,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提高6.7%、20.6%,根系总长度、根系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分叉数分别增加4.8%、19.3%、27.4%、14.8%;添加Bv处理芦苇株高、生物量、根系氮吸收量、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构型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 mg/L As质量浓度下,与CK相比,添加Pf和Bv处理灯芯草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构型等也有所提高。在30 mg/L As质量浓度下,Pf处理芦苇地上部和根部As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1、432.1 mg/kg。综上,芦苇+Pf对As的吸收和富集效果最好,可应用于重金属As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李圆圆张文静李楠
关键词:芦苇水体污染根系构型
AMF和PGPR单独或“跨界”互作促进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盐碱地改良和利用对拓展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提高作物抗盐碱胁迫能力,促进作物“以种适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均为重要的根际有益微生物,能显著提高植物耐盐性。本文分别总结了AMF和PGPR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两者协同提高植物耐盐的机制,包括提高养分效率、调节激素内稳态、提高植物诱导抗性以及调控转录因子表达等,最后提出了基于两者跨界组合的改良方向。旨在充分理解盐胁迫条件下微生物耐盐促生的作用机制,为充分挖掘微生物资源潜力和发展生物技术治理盐碱地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秦敬泽秦泽峰倪刚谢沐希周大朴王光州张俊伶
关键词:盐化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植物耐盐性
AMF和PGPR联合芦苇修复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效应
2024年
研究旨在探究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芦苇生长、磷吸收以及重金属去除的效应。以沈阳市浑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芦苇接种AMF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AM1)、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M2)、PGPR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PG)、双网无梗囊霉+黏质沙雷氏菌(APG1)、摩西斗管囊霉+黏质沙雷氏菌(APG2)和不接种对照(CK)共6个处理。结果显示,AMF能够促进PGPR在芦苇根区土壤以及根内的定殖数量,而PGPR能够促进AMF侵染发育,增加其侵染率、泡囊数以及孢子数。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芦苇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和根系磷质量比,促进了植物对底泥中重金属(Cd、Zn、Pb、Cu)的吸收,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各处理下,APG2处理对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最高,达33.24%~55.51%,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高于AM1、AM2、PG和CK处理。此外,底泥重金属在芦苇内的分布均为根系大于地上部,可见芦苇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强,且以APG2处理下对Cd、Zn、Pb的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是CK处理的2.4倍、2.0倍以及1.7倍。因此,AMF和PGPR双接种可提高芦苇P吸收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促进芦苇生长,而AMF和PGPR能够相互促进,增加对底泥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其中APG2是最佳组合。
安长伟李思佳刘通刘明辉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植物根际促生菌底泥磷含量
三江源区燕麦根际PGPR菌株功能多样性研究
2024年
为探究燕麦(Avenna sativa L.)根际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本文以三江源区燕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平板涂布法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探究其固氮、溶磷及产吲哚乙酸能力,并对优异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本研究筛选得到优异的固氮菌31株、溶磷菌5株,产吲哚乙酸菌13株。各地区土壤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际土壤全氮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根际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6株优异PGPR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1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sp.),2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不同区燕麦根际菌株具有数量和功能多样性,土壤特性和PGPR量间呈相关关系。
铁晓龙张英马林雄道日娜汪焱雷生妍
关键词:燕麦固氮菌溶磷能力土壤理化性质
盐胁迫下PGPR菌剂对黑麦草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以黑麦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芽孢杆菌CP5(T1)、LM2(T2)、T3(混合菌剂,T1∶T2=1∶1)对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PGPR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T1菌剂能在较高浓度(500、700 mmol·L^(-1))盐胁迫下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接种T2菌剂后在较高盐浓度(500、700 mmol·L^(-1))胁迫下降低黑麦草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SOD、CAT活性;3)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下,接种T3菌剂均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尤其是在3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SOD活性显著上升44.42%,5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分别显著上升17.42%、100.74%、91.60%,7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菌剂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MDA含量显著下降43.83%、POD活性显著上升69.29%(P<0.05)。综上所述,接种根际促生菌芽孢杆菌有助于缓解植物生长时受到的盐胁迫,且混合菌剂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显著大于单个菌剂,具有开发应用为盐胁迫环境植物生长菌剂潜能。
陈佳杨财容祁伟亮林鑫李诗诗刘松青
关键词:盐胁迫生理指标黑麦草
PGPR微胶囊菌剂研发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作物促生作用的稳定性,研制出以PGPR复合菌液为原料的微胶囊菌剂,探究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方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PGPR菌株并制备成复合液体菌液。分别用海藻酸钠(SA)和CaCl2作为包埋剂和交联剂,对复合菌液进行包埋以制备微胶囊菌剂。以复合微胶囊菌剂制备的难易程度和菌株包埋率、增殖前活菌数及增殖后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确定微胶囊菌剂制备的最优条件。通过分析微胶囊菌剂在不同聚乙二醇含量、温度、pH、存储时间以及盐含量下的菌株生长及其对玉米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确定PGPR微胶囊菌剂的特性。【结果】分离得到了2株PGPR菌株,具有多种植物促生功能。使用质量分数为1%SA-3%CaCl2制备的微胶囊菌剂稳定性较好,包埋率达91.27%,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8.73×10^(9)cfu·g^(-1),增殖7.79倍。微胶囊菌剂在不同干旱、温度、pH、存储时间和盐浓度条件下对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GPR微胶囊菌剂对玉米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施用微胶囊菌剂使玉米株高、苗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91.83%、81.82%和29.57%。同时微胶囊菌剂也显著提高了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结论】探明了一种PGPR微胶囊菌剂的制备方法,施用该PGPR微胶囊剂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玉米根系形态,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优于液体菌剂。
刘文佳刘天一张俐敏徐畅莫继先
关键词:玉米根际促生菌促生效果
一株液化沙雷氏菌CNBG-PGPR-22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CNBG‑PGPR‑22及其应用,所述菌株的保藏日期为2022年8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
于金平侯炤琪吕世鹏李琦周冬琴贾明云刘壮壮

相关作者

姚拓
作品数:313被引量:2,843H指数:3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溶磷菌 燕麦 PGPR 植物根际促生菌 高寒草地
杜秉海
作品数:185被引量:984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促生 根际 微生物 芽孢杆菌 铁载体
丁延芹
作品数:164被引量:601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微生物 芽孢杆菌 促生 根际 铁载体
刘润进
作品数:270被引量:2,540H指数:33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菌根 丛枝菌根 菌根真菌
李敏
作品数:380被引量:2,517H指数:25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西瓜 丛枝菌根 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