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11篇“ 黄淮海“的相关文章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分析
2025年
为了筛选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高产稳产品种及理想测试点,运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1年黄淮海区域试验中的12个玉米品种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并对39个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环境、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别占产量变异总平方和的67.43%、9.96%和14.35%。39个试点可分为4个生态区域,其中河南原阳和河南长葛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较强,是理想的试点。鼎诺196和硕玉218是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高产稳产品种。
余博毅郭凯凯徐玲罗明慧王苗苗王丽红李知朱艳彬
关键词:黄淮海夏玉米AMMI模型GGE双标图
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2025年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夏玉米播种面积1.8亿多亩,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35%以上,是最大的夏玉米产区。该区域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偏低、生产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和生产逆境频发等问题,本技术以密植高质量群体构建和水肥精准调控为核心,集成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保苗齐、促株健、提穗数、增粒重”全程调控,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构建了全链条、多环节、综合性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杨久涛刘光亚韩伟任佰朝国栋姜雯彭科研
关键词:高产技术玉米主产区种植密度
黄淮海地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5年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生存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其中,黄淮海地区的玉米作物是关键组成内容,应做好科学栽培工作,应用最为先进的栽培技术。还要考虑到现实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和影响,应同步做好防治工作,以保证玉米作业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阶段,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明确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实施关键技术和优化防治措施,获取更大发展突破。
张璐赵月强付家峰李英壮张兰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研究
2025年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rson相关等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度演变对蒸散发、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响应的时间滞后效应,在残差分析法中增加时滞效应影响,评估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结果](1)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显著,线性斜率为0.038/10 a。(2)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响应滞后以0月和1月为主,分别占比52%和48%;对气温响应主要为无滞后性和滞后1月,分别占比61%和38%;对潜在蒸散发响应主要滞后1月和2月,分别占比49%和34%。[结论]影响黄淮海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3%,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为67%;其中约47%的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贡献率超过80%,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海河流域南部和淮河流域。
郑荣伟张子元高学睿王庆明黄志强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时滞效应气候变化黄淮海流域
黄淮海地区粮豆轮作下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2025年
粮豆轮作具有培肥地力、防治病虫害和提高种植效益等优势。本文基于黄淮海地区粮豆轮作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路径。包括深耕深松,以消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能力强且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采用精甲·咯·嘧菌等药剂拌种,以促进大豆苗壮,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概率;依据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播种时保证种子分布均匀;适时浇好“三水”(播种水、开花结荚水和鼓粒水),以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通风透光性;以控氮、稳磷和增钾为原则,合理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根据田间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点蜂缘蝽、蚜虫和烟粉虱等虫害;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选择脱粒、分离和清选性能好的收割机适时收获。本文为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蔡合军翟兰勤申庆航曹建桥
关键词:大豆深耕深松机械化收获
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特征及致洪危险性分析
2025年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多地发生超历史极值的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明降雨极值时空分布规律,依据1960~2022年降雨极值指数系列,分析了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探究了降雨极值的概率特征及致洪危险性。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平均态的空间格局稳定,呈南高北低分布,高值区位于淮河中上游右岸山区;降雨极值稀遇频率端的空间差异明显,按百年一遇设计值统计,各极值指数的高值区均位于淮河上游,年最大5 d降雨的高值区分布在淮河中游及海河流域子牙河、漳卫河;综合不同频率段降雨极值的频次和强度特征,识别淮河上游、海河流域子牙河北部、大清河及永定河沿太行山一带为暴雨致洪的高危险区,可据此有侧重地防范暴雨洪水的易发区域。
袁亚玲王文鹏韩蕊宋子妍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玉米新品种沃优26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5年
沃优261是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提升籽粒容重为核心目标,通过自选系M001与F198组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沃优261生育期为102.2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0 d。该品种株型紧凑,穗长筒形,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百粒重31.9 g,容重794 g/L。2021-2022年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海夏玉米生态类型区品种区域试验,2022年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海夏玉米生态类型区品种生产试验,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对沃优261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及特征特性的分析,探讨了其在黄淮海生态区的适应性和种质资源创新对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意义。
申炳涛朱伟岭薛卿瑶
关键词:玉米选育栽培技术黄淮海地区
黄淮海流域雨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程度加剧,长黄淮海流域降水量等因素明显变化,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旱涝灾害频发。为细化降水等级,进一步开展流域内长序列雨强、雨日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和大气环流等气象因子对雨强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流域内417个气象观测站1956—2022年逐日观测资料,使用线性斜率、M-K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等多种趋势分析检验法,以及相关分析法、Morlet小波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降水量增加(6.12 mm/10 a),黄淮海流域减少(-14.64 mm/10 a、-3.97 mm/10 a、-6.47 mm/10 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有多类时间尺度主周期。雨强方面:长江流域主要是大雨和暴雨量增加(1.03 mm/10 a、7.00 mm/10 a),黄淮海流域主要是小雨、中雨和大雨量减少。雨日方面:各流域近90%以上站点的各类雨日都呈下降趋势,并且雨强与对应雨日空间相关系数基本在0.88以上。流域内平均温度、最高(低)温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各流域雨强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结果表明:(1)各流域年降水量在频繁的丰枯交替变化下,长江流域呈增加趋势而黄淮海流域程减少的趋势,全流域降水日数都显著下降,降水量和日数主周期相近。(2)各流域雨强与雨日变化趋势一致,两者的空间相关性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雨、暴雨量增多加剧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黄淮海流域小雨、中雨量减少导致干旱事件频发。(3)升温对各流域雨强影响效果不同,主要表现为促进长江流域暴雨量增加而加速黄淮海流域小雨量减少,加剧南涝北旱的局面;大气环流因子变化同样影响雨强变化,AMO和EASMI、SCSSI、SASMI和Nino3.4等因子通过影响东亚、南亚和南海季风活动强度等大气环流条件,从而影响流域内极端降水和华北地区干旱事件发生。
邓皓东徐宝同王庆明赵勇桂云鹏
关键词:降水雨强雨日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
一株花生根瘤固氮黄淮海慢生根瘤菌RY9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花生根瘤固氮黄淮海慢生根瘤菌RY9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株黄淮海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huanghuaihaiense)RY9菌株,该菌株已于2021年4月28日保藏于武汉中国典型培养...
董荣书刘攀道陈志坚黄睿李欣勇张洁
黄淮海平原腹地公元750年以来的环境演化及地层划分
2025年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了该地区新的地层划分方案,还原了黄淮海平原腹地1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区域上地层岩性、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及地质年龄四方面的对比,将梁山泊第Ⅰ段及第Ⅱ段划分为白云湖组,第Ⅲ段、第Ⅳ段及第Ⅴ段划分为巨野组。梁山泊第Ⅰ段地层(750~900 AD)沉积环境为浅水沼泽沉积环境,气候寒冷干燥;第Ⅱ段地层(900~1200 AD)沉积环境为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气候由寒冷干燥转温暖湿润;第Ⅲ段地层(1200~1300 AD)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第Ⅳ段地层(1300~1500 AD)沉积环境从稳定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到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气候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第Ⅴ段地层(1500 AD至今)沉积环境从由深水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气候寒冷干燥。
田臣龙徐凤琳田鹏飞
关键词:沉积环境地层划分

相关作者

郝晋珉
作品数:249被引量:3,963H指数:3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黄淮海平原 耕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居民点
张佳宝
作品数:416被引量:4,69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潮土 黄淮海平原 硝态氮 秸秆还田
陈怀亮
作品数:243被引量:2,255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冬小麦 气候变化 遥感监测 遥感 黄淮海地区
朱安宁
作品数:113被引量:1,55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潮土 黄淮海平原 保护性耕作 免耕 农田
吴存祥
作品数:190被引量:64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品种 编码基因 氨基酸残基 分子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