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篇“ 心肌微灌注“的相关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靶血管内给予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靶血管内给予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方法:将72例AMI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常规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PCI术、常规药物、替罗非班、尿激酶原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栓积分、病变长度。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栓积分、病变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介入治疗靶血管内使用OTW球囊给予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微灌注不足,且临床疗效明显,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秦宏政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尿激酶原替罗非班心肌微灌注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和远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242例,其中3例失访,共239例病人纳入本研究,依据DFR分为低DFR组(82例)、中间DFR组(70例)和高DFR组(87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介入相关指标、心肌灌注情况和临床预后。结果:高DFR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I(cTnI)峰值、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D-二聚体和DFR高于低DFR组、中间DFR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低DFR组、中间DFR组(P<0.05)。高DFR组高血栓负荷比例、术中行血栓抽吸比例、术后慢血流/无复流比例、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帧数(TMPFC)均高于低DFR组、中间DFR组(P<0.05)。PCI术后和随访至1个月,高DFR组LVEF低于低DFR组、中间DFR组。随访1年,高DFR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DFR组、中间DFR组(32.2%、7.3%与20.0%,P<0.05)。结论:高DFR病人心肌灌注降低,心功能差,死亡率高,DFR可作为判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潜在指标。
- 顾微闫振明邹玲闫艳郭洪山姜雨婷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微灌注
- 达格列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室重构、心肌微灌注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2年
- 目的:研究了达格列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室重构、心肌微灌注的影响。方法:AMI合并T2DM患者9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INS)组和达格列净组,各49例。INS组使用INS治疗,达格列净组在INS组的基础上使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室重构指标和心肌微灌注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INS组体重明显增加,达格列净组体重明显下降,达格列净组体重明显低于INS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FBG、HbA1c、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达格列净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INS组和达格列净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明显下降,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上升,其中,达格列净组的LVEDD、LVMI以及ESVI变化均明显优于INS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TIMI血流帧数(CTFC)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达格列净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达格列净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INS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干预可明显抑制A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的炎症指标,促进血糖指标、心室重构、心肌微灌注的改善,以及MACE发生风险的下降。
- 赵莉李智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室重构心肌微灌注胰岛素
- 介入治疗时靶血管内给予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灌注和血清GDF15、脂质运载蛋白-2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PCI在靶血管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其对心肌微灌注、血清GDF-15及Lcn-2水平等指标影响,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丹东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AMI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的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PCI术在靶血管病变部位注射山莨菪碱,观察组则给予注射尿激酶原。观察两组患者的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CTFC明显比对照组降低;TMPG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更多(P<0.05);心功能指标中观察组的LVEF、LVEDD及WMS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及72 h,观察组的GDF-15、Lcn-2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术后1个月、3个月MACE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经靶血管内使用尿激酶原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的灌注和心功能,并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GDF-15、Lcn-2水平,从而减轻心肌梗死病灶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崔福胜王义文张旭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尿激酶原心肌微灌注生长分化因子-15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病人经血栓抽吸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后择期PCI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和预后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HTB)病人经血栓抽吸和靶向冠脉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肌微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41例老年STEMI-HTB病人分为急诊PCI组(69例)和延迟PCI组(72例)。延迟PCI组经血栓抽吸后靶向冠脉内给予rhPro-UK,待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2~3级血流后,择期行PCI治疗;急诊PCI组经血栓抽吸后急诊行PCI治疗。比较2组病人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心肌微灌注水平与预后情况。结果延迟PCI组病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显著低于急诊PCI组(P<0.05)。延迟PCI组病人支架植入数目、支架长度、慢血流/无复流比例、校正的TIMI帧数(cTFC)和TIMI心肌灌注帧数(TMPFC)显著低于急诊PCI组病人(P<0.05)。随访1个月,2组全因死亡、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病人随访1个月后LVEF显著高于急诊PCI组病人(P=0.038)。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2组病人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PCI可显著改善老年STEMI-HTB病人心肌微灌注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 罗德锋栾波侯爱洁王成福赵宏伟孟庆坤张晓娇李毅王永
- 关键词:延迟PCI
- 通心络胶囊对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肌微灌注的影响以及远期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肌微灌注的影响以及其远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128例PCI术后无复流患者,按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n=63)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n=65)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基线临床情况,术中手术操作情况、术后7天、30天、90天炎性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肌声学造影图像和心肌微灌注情况,随访24个月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患者因使用通心络胶囊所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在术后各时间节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术后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对照组,至术后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时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灌注显像时间低,造影计分指数高,A·β值高,90天时差异更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7天、30天、90天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时间递升,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水平随时间递降,治疗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随访24个月通心络胶囊未导致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无复流患者尽早使用通心络胶囊可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增加心肌微灌注,提高心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且长期观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贺娜李敏娴张旗许芳张晨峰宋达
- 关键词:无复流现象通心络胶囊心肌再灌注心肌声学造影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靶血管内给予尿激酶原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内注射尿激酶原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均进行了急诊PCI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利用OTW球囊向血管病变处注射山莨菪碱,3 min/1次,200μg/次,共注射3次。研究组利用OTW球囊向血管病变处先注射山莨菪碱200μg,之后注射尿激酶原5 mg,最后每隔3 min注射1次山莨菪碱,共注射2次。观察2组患者支架置入前冠脉造影情况(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栓积分、病变长度)、支架置入后即刻与末次造影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的差值,统计2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支架置入前冠脉造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末次造影与支架置入即刻造影CTFC差值为[4.00(4.82)],对照组差值为[2.00(3.00)],2组患者CTFC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轻度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OTW球囊向AMI患者靶血管内注射尿激酶原,有利于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并且安全可靠。
- 王丽杰纪丽萍郭艳娇杨艳会李文慧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尿激酶原靶血管心肌微灌注
- 靶血管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究靶血管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灌注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60例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及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均接受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微灌注、心功能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ST段回落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微灌注,且疗效优于常规PCI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丽杰纪丽萍郭艳娇杨艳会李文慧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重组人尿激酶原经皮冠脉介入术心肌微灌注心脏不良事件
-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灌注及无复流现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灌注及复流现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进行SHG强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AMI伴SHG患者PCI后心肌微灌注及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AMI伴SHG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采用PCI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6(IL-16)水平,术后1周心肌微灌注指标(包括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达峰时间及心肌微灌注血流量),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8、IL-1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IL-18、IL-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及心肌灌注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心肌显像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LVEDVI、LVSVI、LVEF及术后1周、1个月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LVEDVI、LVSV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有效减轻AMI伴SHG患者PCI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肌微灌注及心功能,减少无复流现象发生,且安全性高。
- 孟爱亮武莉芳孙伯玉王辉王佳敏
- 关键词: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现象心肌微灌注
- 尼可地尔应用于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肌微灌注与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患者应用尼可地尔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变化。方法:选择PCI术后无复流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上对症治疗,观察组增加尼可地尔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心肌微灌注、心功能指标水平变化;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观察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丙二醛(MDA)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肌灌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改善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肌微灌注,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舒张血管、抗氧化应激等有关。
- 刘飞刘阳贵文传辉高星
- 关键词:尼可地尔无复流心肌微灌注预后
相关作者
- 刘宏斌

- 作品数:290被引量:1,3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
- 杨霞

- 作品数:56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微灌注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斑块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盖鲁粤

- 作品数:458被引量:1,70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 杜洛山

- 作品数:71被引量:3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 宋达

- 作品数:22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心率变异性 心肌微灌注 无复流现象 应激性高血糖 参松养心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