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8篇“ 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关文章
基于眼压控制水平探讨不同眼球按摩策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形成的改善作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基于眼压控制水平探讨不同眼球按摩策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形成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109例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4例给予自主眼球按摩策略,B组55例由专岗人员给予专业眼球按摩策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滤过形成(随访3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截止末次随访,109例患者共失访7例,其中B组病例脱落3例,A组病例脱落4例,最后B组纳入52例,A组纳入50例;B组总有效率为94.24%(49/52)高于A组的80.00%(40/50)(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降低,其中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有效控制滤过道瘢痕化,且B组的滤过形成情况的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8%(4/52)低于A组24.00%(12/50)(P<0.05)。结论 基于眼压控制水平由专岗人员给予专业眼球按摩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调节眼球内部压力水平,而且还能减少由于高眼压带来的眼部滤过疤痕化现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晗高飞刘贺飞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眼压控制功能性滤过泡
术后眼球规范化按摩对青光眼手术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及眼压稳定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术后眼球规范化按摩对青光眼手术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及眼压稳定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90例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围术期基础管理,观察组45例增加术后眼球规范化按摩,住院期间由专业护理人员开展按摩,并指导患者体会、掌握按摩技巧,出院后由患者进行自主按摩,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眼压稳定水平、功能滤过形成、视力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出院3个月和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滤过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和6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眼球规范化按摩能够促进青光眼手术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维持眼压稳定,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视力水平。
李晓蒋婷婷李幸张晴
关键词:青光眼视力
局部应用贝伐单抗促进兔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形成的探索
目的:评估贝伐单抗在结膜下注射(SCI)、透明质酸缓释剂(HAR)和滴眼液(ED)三种不同的应用方法对改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区瘢痕形成的效果。  方法:新西兰兔右眼进行小梁切除术,分别采取贝伐单抗SCI、贝伐单抗HAR、...
姜春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瘢痕形成
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率的影响
2022年
分析于青光眼老年患者施治期间基于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术后药物治疗的优势。 方法:本项研究针对我院某时期收治的青光眼老年患者,研究时间范围在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入组研究总人数为 60 例,基于施治期间治疗方案不同实施研究小组划分,将进行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的 30 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联合术后药物治疗的 30 例患者分配至研究组。 针对两种施护方案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一手术治疗对照组成员相比,联合术后药物施治的研究组成员治疗有效率及功能性滤过形成率更高一些,且术后 15d 的眼内压水平值更低一些,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P<0.05)。 结论:在对青光眼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于术后联合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功能性滤过的形成,降低其眼内压,应该在临床相关治疗工作开展期间积极引用。
王艳新贾冠美王江涛王瑜王胜辉
关键词:抗青光眼滤过术药物治疗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
抗青光眼滤过术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率的影响。方法抽选老年青光眼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其中左眼78例,右眼42例,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小梁切除术后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功能性滤过形成率及术前术后两组眼压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形成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均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可有效提升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滤过瘢痕化的产生,促进功能性滤过形成,降低眼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并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疗效显著,安全高。
张彤吴杰李虎罗斌朱磊
关键词:抗青光眼滤过术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
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手术后药物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进行老年青光眼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和实验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功能性滤过形成率;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2周时眼内压。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功能性滤过形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眼内压水平均低于手术后1周,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手术后药物治疗可提升总有效率以及功能性滤过形成率,降低病患眼内压,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李建伟郭小博
关键词:药物治疗抗青光眼滤过术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眼压及功能性滤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眼压及功能性滤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注射雷珠单抗+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注射雷珠单抗前、注射3 d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患者眼压、视力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功能性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注射3 d后、术后1周,患者眼压较注射前呈下降趋势,视力呈升高趋势;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患者眼压较术后1周有回升,视力有降低,但眼压仍低于注射前,视力高于注射前。各时点眼压、视力行重复度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功能性分别为88.89%,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眼压、视力,术后滤过形成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李登阳
关键词:眼压功能性滤过泡
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原发青光眼患者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形成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究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原发青光眼患者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原发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64眼)和对照组(58例62眼),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后7d、1月、3月、6月患者眼压、功能性形成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8.4%高于对照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7d时,两组眼压、功能性滤过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3月、6月时,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数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功能性滤过的形成,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林水龙林美英伍蓝洁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原发性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
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功能性滤过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原发青光眼患者(患眼284只)随机分为A组161例(患眼161只)和B组123例(患眼123只),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组缝线跨度3.5-5.0 mm,B组缝线跨度2.5-3.5 m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后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术后1周及3个月后评价两组滤过形成情况,计算两组功能性滤过形成率。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周、3个月的功能性滤过形成率分别为87.0%(127/146)、72.2%(39/54),B组分别为83.9%(94/112)、62.7%(42/67),术后1周两组功能性滤过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193),术后3个月A组功能性滤过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t=3.0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23.2%,P〉0.0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大跨度缝线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明显,功能性滤过形成率高,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贺玮于建国齐世欣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小梁切除术
羟基喜树碱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性滤过的维持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
夏丹孙红刘溢袁志兰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相关作者

秦程
作品数:23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眼外伤 晶状体玻璃体 切除术后
张纯
作品数:203被引量:81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朱红军
作品数:19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OCT测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王薇
作品数:264被引量:82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视网膜 眼部 白内障患者 分子检测技术
洪颖
作品数:46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滤过泡 超声乳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