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2篇“ 再同步治疗“的相关文章
真武汤联合心脏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2024年
目的:研究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包括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其中试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服药结束前后观察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脏彩超、6 min步行实验(6MWT)、体重等指标及生活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体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试验组患者的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T、生活质量量表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可以通过显著减轻患者水钠潴留、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CHF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改善心功能。
马振泉李杰
关键词:真武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2024年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领域治疗上的难题,药物治疗日新月异,心脏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疗法蓬勃发展。同样,占据心衰治疗重要地位的心脏同步治疗(CRT)的疗法和适应证,亦不断更新和进展。总体而言,CRT包括两种同步理念,即双心室起搏的同步治疗和传导系统起搏的同步治疗。双心室起搏同步治疗临床应用时间长,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且随着适用人群的限定(QRS时限、束支阻滞类型),反应率有所提升。而近年来成为起搏领域热点的传导系统起搏同步治疗,随着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得以证实,逐步被国内外指南/共识认可,成为同步治疗的另一选择。
华伟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双心室起搏
心脏同步治疗术中测试腔内心电图参数的临床意义
2024年
探讨心脏同步治疗术(CRT)的手术过程测定腔内心电图参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的81例CRT的临床资料,均是采取规范的CRT手术操作,在术中同时测定患者△t(右心室导线-左心室导线激动时间差)、RVp-LV(右心室导线起搏至左心室导线感知时间)、LVp-RV(左心室导线起搏至右心室导线感知时间),持续随访12个月,对于心脏结构变化情况观察,根据患者CRT情况分成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对比各组的心电图参数。结果 随访12个月,发生CRT应答53例(65.43%),无应答28例(34.57%);应答组术中测定△t水平高于无应答组,RVp-LV、LVp-RV水平低于无应答组(P<0.05);应答组导线位置位于心尖的占比低于无应答组(P<0.05)。术中不同导线植入位置的△t、RVp-LV、LVp-RV参数无差异(P>0.05),术前LVEF≤30%的患者在△t、RVp-LV、LVp-RV各项参数指标水平均低于LVEF>30%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行CRT的患者,术中测试腔内心电图参数能够预测CRT有无应答情况,术前心功能参数可影响CRT应答情况。
张展
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脏同步治疗中的优化
2024年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作为心脏同步治疗(CRT)的新兴起搏模式,近年来因其更生理、更有效、更安全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RT适应证患者通常合并心力衰竭,具有复杂的基础疾病和较高的同步性恢复需求。与心动过缓患者相比,LBBAP在CRT适应证患者中面临着更低的植入成功率、更困难的传导束夺获判断和更长的手术时间等挑战。因此,本文将探讨LBBAP在CRT适应证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蔡蒙醒陈柯萍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
用于心脏同步治疗中的手术辅助系统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脏同步治疗中的手术辅助系统,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成获取患者心脏的CT图像数据集;创建模块,与获取模块连接,接收获取模块发送来的图像数据集,创建模块被配置成根据图像数据集建立包含冠状静脉分...
彭小平 董薇 陈璿瑛 朱建兵 黄伟林 郑耀富 谢飞
使用单个多电极冠状窦引线的自适应心脏同步治疗
一种用于递送心脏起搏治疗的方法和植入式医疗设备系统,包括递送LV心脏起搏治疗,以及经由在定位在单通冠状窦引线上的多个电极之间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远场感测向量感测远场心脏信号。响应于感知到的远场心脏信号确定远场信号特征,响应于...
A·桑贝拉什威利Y·曹J·吉尔伯格
心脏同步治疗诊断
在一些示例中,系统可被用于递送心脏同步治疗(CRT)。该系统可包括被配置成用于植入患者体内的起搏设备。该起搏设备可包括多个电极、被配置成用于经由该多个电极递送心室起搏的信号发生电路系统、以及被配置成用于产生指示心脏的机...
R·W·斯塔德勒 R·科内卢森 B·施特格曼
左束支起搏与左心室间隔起搏用于心脏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左心室间隔起搏(LVSP)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23年10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确诊心衰合并LBBB符合心脏同步治疗(CRT)Ⅰ类适应证的患者。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P组、LVSP组和双心室起搏(BVP)组,3组患者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及之后每年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电学与机械同步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91例患者,年龄(66.4±9.2)岁,其中男42例(46.2%,42/91)。LBBP组52例,LVSP组12例,BVP组27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QRS时限缩短率LBBP组与LV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且均优于BVP组(32.4%±7.1%对20.8%±7.5%,P<0.001;27.8%±7.8%对20.8%±7.5%,P=0.007)。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升值LBBP组高于B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4%±10.5%对14.3%±10.9%,P<0.001),但与LV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0.5%对18.8%±13.0%,P=0.141)。LBBP组CRT超反应率最高(84.6%,44/52),LVSP组与BVP组相当[58.3%(7/12)对44.4%(12/27),P=0.423]。3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330)。结论LBBP的心脏同步及临床疗效最优,LVSP电学同步优于BVP,临床疗效与BVP相当。
黄淑芬林嘉仪黄心怡陈巳楣李琳琳葛晓峰张鹏于婧戴翠莲蔡彬妮
关键词:双心室起搏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LBBP组和BVP组,每组30例。LBBP组患者采用左束支起搏心脏同步治疗,BVP组采用双心室起搏心脏同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心脏机械同步性指标和心功能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以及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SPWMD)均低于术前,LBBP组QRS波时限、IVMD以及SPWMD均短于B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术前(P<0.05),左心房射血分数高于术前,二尖瓣反流面积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个月LBBP组心功能分级优于BVP组(U=2.379,P=0.017)。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束支起搏治疗后左心房和左心室功能以及心功能分级得到明显改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也得到更多提升,预后效果更佳。
冯菲芸朱梦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起搏心脏再同步化
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心脏同步治疗病人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心脏同步治疗病人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5年7月于我院行心脏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9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3∶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74例)和验证组(2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将建模组病人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31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比较建模组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远期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预测;利用建模组数据集作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利用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外部评价;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病人远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高、心率≥7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30%,有碎裂QRS波、QRS宽度≥150 ms、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350 pg/mL是心脏同步治疗病人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碎裂QRS波对病人远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治疗后远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周敏肖勇强罗曼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碎裂QRS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贝叶斯网络模型

相关作者

华伟
作品数:512被引量:2,91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张澍
作品数:823被引量:5,324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王冬梅
作品数:792被引量:1,86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严激
作品数:270被引量:659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陈柯萍
作品数:279被引量:1,970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起搏器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