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8篇“ 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儿童恶性淋巴瘤被引量:5
1995年
儿童恶性淋巴瘤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10003)章希圣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占儿童恶性的16.9%~23.1%,其临床表现半数以上为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也可发生于腹股沟、腋下以及扁桃体、纵隔或腹腔淋巴结,少数发生于淋...
章希圣
关键词:淋巴肉瘤儿童
单中心儿童恶性淋巴瘤5年临床特点分析及意义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特点、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我院儿童淋巴瘤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1.将河北医科大学...
张青青
关键词:儿童患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
文献传递
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及对患儿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1∶1随机等分法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PedsQL-4.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治疗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的PedsQL-4.0各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总满意度。
窦凌松杜振兰曹伟张鹏柳林红薛晓飞
关键词:儿童恶性淋巴瘤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
儿童恶性淋巴瘤9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2017年期间确诊的9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Pearson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分析法对9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儿童恶性淋巴瘤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占68.42%(65/95)。全组资料显示:男70例,女25例,男女比例2.8∶1,中位发病年龄为8岁。淋巴结内起病55例(57.89%),淋巴结外起病40例(42.11%),结外以胃肠道起病常见。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L明显以结内起病为主。HL 13例(13.68%),NHL 82例(86.32%),病理类型HL以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为主;NHL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其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临床分期以中晚期多见,Ⅰ、Ⅱ期34例(35.79%),Ⅲ、Ⅳ期61例(64.21%)。Ki-67在淋巴瘤Ⅰ、Ⅱ期及Ⅲ、Ⅳ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血清LDH水平对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而年龄、起病部位对临床分期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为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儿童恶性淋巴瘤误诊率为36.84%(35/95),最常见误诊为淋巴结炎,占42.86%(15/35),其次为淋巴结核及上呼吸道感染。95例患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体生存时间范围为0~120月,总体5年生存率为67.70%。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以NHL为主,6岁以上男性儿童多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伯基特淋巴瘤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初诊时血清LDH水平是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Ki-67高表达在Ⅲ、Ⅳ期恶性淋巴瘤中多见。
曾敏慧贺湘玲邓绍阳袁小叶朱呈光陈可可邹润英龚军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类型儿童
儿童恶性淋巴瘤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60例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照WHO淋巴组织肿分类标准和St.Jude分期系统进行分类、分期,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男43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6个月~15岁)。因局部肿物就诊者最多(21例,35.0%),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比例分别为63.3%和6.7%。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8.3%、91.7%。HL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类型包括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St.Jude分期,晚期(Ⅲ~Ⅳ期)57例,占95.0%;疾病进展/复发8例,发生事件中位时间为14个月(6~84个月)。患儿5年总生存率为(78±6)%,其中HL与NHL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COX分析显示,性别(P=0.03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儿童淋巴瘤以男性多见,学龄期相对高发,就诊时多为晚期,以NHL多见。女性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王毓张乐萍左英熹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儿童
分析儿童恶性淋巴瘤PBK/TOPK的表达水平与Ki-67、LDH、预后的关系
2018年
目的 :研究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BK/TOPK的表达水平与Ki-67、LDH、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PBK/TOPK的表达,以分析与Ki-67、LDH关系情况。结果 :在Ki-67高表达组PBK/TOPK阳性率较Ki-67低表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DH升高组PBK/TOPK阳性率较LDH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K/TOPK阳性组淋巴瘤患儿5年生存率低于PBK/TOPK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BK/TOPK的表达与Ki-67、LDH水平一致,其PBK/TOPK的表达上调,与肿预后相关。
朱呈光万伍卿贺湘玲袁小叶邹润英田鑫
关键词:淋巴瘤KI-67LDH预后儿童
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TOPK/PBK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80例恶性淋巴瘤、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结组织的TOPK/PBK表达,对比分析TOPK/PBK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患儿的TOPK/PBK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P<0.05);TOPK/PBK阳性率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TOPK/PBK阳性率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高,但成熟B细胞淋巴瘤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NHL病理类型有关。
田鑫贺湘玲袁小叶邹润英邹惠游亚兰陈可可朱呈光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儿童
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通过对72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临床特点、超声表现以及误诊原因分析,提高超声医师对儿童淋巴瘤的认识,以便提高经超声检查发现淋巴瘤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32超声影像学误诊但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淋巴瘤病例,同期收集40...
苗润琴
关键词:儿童患者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
文献传递
PBK/TOP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PBK/TOP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PBK/TOPK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并结合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PBK/TOPK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  收...
袁小叶
关键词:儿童患者恶性淋巴瘤蛋白表达病理参数
文献传递
Th1/Th2细胞因子谱在鉴别儿童恶性淋巴瘤病例感染性发热与肿性发热中的价值
研究背景:发热是淋巴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淋巴瘤患者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肿伴感染所致的发热,其次是肿本身引起的发热。目前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包括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培养、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
王敏
关键词:淋巴瘤发热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耀平
作品数:256被引量:93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药物疗法 神经母细胞瘤 淋巴瘤
陈幸华
作品数:690被引量:1,209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急性白血病
郑漪
作品数:58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小儿 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白血病
高蕾
作品数:427被引量:56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基质细胞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刘红
作品数:381被引量:633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细胞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