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六种同域分布雌雄异株榕树挥发物多样性与系统发育一致性被引量:1
- 2023年
- 植物花挥发物是维持昆虫-植物传粉互作的重要化学信号,其组成的多样性对于理解传粉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形成、维持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是一种专性的互惠共生关系,榕树为榕小蜂提供繁殖场所,榕小蜂为榕树传粉。而榕果雌花期(接收期)释放的特异性挥发物是维持双方相互作用的关键媒介。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同域分布的6种雌雄异株榕树为研究对象,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雌花期榕果的挥发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共发现77种化合物,包含脂肪酸类衍生物6种、单萜类化合物16种、倍半萜类衍生物50种和芳香族化合物5种,不同化合物对挥发物距离差异性的贡献率依次是:对甲基苯甲醚(4-methylanisole,2.15)、β-罗勒烯(β-Ocimene,0.84)和喜沙木烯(Prezizaene,0.73)。不同物种间挥发物组成有显著的差异,且挥发物的差异与榕树系统发育距离具有正相关性,但同一物种不同性别间的挥发物组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中发现雌雄异株榕树挥发物组成具有多样性高、种内性别间相似、种间差异大,系统发育一致性的特点,上述特点在榕树物种分化以及维持雌雄异株榕树繁殖的化学通讯机制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 陈明波王刚彭艳琼王波
- 半附生榕树和非附生榕树的细根性状
- 2020年
- 榕树作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类群,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榕树专类园区的10种榕属树种(5种半附生,5种非附生)为对象,采用根序法对其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分枝密度、组织密度、氮含量、碳含量和碳氮比等9个细根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半附生榕树和非附生榕树的细根性状差异;同时结合其原始分布生境,从植物的细根形态功能性状角度阐释其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半附生榕的细根根长、细根直径显著高于非附生榕树(P!0.01),而其比根长和分枝密度显著低于非附生榕树,其余性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0种榕树的细根形态特征与养分特征呈微弱或无相关关系,细根的直径与分枝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认为,不同生活型榕树的根系结构和性状特征差异是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分布于山脊干旱环境的半附生榕树细根具有直径较粗、根系长、分枝密度和比根长低的特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水分吸收能力,并可能与菌根真菌有更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从而能适应相对干旱的山脊环境。
- 牛山夏尚文王刚杨效东
- 关键词:细根形态
- 榕树繁育系统及榕小蜂资源利用塑造了榕小蜂群落
- 2024年
- 物种–资源利用网络可以呈现不同物种在资源利用上的竞争、共享以及分化,可为从资源利用角度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昆虫群落一方面由群落内种间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决定,也受寄主植物生态特征的影响。通过寄主生态特征解释物种–资源利用网络指标将深入揭示昆虫群落的组织模式和多样性决定机制。本研究采集榕属(Ficus)18种榕树的榕小蜂群落,构建每种榕树上的榕小蜂–榕果资源利用网络,分析网络指标间的关系。我们重点关注了群落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健度指标与其他网络指标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寄主特征(传粉模式、生活型、繁育系统)对榕小蜂物种数以及榕小蜂–榕果资源利用网络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8种榕树上共收集到隶属于5科28属173种榕小蜂。榕小蜂群落物种数与网络的连接度呈负相关,与分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稳健度与物种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连接度、加权嵌套性、互作Shannon多样性、分布重叠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互作专化度、分化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雌雄异株榕树相比,雌雄同株榕树的榕小蜂资源利用的互作专化度高,种间分布重叠度小,分化度高(资源利用分化高),所以雌雄同株榕树比雌雄异株榕树上榕小蜂物种数多。本研究支持资源利用的特异性和分化促进了榕小蜂物种多样性,支持竞争导致的资源利用分化在促进近缘种多样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群落对资源丢失的稳健度与群落的物种数无关,但是与物种的资源共享程度(由连接度、分布重叠度表示)正相关。此外,繁育系统间榕小蜂物种数的差异可能与雌雄异株榕树繁殖功能的分化和专化以及对非传粉榕小蜂产卵的防御能力有关。
- 冯志荣陈明波杨小芳王刚董乙乂彭艳琼陈华燕王波
- 关键词:网络指标昆虫多样性
- 鸡嗉子榕果实和妃延腹榕小蜂性状的地理马赛克分化动力初析
- 2017年
- 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认为协同进化的物种双方的性状在种群间会出现适应性变异,且性状变异常呈现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在榕树与非传粉榕小蜂相互作用关系中,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来降低种子和传粉榕小蜂幼虫被非传粉榕小蜂寄生的机会,而非传粉榕小蜂可能通过增长产卵器适应果壁加厚.这种现象为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在驱动双方物种性状变异的地理马赛克格局的机制,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选择西双版纳、宁洱、耿马、龙陵、瑞丽和澜沧6个彼此相距均大于100 km的种群,采集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var.semicordata)雌花期榕果和仅在雌花期产卵的非传粉榕小蜂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dunia)进行性状测量和变异动力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雌花期榕果果壁厚度和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都存在显著的地理马赛克格局.榕果果壁厚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于环境异质性,主要是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的驱动,而受到妃延腹榕小蜂协同进化选择,如产卵器长度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协同进化关系选择,即榕果果壁厚度的驱动,而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尽管十分确切的结论尚需更多方面证据支持,但该研究结果强烈暗示,榕-非传粉榕小蜂系统的地理马赛克的性状分布格局中,气候因素作为最初选择压力影响榕树果壁厚度,而榕树果壁厚度进一步影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器长度.
- 肖雪王刚陈进
- 关键词:种间关系
- 沉香暴食害虫黄野螟性信息素分泌源EAG和GC-MS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探究黄野螟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具体部位,将雌蛾解剖为头、胸、腹、翅4部分,分别使用其挥发性气味对雄蛾进行触角电生理(EAG)检测,确定雌蛾腹部挥发物可以刺激黄野螟雄蛾产生最强的电生理响应。通过使用雌蛾腹部前、中、后3段的挥发物信号刺激雄蛾触角的电生理检测,进一步发现雌蛾腹部中段挥发物信号对雄蛾触角具有最强电生理活性,指示雌蛾腹部中段最可能是雌蛾性信息素释放的主要部位。另外,对雌蛾腹部3段结构提取挥发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GC-MS)检测和总离子图(TIC)对比,结果发现腹部中段挥发物成分中具有2个雌虫特异性成分,为该组织最强电生理活性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基础。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开发黄野螟的高效性诱剂确定了成分来源的重要基础。
- 苏浩然王同飞文平王刚庄翔麟
- 关键词:螟蛾科触角电位气质联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