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去千年尘暴历史:来自尕海湖沉积物粒度的记录
- 周刚平黄小忠张家武强明瑞张军彭卫
- 祁连山西段天鹅湖近3500年以来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
-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西段是季风边缘区,同时也受到西风的影响,是过去气候变化比较复杂的区域。该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高山的湖泊稀少,导致该区古气候古环境记录较少。天鹅湖位于祁连山西段,湖面海拔3012 m,水域面积0...
- 张军黄小忠王宗礼
- 关键词:孢粉组合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粪生菌孢现代过程及其古生态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 2024年
- 粪生菌孢是沉积物孢粉分析中“非花粉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被用来指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以及重建早期牧业活动强度变化等。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粪生菌孢现代过程与古生态应用的研究实例发现:在现代过程研究方面,国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粪生菌孢多样性、影响因子以及其传播、搬运和沉积过程,并发现Sporormiella-type、Sordaria spp.和Podospora sp.对食草动物活动指示性最好,尤其是Sporormiella-type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区域;国内研究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粪生菌孢与放牧活动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古生态应用研究方面,国外研究发现Sporormiella-type很好地指示了大型食草动物的灭绝和放牧活动强度的变化;国内研究发现了早中全新世人类狩猎活动对食草动物的抑制以及以下主要变化时段:约5.6 ka牧业活动开始、约4.0 ka以后增强、在历史时期显著增强等。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粪生菌孢现代过程调查,更深入地理解粪生菌孢的产生、传播、沉积和保存过程及其机制,探讨粪生菌孢与食草动物数量、植被状态、沉积环境和搬运动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多指标和跨学科的证据,更好地解译沉积地层粪生菌孢记录的古生态意义。粪生菌孢将在探究中晚全新世牧业起源和传播过程、驱动机理及生态影响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张军罗德锐李春杰王涛朱泽州黄小忠
- 关键词:古生态研究
- 陇中盆地兰州地区最厚第四纪黄土年代研究
- 张军李吉均宋春晖惠正闯彭廷江郭本鸿马振华李小苗杨成张盛达
- 川东北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紧实度特征
- 2017年
- [目的]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紧实度特征。[方法]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选取25个测样点,分析丘陵地区土壤紧实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紧实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植被条件不同,也可能导致其土壤紧实度有所差异;植被覆盖率越高,其土壤紧实度越大;植被垂直结构越好,其土壤紧实度越高;枯枝落叶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紧实度。[结论]该研究对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研究,以及城市绿化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 张军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紧实度植被覆盖坡度
- 西部黄土高原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强模式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2
- 2018年
- 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度和磁化率分别作为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古季风演化研究。然而,磁化率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在解释区域环境演化时存在差异性,并不能将其总视为暖湿信号。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兰州皋兰山和西津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与洛川剖面进行空间对比。研究表明,间冰期的磁化率总体高于冰期,但在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渡期,皋兰山和西津岩心磁化率值并没有降低到冰期水平,而与弱发育古土壤磁化率水平类似。我们推测该时段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加并非由成壤作用增强贡献,而是源区粗颗粒磁性矿物增加所致,其磁化率增强模式可能同阿拉斯加、新疆黄土类似。由此可见,磁化率增强模式不仅在冰期时黄土高原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别。
- 于昊彭廷江李孟于凤霞叶喜艳郭本泓张军李吉均
- 关键词: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