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 作品数:2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瑰玮俊迈 诙诡恣肆——曾国藩对桐城派阳刚文风之张扬被引量:1
- 2005年
- 师法韩愈雄奇之文风,是桐城派标举的一条文统。曾国藩真正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其文学理论,“阳刚”之论独具特色。首重“气盛”,从着字、造句、分段、谋篇诸多方面进行探究。曾国藩的作品,是阳刚之文成功的典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雄浑浩然之气,从一个侧面表现出那个剧变的社会的时代风貌。
- 张静
- 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阳刚
- 桐城文派“中兴”的一场大气磅礴的“宣言”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析论
- 2006年
- 曾国藩千字文使日趋衰弱的桐城派回光返照,并由此“中兴”,而名声大振。行文表达创建湘乡派的“心声”,企图重振桐城文雄风。顺应时代剧变的需要,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文学理论,注入“经国济民”现实内容,以桐城文章来倡导洋务,铸就湘乡派卫道成仁的军魂,使文学发挥其社会功能。全文颇得桐城派作文之精髓,亦体现曾氏为文“气盛”的文章风格。
- 张静
- 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
- 试论曾国藩对桐城派之变革与超越被引量:1
- 2005年
- 曾国藩师法桐城,又处处超越桐城。为了追求“澄清无滓”的雅洁文风,方苞反对其他文体对古文的侵犯。曾氏把骈文与辞赋引入创作之中,一改桐城文的单调贫乏。曾国藩倡导“气盛”文学理论,要求作雄奇之文,矫正桐城派柔弱之弊。适应朝代剧变的需要,变革姚鼐主张、增添“经济之学”。曾国藩的种种变革,达到了“中兴桐城”之宗旨。
- 张静雷新明
- 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
- 郭嵩焘归隐缘由之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归隐即退出官场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郭嵩焘的归隐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迂回的入世。宦海风波战乱风波和家庭风波是其归隐的外因,而个人性格是其归隐内在的诱发因素。
- 张静
- 关键词:郭嵩焘湖湘文化归隐性格
- 见证20世纪的时代变迁与沧桑——长篇小说《手机》之评析
- 2005年
- 《手机》以三种通讯方式———捎口信、手摇电话、多功能手机为线索,典型而又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时代变迁。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作品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都市气氛,是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缩影。
- 张静
- 关键词:手机
- 试论曾国藩对桐城派之传承与对接被引量:2
- 2005年
- 曾国藩推崇桐城诸老,文学理论师法桐城传统。他继承戴名世“率其自然”的主张,崇尚自然之文。韩愈是桐城派最为推崇的作家,其雄奇文风被曾氏所张扬。曾国藩作品洋溢豪迈刚健之气,气吞山河之势。他沿袭道统与文统相结合的规则,添加文学经世主张,创建了桐城派一个变种湘乡文派,使桐城古文再度延伸达半个世纪之久。
- 张静
- 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雄奇
- “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曾国藩翻译文论之探析
- 2005年
- 在“严夷夏之大防”氛围的晚清国度里,传统士大夫把西方人鄙视为“夷”,曾国藩却颇加推崇为“师”,可谓破天荒之举。为了“师夷智”,曾打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的鲜艳旗帜,指引着国人觉醒的征途。经其努力,创建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还开创了中国留学事业之先河,为中国培养第一批专业翻译人才。大量译著问世,打破教会垄断译书局面,加快了中国报刊杂志界发展进程。西学的大量输入,为洋务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张静
- 关键词:曾国藩翻译洋务运动
- 郭嵩焘归隐意义之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归隐时期漫长 ,整整等同官宦时期 ,导致郭嵩焘难伸经天纬地之才 ,酿成个人的人生悲剧。郭氏归隐具有重要意义 ,它折射湖湘文化特色 ,是湘系势力涨落的缩影 ,是晚清封建社会末世的一个重要象征。它反映中国本士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极度艰难 ,亦反映中国走向世界征途中的重大挫折。
- 张静
- 关键词:郭嵩焘归隐湖湘文化清朝封建势力近代化
- 郭嵩焘对湖湘文化承继、超越和批判之浅探
- 2004年
- 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自觉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对其求真务实作风进行独特阐析,对其服务现实本色进行极力张扬。郭氏超越湖湘文化粗浅层面,把重农抑商传统向重商求富的方向飞跃,把理学道德层面向中体西用结合的方向飞跃。他还对湘省弥漫的守旧的风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湖湘文化的缺憾进行有胆有识的批判。
- 张静
- 关键词:郭嵩焘湖湘文化道德实学精神儒家思想清朝
- 汉语史语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2013年
- 本文通过研究汉语史词汇语料,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单音词、复音词进行比照分析,针对不同的流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词汇,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 张静
-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单音词复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