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石化前瞻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过程被引量:1
- 2023年
-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恢复结果,明确栖霞组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栖霞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成藏条件较好,具体表现为: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发育,纵向上呈薄层多期叠置的特征;②天然气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供烃为主,伴有部分中二叠统烃源岩,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研究区南部有一定的贡献,为油气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③东西向走滑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输导提供有利通道,建立源储联系,利于富集成藏;④高磨地区栖霞组气藏现今表现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油藏→燕山期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较大的调整改造,表现为原位富集,高效成藏的特点。
- 白晓亮陈燕萍彭思桥王尉李堃宇王伟苏桂萍
- 关键词:油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中二叠世栖霞组
-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现今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期,部分埋深较大的地区进入晚成岩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对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的成岩控制因素。
- 张晶李勇张自力张威王伟钱赓蒲秀刚刘刚
- 关键词:沙三段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
- 2022年
- 高石梯—磨溪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区,近年来中二叠统栖霞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多口探井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是继上震旦统龙王庙组和下寒武统灯影组之后的又一重要产层。栖霞组气藏单井测试产量差异大,存在低部位产气,高部位产水的现象,气藏不具有统一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布不严格受现今构造控制,表现为构造—岩性气藏。通过对MX117井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栖霞组经历了三期油气充注:第1期液态烃包裹体,温度110~120℃,中—晚三叠世,发育古油藏;第2期,油+少量气包裹体,温度130~140℃,早—中侏罗世,发育古油气藏;第3期,油裂解气+气烃包裹体,温度160~170℃,中—晚侏罗世,发育古气藏。通过对成藏演化史、构造演化史的分析,栖霞组气水分布受油气成藏期古构造和现今构造的共同控制,在古今构造叠合区,构造高部位以气层为主,构造低部位气水层均发育;而对于古今构造迁移区,成藏期古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构造相对高部位栖霞组普遍发育气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该研究成果对栖霞组气藏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任丽梅唐松王伟梁家驹徐平生李昱翰曾思逊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气水分布
-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近几年,随着角探1井、南充1井、潼探1井、高石18井、磨溪42井等在中二叠统茅口组和栖霞组勘探获得高产工业气流,使得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成为了天然气勘探的热门层系。研究表明:川中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的供烃层系主要为下古生界和中二叠统自身的烃源岩,天然气大多表现为混源气的特征。当前对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研究程度较高,但对于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的研究程度较低,因此明确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的展布及生烃潜力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精细刻画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特征及生烃潜力,分别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以及烃源岩展布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差—中等品质烃源岩,茅口组烃源岩品质要优于栖霞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型,其次为Ⅱ_(2)型,均处于过成熟阶段;(2)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沉积时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性沉积水体环境;(3)烃源岩总有机碳(TOC)测井响应特征明确,TOC含量与自然伽马(GR)和声波时差(AC)相关性最好,可以据此针对川中地区中二叠统开展TOC预测;(4)纵向上,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栖霞组中下部(栖一段)和茅口组中下部(茅一段—茅二c亚段);横向上,呈现出向北东方向逐渐增厚的特征;(5)川中地区茅口组生烃强度优于栖霞组,主要介于(10~50)×10^(8)m^(3)/km^(2)之间,由南西向北东方向逐渐增高,茅口组总生烃量为57.38×10^(12)m^(3)。
- 王伟任丽梅梁家驹唐松袁海锋李昱翰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
- 歧口凹陷沙三段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贡献率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为定量描述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提出成岩综合系数(C),该系数由压实作用(α)、胶结作用(β)、溶蚀作用(γ)等3个成岩要素贡献率之和构成。通过对研究区大量岩芯薄片分析统计,经多元回归,建立各种成岩作用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得出它们对储层物性的贡献率,认为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
- 张自力李勇张威王伟张晶肖敦清蒲秀刚袁淑琴刘刚
-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物性贡献率歧口凹陷
- 板桥凹陷沙三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对大量铸体薄片及部分普通薄片的分析鉴定,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板桥凹陷沙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沙三段成岩作用以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为主,其中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积极作用。在有机质演化及黏土矿物演化的基础上,对板桥凹陷的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并认为沙三段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和B期。同时通过多因素的叠合分析开展了储层综合评价,为油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 王伟袁淑琴李勇赵延伟张自力
-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储层沙三段板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