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研究性
  • 2篇研究性教学
  • 2篇课程
  • 2篇控制课程
  • 2篇基因
  • 2篇教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对角化
  • 1篇对角化方法
  • 1篇药物靶标
  • 1篇质谱
  • 1篇质谱仪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方...
  • 1篇数据质量
  • 1篇随机控制

机构

  • 6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谢红卫
  • 6篇刘伟
  • 3篇张纪阳
  • 2篇张明
  • 1篇徐长明
  • 1篇孙志强
  • 1篇张伟

传媒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质谱学报
  • 1篇计算机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随机控制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2年
根据随机控制课程数学基础要求高、理论性较强等特点,在分析国内外各高校相关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将研究性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广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设置编程应用等实践环节。
刘伟张明张纪阳谢红卫
关键词:随机控制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
动态分子网络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分子网络研究是从全局角度揭示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现有的网络分析大部分是基于静态网络.实际上,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组织类型和疾病状态以及生长和分化的过程中,分子网络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可用于分析分子网络动态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如节点的动态性分类、动态蛋白质复合物的预测、条件特异子网的构建以及网络动态行为的模拟等.本文综述了动态分子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方法.可以预见,动态网络分析将成为未来网络研究的标准模式.
刘伟谢红卫
基于滤波对角化方法提升傅里叶变换质谱数据质量
2014年
傅里叶变换质谱仪能够达到很高的分辨率,在分子生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数据处理方法,特别是底层信号的处理,对于提升数据质量至关重要。滤波对角化(filter diagonalization method,FDM)相比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FFT),能进一步提高图谱分辨率、降低信号强度测量误差。本工作通过仿真以及实际质谱数据分析,证明了相对FFT而言,FDM可将图谱的分辨率提高1个数量级左右,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信号强度测量误差。另外,还研究了算法参数优化问题,为算法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
方剑委张纪阳徐长明张伟刘伟谢红卫
基因组织特异性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是了解生命活动进程和组织功能的重要一步.尽管对于看家基因和组织特异基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对于它们仍缺少统一的定义方式和检测方法.在定义方式上,可以从基因的组织表达数和在各组织间的表达变化情况来分别定义看家基因和组织特异基因.通常将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有表达,且表达水平较稳定的基因称为看家基因,而将在一个或少数组织中优势表达的基因定义为组织特异基因或组织选择基因.在检测方法上,高通量实验技术,包括基因芯片、RNA-seq和质谱技术等已成为检测基因组织特异性的主要方法.通过比较多个典型研究的实验结果,发现不同检测方法的覆盖度和灵敏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RNA-seq技术最为灵敏,获得的看家基因数目最多,质谱技术检测出来的看家基因和组织特异基因数目较少,而基因芯片方法给出的多个检测结果间差别较大.尽管不同的定义方式和检测方法所导致的看家基因(或组织特异基因)的集合不完全一致,但不同的看家基因数据集(或组织特异基因)却展现出非常一致的功能和特性.看家基因通常实现所有组织和细胞都必须的基本功能,而看家基因与其他组织表达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特异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则实现了组织的特有功能.同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与疾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相比其他基因,看家基因更有可能成为癌基因,而组织特异基因则更有希望发展成为药物靶标.
刘伟孙志强谢红卫
关键词:组织特异性疾病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潜在药物靶标被引量:14
2011年
药物靶点通常是在代谢或信号通路中与特定疾病或病理状态有关的关键分子.通过绑定到特定活动区域抑制这个关键分子进行药物设计.确定特定疾病有关的靶标分子是现代新药开发的基础.在药物靶标发现的过程中,生物信息学方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多组学数据的分析.目前,已涌现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数据库资源,基于生物网络特征、多基因芯片、蛋白质组、代谢组数据等建立了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潜在的药物靶标,并预测靶标可药性和药物副作用.
刘伟谢红卫
关键词:药物靶标网络特征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
随机控制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根据随机控制课程数学基础要求高、理论性较强等特点,在分析国内外各高校相关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将研究性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广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设置编程应用等实践环节。
刘伟张明张纪阳谢红卫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动控制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