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军

李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免疫
  • 4篇蛋白
  • 4篇综合征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疫苗
  • 3篇细胞
  • 3篇免疫原性
  • 3篇核酸疫苗
  • 3篇发热
  • 3篇肝病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新型布尼亚病...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2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8篇李军
  • 1篇殷俊
  • 1篇瞿婷婷
  • 1篇窦晓光
  • 1篇郜玉峰
  • 1篇陈国凤
  • 1篇冯亦农
  • 1篇刘贞君
  • 1篇徐静
  • 1篇王刚
  • 1篇许夕海
  • 1篇谢青
  • 1篇陈新月
  • 1篇吴家兵
  • 1篇龚国忠
  • 1篇徐小元
  • 1篇饶慧瑛
  • 1篇李家斌
  • 1篇龚磊
  • 1篇张卫红

传媒

  • 8篇江苏医药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肝脏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码子优化的中国HIV-1流行亚型gp120共识序列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能表达密码子优化的中国HIV-1流行亚型AE、BC和B’gp120共识序列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和包膜糖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设计了针对中国流行的AE,BC和B’(ThB)亚型的gp120共识序列。按哺乳动物细胞偏好的密码子对AE,BC和ThB3个亚型的gp120共识序列分别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优化基因。将密码子优化的gp120基因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SW3891,构建重组质粒核酸疫苗。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并以重组质粒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gp120蛋白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兔血清中gp120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3个密码子优化的gp120核酸疫苗,均能正确表达gp120。这些gp120核酸疫苗免疫家兔后,能产生HIV-1包膜糖蛋白特异性的抗体。结论:成功构建3个密码子优化的、表达HIV-1中国流行亚型AE,BC和ThB的共识序列的gp120核酸疫苗,能诱导HIV-1包膜蛋白特异的免疫反应。
张璐张春华李军黄祖瑚卢山王世霞
关键词:疫苗核酸疫苗HIV-1GP120密码子优化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133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原因、细菌学特点。结果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脓肿穿刺引流可缩短病程。结论 B超、CT是诊断肝脓肿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
严友德邢益平李军
关键词:糖尿病肝脓肿
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2009年2月19日至2011年1月17日从16家医院共纳入125例CHC复发患者,随机分入治疗48周(A组)或治疗72周(B组),随访2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随访中的HCVRNA水平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80.0%,复发率为12.2%,两组SVR率(81.3%比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治疗时单独使用干扰素(IFN)组SVR率略高于IFN联合RBV组(92.6%比74.6%),使用普通IFN组SVR率略高于Peg-IFN组(84.7%比7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6.4%;RVR、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延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阴性预测率分别为36.8%、66.7%和100.0%。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结论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CHC复发患者48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未证实延长至72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12周(判断早期病毒学应答)是预测能否获得SVR最重要的时间点。
饶慧瑛杨瑞锋尚佳徐小元陈新月窦晓光冯亦农高志良谢青李军尤红陈国凤牛俊奇龚国忠侯金林陈红张大志魏来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复发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侵袭性停乳链球菌感染二例被引量:4
2015年
病例1 女,46岁,因“发热近2周”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因宫颈癌在外院行子宫全切术,术后两次化疗序贯三次放疗,末次放疗期间出现发热及腹痛,当时诊断为“右侧盆壁淋巴管囊肿”,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
艾宇洁陈念李军金柯
关键词:链球菌感染停乳链球菌妇科外科手术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被引量:6
2011年
患者女,70岁,江苏溧水人,居住在丘陵地带,平素体健,因“发热、腹泻一周”,于2011年5月30日入院.此次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最高体温39.3℃,病程早期感极度乏力伴全身肌肉酸痛,病程第3天曾出现一过性腹泻,主要为黄色稀水样便.入院时为病程第7~8天.入院查体:神志尚清,精神萎靡,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口唇无紫绀.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肾区无叩击痛.
陈念翁亚丽李军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肺癌患者出现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且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分为非肝损伤组189例和肝损伤组8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免疫治疗组25例,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组6例及免疫联合化疗组50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结果肝损伤组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0.86%(25/81),高于非肝损伤组的18.52%(35/189)(P=0.025)。肝损伤组免疫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1.52(1.13,1.94),P=0.010]、红细胞[4.29(3.96,4.67),P=0.004]及血红蛋白水平[131.00(121.50,145.00),P<0.01]偏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62(1.86,3.98),P=0.004]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132.39(92.60,183.27),P<0.01]偏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8,OR=2.142,95%CI:1.137~4.035)是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之间,免疫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更早。结论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多见,与年龄、病理类型、基础疾病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别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王涵彭瑾金慧茹王潇戴晶晶李军蒋龙凤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肺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4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使患者感染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的新发传染病。2009年首次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热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现在亚洲多个国家流行,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DBV因人际传播而引发SFTS聚集性的疫情事件时有发生。尤其重症患者容易引起人际传播事件发生,在其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因防护不规范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防控DBV人际传播的合理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对临床SFTS重症患者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为了更好地规范DBV人际传播防控策略,研究邀请了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在SFTS的流行概况、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病毒气溶胶传播、患者的污染物及遗体处理等关键防控措施方面达成了共识。
胡立芬龚磊龚磊李春辉殷俊叶英杨帆郜玉峰瞿婷婷程君李军瞿婷婷程君崔宁王刚许夕海徐峰徐静杨江华王刚黄小平徐峰徐静刘玮饶建国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际传播防控措施
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急性肠道感染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 完成可供评估病例216例,其中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用药利福昔明胶囊(200mg/次, 每6小时1次)+氧氟沙星胶囊模...
翁亚丽严友德张永祥李军于浩
关键词:急性肠道感染利福昔明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文献传递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结局等,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52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无败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出现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黄疸、伴高血糖水平、多发脓肿及脓肿直径≥10cm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lt;0.05或&lt;0.01).病原学方面,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患者中血培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63.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00,95%CI 1.042~4.646)、合并恶性肿瘤(OR=3.667,95%CI 1.023~13.143)、低蛋白血症(OR=2.800,95%CI 1.009~7.774)、肾功能不全(OR=3.167,95%CI 1.265~7.929)、高血糖水平(OR=3.400,95%CI 1.254~9.216)、多发脓肿(OR=2.667,95%CI 1.043~6.815)及脓肿直径≥10cm(OR=5.000,95%CI 1.096~22.82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直径≥10cm(OR=14.016,95%CI 1.354~145.07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败血症是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应根据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刘瑶邵宇云史萍韩亚萍蒋龙凤李军
关键词:肝脓肿出血性败血症疾病特征病原学
18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诊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以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85例IE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谱、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60.0%(111/185)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为48.6%(54/111),风湿性心脏病仅占16.2%(18/111)。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为常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率58.1%(104/179),赘生物或组织培养阳性率7.1%(9/127),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为95.1%(176/185),以主动脉瓣、二尖瓣赘生物为主。治愈好转170例(91.9%),死亡3例(1.6%)。结论 IE的基础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IE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规范抗感染治疗、及时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蒋龙凤严友德邢益平李军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