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职业应激
  • 4篇电子制造
  • 4篇职业倦怠
  • 4篇倦怠
  • 2篇电子制造服务
  • 2篇电子制造服务...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抑郁
  • 2篇应激状况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职业病
  • 2篇职业卫生
  • 2篇制造服务业
  • 2篇中介
  • 2篇中介效应
  • 2篇回报
  • 2篇付出
  • 1篇电子制造业
  • 1篇对焦
  • 1篇厌倦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昆山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王超
  • 14篇李霜
  • 12篇刘晓曼
  • 7篇王瑾
  • 2篇朱晓俊
  • 2篇任军
  • 2篇王超
  • 2篇戴俊明
  • 2篇李涛
  • 1篇李梅莉
  • 1篇曾强
  • 1篇张巧耘
  • 1篇陈永青
  • 1篇刘义涛
  • 1篇施健
  • 1篇刘静
  • 1篇杨雪莹
  • 1篇严月
  • 1篇李培

传媒

  • 6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制造服务业从业人员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关系研究
本研究将EMS从业人员作为重点调查人群,探讨职业紧张因子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以期为预防与控制该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职业人群开展相关心理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王瑾李霜纪玉青刘晓曼王超
关键词:抑郁症状
职业应激对工伤事故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职业应激是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或工作要求与能力、资源、需求不相匹配时所产生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WHO将职业应激定义为~种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应该受到多学科的共同关注。近年来,职业性疾病谱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职业应激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职业性损伤已经出现,且情况越发严重,我国广大的职业人群正面临着双重职业危害。
王超刘晓曼李霜
关键词:职业应激工伤事故社会心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工作
内在投入对工作付出,回报与职业倦怠关联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探索内在投入在职业紧张外源性因子与职业倦怠关联中的中介效应,为深入明确内在投入的健康效应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循证依据. 方法:共纳入1994名电子制造服务业员工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知情同意自填问卷进行信息收...
王超李霜余善法戴俊明刘晓曼纪玉清王瑾朱晓俊李涛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介效应
职业紧张工作负担-应对资本测量工具的构建与评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与评估工作负担-应对资本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方法共纳入1 618名电子制造服务业员工作为调查样本。采用知情同意自填问卷进行数据收集。提出工作负担-应对资本理论,并以其为基础构建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引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拟合、优化和评估。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各维度及条目间均有明显相关关系。内部一致性Chronbachα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及子条目系数为0.750~0.929,总体α系数为0.788。探索性因子分析生成6个公因子,可解释65.9%的方差变异。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CMIN/DF=6.16,AGFI=0.955,NNFI=0.970,IFI=0.980,RMSEA=0.057;且测量模型的路径均具有较高载荷。工具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及岗位等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结论职业紧张工作负担-应对资本评估量表具有较为良好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可为职业紧张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支持。
王超王超李霜戴俊明戴俊明刘晓曼王瑾王瑾朱晓俊
某供电企业员工不同模式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了解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某供电企业25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其工作要求-自主(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1名研究对象中,JDC及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74.5%(187/251)和22.7%(57/251);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ERI模式(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发生JDC模式高职业紧张的风险,已婚者高于单身者(P<0.05),日工作时间>8 h者高于日工作时间≤8 h者(P<0.05);对于发生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该供电企业工作人员职业紧张以JDC模式职业紧张为主;其职业紧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日工作时间和性别。
刘晓曼王超李霜
关键词:影响因素
分散度及过滤方式对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粉尘分散度及过滤方式对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0:)含量的影响。方法以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和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依据,对5种不同游离SiO2含量的粉尘进行分散度测定,并选择1、2、3层滤纸以及2层滤纸加纸浆的方式进行过滤。结果测定的5种实验室质控样品分散度不同,从高到低排序依次用Ⅰ、Ⅱ、Ⅲ、Ⅳ、Ⅴ表示。1、2、3层滤纸以2层滤纸加纸浆测定的Ⅰ、Ⅱ、Ⅲ号样品的游离SiO2含量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以2层滤纸加纸浆测定的结果与参考值最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号样品仅单层滤纸组的游离SiO2含量与标准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号样品4种过滤方式测得游离SiO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根据游离SiO2含量及分散度选择适当过滤条件,采用2层滤纸加纸浆的过滤方式测定含量和分散度均较高的粉尘效果更好。
严月朱晓俊王超陈永青
关键词:二氧化硅
互联网企业员工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及抑郁倾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互联网企业员工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及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 于2016年7-11月,采取横断面方法对北京市、山东省和浙江省(共)35家互联网企业的3 60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互联网企业员工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及抑郁倾向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互联网企业员工JDC和ERI型职业应激比例分别为63.70%、34.60%,其中销售岗位JDC和ERI两型职业应激比例分别为75.63%、62.70%.员工总体职业倦怠比例为10.69%,销售岗位职业倦怠比例为22.12%.员工总体中重度至重度抑郁倾向比例为18.79%,销售岗位中重度至重度抑郁倾向比例为46.13%.JDC型职业应激增加了职业倦怠和抑郁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3.52和1.85 (P<0.05);ERI型职业应激也增加了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8.24和5.59(P<0.05).另外,饮食不规律、失眠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年龄≥41岁、收入低、销售岗位、工作面屏时间≥10 h/d、失眠、自评健康状况差等是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 JDC型和ERI型职业应激均增加了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发生风险,销售岗位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状况在所有岗位中最为严峻.
纪玉青李霜王瑾刘晓曼任军王超
关键词:职业应激职业倦怠抑郁倾向
内在投入在工作付出-回报与职业倦怠关联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索内在投入在职业应激外源性因子与职业倦怠关联中的中介效应,为明确内在投入的健康效应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15年6至7月,对广东省电子制造服务业员工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共纳入1994名研究对象.采用知情同意自填问卷进行信息收集,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倦怠通用调查量表分别对电子制造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应激和职业倦怠进行测量.采用线性分层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对内在投入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结果 在校正性别、年龄和岗位后,电子制造服务业员工的付出、回报与内在投入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8(95%CI:0.24~0.33)和-0.37(95%CI:-0.42~-0.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付出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体成就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3 (95%CI:0.54~0.71)、0.18 (95%CI:0.10~0.26)、0.32(95%CI:0.21~0.4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报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体成就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0(95%CI:-0.68~-0.52)、-0.93(95%CI:-1.01~-0.86)、-0.46(95%CI:-0.35~-0.5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在投入中介效应强度为0.093 ~0.218 (P<0.05).结论 内在投入可能作为中介变量介导职业应激外源性因子工作付出-回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效应.
王超王超李霜戴俊明戴俊明刘晓曼
关键词:职业应激中介效应
某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应激状况及早期健康效应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了解某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应激状况,探讨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抑郁倾向、失眠等早期健康效应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8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某电子制造企业1 097名外来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要求-自主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调查其高工作负荷型与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状况,采用《职业倦怠自评量表》《抑郁量表》《自我管理睡眠问卷》对其职业应激早期健康效应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中高工作负荷型和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检出率分别为69.8%(766/1 097)和11.9%(131/1 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发生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风险,高工作负荷型和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者均高于非高工作负荷型和非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者(P<0.01);对于发生失眠症状的风险,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者高于非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者(P<0.01).结论 职业应激是造成该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抑郁倾向、失眠等早期健康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应激产生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风险高于工作负荷型职业应激.
刘晓曼李霜张巧耘王超纪玉青王瑾施健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应激
电子制造服务业流水线员工职业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了解电子制造服务业(EMS)流水线员工的职业应激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6至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5 944名EMS流水线员工为观察组,其他岗位6 270名员工(非流水线工人和管理人员)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基本信息问卷、工作要求-自主(J DC)模式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职业应激状况.结果 观察组员工工作自主、社会支持、工作回报得分(2.72±0.63、3.64±0.68、4.06±0.80)均较对照组(3.00±0.67、3.83±0.68、4.24±0.7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3、15.41、12.70,均P<0.05);观察组员工工作付出和内在投入得分(2.34±0.78和2.48±0.78)均高于对照组(2.21±0.80和2.3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8、-10.90,均P<0.05).观察组员工JDC模式职业应激比例(64.5%)和ERI模式职业应激比例(12.7%)均高于对照组(52.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2.26、23.4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JDC模式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ERI模式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而女性、月收入越高员工的ERI型职业应激发生风险降低(均P<0.05).结论 EMS流水线员工为相对弱势群体,职业应激程度较高;工作时间>60 h/周、睡眠时间<7 h/d是职业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
纪玉青李霜王超王瑾刘晓曼
关键词:电子制造服务业职业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