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作品数:15 被引量:74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花岗岩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 2010年
-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的资料显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形成的,而其他红色的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小岩体(如库楚乌拉和一连)是中生代形成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格特-巴格毛德岩体的年龄为313±5Ma,相当于晚石炭世。原定为中生代的库楚乌拉和一连两个红色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77±2Ma和278±4Ma,相当于早二叠世,而侵入于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中的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30±2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I-A型过渡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而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正的εNd(t)值(0.90~3.43)为特征,具有新生地壳的性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陆壳生长的标志。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εNd(t)值为-8.71,指示岩浆起源可能以壳源物质为主,有地幔物质参与。
- 韩宝福张臣赵磊任荣徐钊陈家富张磊周印章宋彪
- 关键词:花岗岩类锆石年代学同位素地壳生长
- 内蒙大青山地区黑云母花岗岩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大青山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45%)、斜长石(15%~25%)、石英(25%)、黑云母(5%~10%)组成。主元素SiO_2含量69.48%~72.40%,K_2O+Na_2O含量7.74%~9.58%,K_2O>Na_2O,A/CNK为1.0~1.17,具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馏较强,REE配分型式具中等负Eu异常;微量元素在原始地幔(PM)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Rb、Th、K、Nd相对富集,Nb、Sr、Ti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碰撞花岗岩类似。本文对大青山地区料木山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其形成时间为2430±19Ma,可能代表鄂尔多斯陆块与阴山微陆块碰撞造山岩浆热事件年龄。区域上埃达克质岩、赞歧岩、Colcepet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均为2470~2330Ma,预示着这一地区在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已经出现与板块消减相关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表明乌拉山-大青山麻粒岩相带是一条古元古代造山带。
- 张臣韩宝福刘树文季建清赵磊张磊
- 关键词:SHRIMP锆石年龄
- 黑龙江省东部双鸭山二长辉长岩的年代学、矿物学、结晶过程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侵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北部的下白垩统含煤地层内。岩相学证据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中的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依次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而黑云母及少量细小的斜方辉石是演化的岩浆分别与早期结晶的钛铁矿、橄榄石反应的产物,最后的残余岩浆结晶形成了他形的钾长石,包裹其它矿物形成嵌晶结构。根据双鸭山二长辉长岩全岩成分做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模拟计算,估计的结晶过程与岩相学研究基本一致。黑云母K-Ar法和SHRIMP锆石U-Pb法的年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的侵位时代为98Ma,即晚白垩世早期。这一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俄罗斯远东兴安岭-鄂霍茨克一带、和日本西南部可能都是当时欧亚大陆东部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因而晚白垩世早期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可能也是大量存在的。
- 张磊韩宝福朱永峰徐钊陈家富宋彪
-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热力学
- 辽东半岛早第三纪饮马湾山辉长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岩浆结晶过程被引量:4
- 2008年
- 辽东半岛饮马湾山辉长岩体为早第三纪晚期的侵入岩体,是东北地区最年轻的镁铁质侵入体之一。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并采用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计算软件)模拟了岩浆结晶过程。研究表明,饮马湾山辉长岩具有高的Al2O3含量(16.28%~19.27%)和低的MgO含量(3.63%~5.57%),属于高铝玄武质。该辉长岩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黑云母、斜长石和钾长石。辉长岩所具有的辉绿辉长结构、大量细长针状磷灰石、单斜辉石中较低的Al^Ⅵ/Al^Ⅳ值(0.00~0.28,平均为0.12)及橄榄石中较低的CaO含量(0.04%~0.24%,平均为0.12%),均体现出浅成侵入岩的特点。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模拟结果和岩石结构特征表明,辉长岩中矿物结晶顺序依次为:斜长石、橄榄石、磁铁矿、单斜辉石、钛铁矿、磷灰石、黑云母、钾长石。该辉长岩是高铝玄武质岩浆快速侵位至近地表处冷却结晶的产物,可能是该地区新生代强烈的岩浆底侵作用在浅部的表现。
- 徐钊韩宝福张磊舒桂明
- 关键词:辽东半岛早第三纪辉长岩
- 华北克拉通中部古元古代高Mg低Ti-P镁铁质岩墙的富集地幔源区——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被引量:17
- 2007年
-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Ma之间大约20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铗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t/^(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_(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_(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_(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 韩宝福张磊王亚妹宋彪
-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古元古代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富集地幔
- 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被引量:33
- 2009年
- 作为华北陆块北缘的碱性岩体之一,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赋存着中国最大的内生磁铁矿-磷灰石矿床。关于其形成时代,已经发表的K-Ar、Rb-Sr和Sm-Nd法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更精确的定年方法限定岩体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矾山杂岩体的辉石正长岩样品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到了218±2Ma的结果。由于定年样品取自构成矾山杂岩体主体、形成最晚的第三岩相带,这个年龄限定矾山杂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现有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表明,晚三叠世侵入岩在华北陆块北缘、东缘、南缘普遍存在,成为中国东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 任荣牟保磊韩宝福张磊陈家富徐钊宋彪
-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
- 锆石Hf同位素:MC-ICP-MS和LA-MC-ICP-MS分析结果的比较被引量:6
- 2006年
- 采用单柱离子色谱法高效提取锆石中的Hf元素,用MC-ICP-MS测定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三个锆石样品及其平行样的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样品的Hf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表明用单柱离子交换色谱法能够有效分离锆石的Hf元素,可以保证Hf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再现。对比MC-ICP-MS和LA-MC-ICP-MS分析结果发现,同一样品锆石的Hf同位素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但对颗粒较小的锆石,缩小激光束斑使之不超出锆石颗粒的范围,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 张磊韩宝福古丽冰张文慧谢烈文杨岳衡
-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MC-ICP-MS
- 岩石样品Hf化学分离及MC-ICP-MS同位素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介绍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岩石样品Lu-Hf的方法,是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整个流程以使用HC1为主,配合少量HF,即可达到有效地分离Hf和Lu的目的,Lu和Hf的回收率在90%以上。经MC-ICP-MS分析,每个国际岩石标样的两个平行样获得了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76)Hf/^(177)Hf比值,其中BHVO-1、BHVO-2和BCR-2的^(176)Hf/^(177)Hf比值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 韩宝福张磊古丽冰张文慧谢烈文杨岳衡
- 关键词:HF同位素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
- 构造岩碳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与石英组构对造山带热演化的约束:北喜马拉雅然巴片麻岩穹隆研究实例被引量:1
- 2022年
- 东西走向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核心,记录了造山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变质与变形信息。对穹隆构造热结构及其变形历史的重建有助于揭示喜马拉雅造山过程。本次研究选取然巴片麻岩穹隆的各类构造岩开展微观构造解析、碳物质拉曼光谱温度估算(RSCM)和石英组构学(CPO)分析,对比该穹隆各构造层变质和变形温度及其变化。研究结果揭示然巴穹隆被上、下两条环形拆离断层分为三个构造层:下拆离断层以下为下构造层,其由核部淡色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下拆离断层和上拆离断层之间为中构造层,由强烈韧性变形的低-中级变质的片岩和少量片麻岩组成;上拆离断层以上为上构造层,由板岩、千枚岩和少量片岩组成。碳物质拉曼光谱变质温度计估算结果显示下构造层和中构造层峰期变质温度为550~600℃,上构造层峰期变质温度400~550℃。各构造层韧性变形岩石内石英组构(CPOs)特征揭示:下构造层石英以柱面滑移为主,韧性剪切变形温度超过600℃;而从中构造层底部向上构造层,石英滑移系由柱面滑移逐渐转变为底面滑移为主,响应的变形温度由550℃逐渐降低为300~350℃。综合分析解释认为然巴穹隆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四期构造变形,分别对应喜马拉雅造山演化四个阶段:始新世(约45Ma)地壳增厚,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质峰期温度达600℃(如下构造层记录),由下构造层向幔部递减(500℃到300℃);在造山伸展阶段,伴随藏南拆离系北向韧性剪切作用以及晚期南北向裂谷的启动提供的东西向伸展环境导致晚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底辟就位(约8~7Ma),穹隆幔部岩石遭受接触变质作用改造,接触变质峰期温度为570℃。
- 陈思雨张波张进江王洋张磊李晓蓉黄保有闫岩
- 关键词:构造岩构造热演化
-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渐新世的构造体制转换与剥露历史:来自哀牢山南段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被引量:7
- 2020年
-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是东南亚重要的构造边界,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以来的陆内变形和地貌演化。本次研究对该剪切带哀牢山南段开展了基于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年代学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热史反演模拟揭示哀牢山段存在晚始新世-早中新世(40~20Ma)的快速剥露事件,而早中新世(大约20Ma)之后处于稳定的慢速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海拔分布曲线特征暗示:快速剥露机制存在差异,早期阶段(40~26Ma)的剥露过程受控于伸展为主的左旋走滑体制影响;晚阶段(26~20Ma)的快速剥露归因于简单剪切为主的左旋走滑剪切体制,上述结果暗示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在晚渐新世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体制转换,即从走滑伸展变形转换为简单剪切变形。哀牢山杂岩带北段、中段、南段冷却路径对比,表明北-中段可能存在两阶段快速冷却作用,而南段只发生单一快速冷却作用;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暗示自中-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可能向东南缘扩展,并已到达哀牢山中段,同时诱发哀牢山杂岩带以北广大地区的抬升和快速冷却。
- 任龙龙张波郑德文王洋张进江李晓蓉陈思雨张磊
- 关键词:渐新世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