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28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矿业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浮选
  • 5篇锌矿
  • 3篇点云
  • 3篇铁矿
  • 3篇铅锌矿
  • 3篇矿物
  • 2篇点云精简
  • 2篇选矿
  • 2篇氧化锌矿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声发射
  • 2篇铜矿
  • 2篇铜硫分离
  • 2篇钛铁矿
  • 2篇硫分
  • 2篇金属矿
  • 2篇浸出
  • 2篇聚类
  • 2篇矿产

机构

  • 28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云南能源职业...
  • 1篇滇西应用技术...
  • 1篇金属股份有限...
  • 1篇驰宏科技工程...

作者

  • 28篇刘洋
  • 10篇魏志聪
  • 4篇童雄
  • 3篇李克钢
  • 3篇吴学群
  • 3篇谢贤
  • 3篇宋强
  • 2篇胡显智
  • 2篇徐翔
  • 2篇余贤斌
  • 2篇方建军
  • 2篇张文彬
  • 2篇石飞
  • 2篇刘洋
  • 2篇吕晋芳
  • 1篇洪托
  • 1篇章晓林
  • 1篇李争荣
  • 1篇刘殿文
  • 1篇谢强

传媒

  • 5篇矿产保护与利...
  • 3篇金属矿山
  • 3篇矿冶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应用激光
  • 2篇有色金属工程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价值工程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软件导刊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铁矿烧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硫铁矿烧渣是制酸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存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浪费了其中的宝贵资源。烧渣的“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3R)技术和方法对其综合利用至关重要。从原料化和材料化两个方面综述了烧渣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烧渣原料化主要是指回收其中的铁、铜、铅、锌、钴、银、金等有价金属;而材料化主要是指利用其中的铁和铝硅酸盐等组分制备功能性材料,如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等。提铁降杂和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以及多用途、再循环功能性材料的研发是未来硫铁矿烧渣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方向。
李梦宇魏志聪解子花刘洋
关键词:硫铁矿烧渣资源综合利用有价元素
岩体失稳过程中的声发射监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对大红山铜矿岩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劈裂试验,研究岩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同时,对该矿2个盘区进行了盘区顶板的声发射监测,探索岩体的破坏机理和预测破坏的方法。根据室内试验与1 a多的现场监测发现,室内岩样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性与现场监测中出现的点柱垮落、采场顶板冒落现象的声发射参数规律相似。声发射活动从平静到剧增且维持较长时间的变化可视为岩体失稳的前兆信息之一。
李争荣余贤斌刘洋石飞贺发运
关键词:声发射单轴压缩劈裂岩体稳定性
某磷矿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边坡的稳定性显著影响着矿山的生产安全。以贵州某磷矿采场边坡为背景,采用Midas GTS数值分析软件创建三维数值模型;通过3DMine构建三角网模型(DXF文件),并与Midas GTS数值分析软件结合,分析其空间几何拓扑;再将模型导入FLAC3D计算分析,并对比现场位移的在线监测结果,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反向验证了选取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合理性及分析结果的精准性。
何旭李克钢秦庆词王会琼刘洋
关键词:FLAC3D强度折减法
助浸剂在氰化提金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综述氰化浸金中助浸剂的类型,主要包括氧化剂、氨类、重金属盐类,分析各类助浸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范围,提出助浸剂的发展方向。
刘洋胡显智魏志聪
关键词:助浸剂氰化浸出金矿石
锡石浮选分离中药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锡矿作为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广泛的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优质锡矿资源逐步减少,锡石选别难度增加。浮选是微细粒锡石回收的主要方式,但浮选分离中的捕收剂、抑制剂和难免离子通过与锡石和脉石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锡石浮选。本文从锡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出发,重点从分子角度介绍了脂肪酸、膦酸、羟肟酸捕收剂与锡石的作用机理,总结了锡石浮选中难免离子对锡石浮选的影响,探讨了抑制剂对脉石和锡石的作用机理。研发新型绿色药剂,开发新型联合技术,是未来锡矿资源高效回收的重要手段。
刘洋童雄吕晋芳吕晋芳范培强谢贤
关键词:锡石捕收剂金属离子抑制剂
基于AHP-模糊评价的采空区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针对采空区频繁出现大规模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HP-模糊评价的失稳预测模型。综合考虑采空区失稳的诱因,优选区域地质水文因素、岩石强度性能因素、采空区环境因素和采空区结构参数等4个一级指标及相对应的20个二级指标,建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的权重向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将该模型运用到云南羊拉铜矿里农矿段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等级为V4,失稳程度高,综合系统得分69.4515,所得结论与矿山实际情况较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采矿方案设计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有效缓解矿山失稳所带来的灾害。
刘洋李克钢李克钢秦庆词马学斌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采空区稳定性安全评价
云南大平掌铜矿分支串流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2023年
大平掌铜矿V2矿体低贫铜矿石出矿量逐年增加,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有增无减。为优化铜浮选指标、增加企业效益,采用分支串流浮选工艺对大平掌硫化铜矿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可将入选矿石铜品位从0.51%提高至0.91%,最终获得铜品位23.67%、回收率92.06%的铜精矿,其指标比常规浮选工艺分别高0.84和0.05百分点,且捕收剂总用量降低了1/4,总精选次数减少2次。分支串流浮选工艺提高了入选铜品位,优化了浮选内部流程结构和药剂制度,减少了药剂用量和精选设备,节能增效明显。
解子花魏志聪李梦宇刘洋
关键词:铜硫分离浮选
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的焙烧——无酸浸出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1.0 h,去离子水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5 m L/g条件下,锂浸出率为83.81%。机理分析显示,焙烧—浸出前后,样品中主要矿物相未发生变化,但衍射峰强度降低;经焙烧—浸出后,浸渣表面均匀分布着裂纹和空隙,Al、Si、Fe、Ti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ASH与矿物发生反应,破坏了矿物的表面结构,生成了可溶性盐Li-ASH。与传统焙烧—浸出工艺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提锂工艺焙烧温度低、浸出时无酸,降低了生产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对同类型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洋童雄谢瑞琦谢贤谢贤范培强
关键词:低温焙烧
大陆槽难选稀土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四川省德昌县大陆槽稀土矿主要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其嵌布粒度细,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复杂;萤石、重晶石、锶钡硫酸盐矿物等伴生矿物含量高,矿石泥化现象严重,造成稀土矿物难以回收利用。针对目的矿物的分布情况和矿石性质,确定了浮—磁联合的工艺流程,重点考察了脱泥、磨矿细度、浮选捕收剂、抑制剂、起泡剂等条件试验,最终确定了预先脱泥,磨矿细度-0.074 mm占65%,采用水玻璃为抑制剂,新型捕收剂103为捕收剂,SL-301为起泡剂的“预先脱泥—两粗—三扫—三精—精扫选”闭路试验流程,获得品位30.38%、回收率73.74%的浮选精矿和品位11.93%,回收率13.41%的浮选次精矿;浮选精矿通过磁场强度为1.19×103 kA/m的“一粗一扫”强磁作业后,获得品位61.11%、回收率60.09%的最终稀土精矿,浮选次精矿经场强1.19×103 kA/m的强磁产出的粗精矿和浮选精矿经强磁产出的中矿混合再次经过1.19×103 kA/m强磁作业后产出品位56.03%、回收率3.87%的稀土磁选次精矿,磁选产出的精矿和次精矿总回收率达63.96%。
彭蓉魏志聪刘洋白睿王衡嵩柏少军
关键词:稀土矿氟碳铈矿磁选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46
2013年
海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最显著断裂带之一,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构造信息。在详细的构造测量基础上,初步提出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序列,反演了其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构造解析表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历史阶段,即始新世—中新世NW SE向构造伸展与沉积盆地发育、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NE SSW向构造挤压与海原断裂带右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 SW向构造挤压与强烈褶皱逆冲活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ENE WSW向构造伸展与断陷盆地发育、全新世以来NE 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与断裂带强烈左行走滑活动。变形分析表明海原断裂带现今地貌格局主要缘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 SW向强烈逆冲活动,后期ENE WSW向构造挤压作用导致断裂走滑活动,并改造了局部地貌,主要表现为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第四纪小型拉分盆地。该带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演化提供了具体构造证据。
施炜刘源刘洋刘洋陈鹏陈龙岑敏黄兴富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构造应力场新生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