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 2011年
-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 关键词:XIAP
-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从物理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现状,探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从精简与补新教学内容、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诠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 高剑牟杰薛运生刘毅
- 关键词:药学专业物理化学
- 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VEGFR2表达的影响及其放射增敏效应机制研究
-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放射增敏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qPCR技术筛选出VEGFR2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的NSCLC细胞株;...
- 刘亮刘毅夏铀铀乔云王磊刘彬陈晖蒋晓东
- 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镇静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镇静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 80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镇静组和镇痛组,每组40例。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以序贯法进行选择,右美托咪定的初始负荷剂量设为1μg·kg^(-1),递增递减的梯度标准为0.1μg·k^(-1),区间为0.50~1.50μg·kg^(-1)。泵注时间为10 min,泵注完毕后10 min开始手术。分别以Ramsay评分和VAS评分作为镇静和镇痛的评分。采用序贯法计算2组右美托咪定的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观察2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镇静组右美托咪定的ED_(50)为1.16μg·kg^(-1)(95%CI:0.98~1.34μg·kg^(-1)),镇痛组为0.81μg·kg^(-1)(95%CI:0.67~0.95μg·kg^(-1))。2组入室后、选取颈丛阻滞后10 min、泵注完成后10 min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牵拉甲状腺上极、缝皮时镇痛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泵注完成后10 min有所上升,且高于镇静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时镇静和镇痛的ED_(50)分别为1.16μg·kg^(-1)和0.81μg·kg^(-1),以前者为最佳剂量。
- 刘毅杨承祥仲吉英张娜文先杰周桥灵
- 关键词:镇痛颈丛半数有效剂量
- 尿脱落细胞XIAP mRNA检测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价值
- 2011年
-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XIAP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相比较,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尿脱落细胞XIAPM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NA干扰VEGFR-2表达对Calu-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及放射效应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VEGFR?2对肺癌细胞系Calu?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联合放射后凋亡率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iRNA敲低Calu?1细胞中的VEGFR?2基因,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VEGFR?2表达水平的变化;将细胞分为对照组、VEGF组、VEGFR?2基因敲低组和基因敲低加VEGF组。利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VEGFR?2及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各组细胞联合放射后,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RNA干扰VEGFR?2后Calu?1细胞中VEGFR?2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降低( P=0.001、0.000);RNA干扰VEGFR?2后Calu?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 P=0.000、0.000、0.031);RNA干扰VEGFR?2后Calu?1细胞中Akt、ERK 1/2、p38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 P=0.336、0.986、0.553);RNA干扰VEGFR?2后联合放射后Calu?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 P=0.012),RNA干扰VEGFR?2后HIF?1α蛋白表达被抑制( P=0.016)。结论 VEGFR?2基因表达敲低后显著抑制了Calu?1细胞的多项生理功能,并提高了放射后细胞凋亡率。
- 刘毅刘亮胡晨曦周莉华乔云王磊刘彬陈晖蒋晓东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 axV ision快捷二步法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中IL-18、VEGF-C、VEGFR-3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黏膜和10例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组织标本做对照。结果IL-18、VEGF-C、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IL-18及VEGF-C在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黏膜,且IL-18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VEGF-C在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结论大肠癌细胞可表达IL-18、VEGF-C、VEGFR-3,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C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 陈昊白玲张昶刘毅孟健
-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白细胞介素18
- 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座谈、开设化学讲座、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等,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黄统辉刘玲安琳刘毅
- 关键词:药学专业
- 内皮抑素对NSCLC细胞系中VEGF受体2表达的影响及其放射增敏效应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NSCLC细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肺鳞癌Calu.1细胞)中VEGF受体2( VEGFR2)表达影响,并探索其放射增敏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内皮抑素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24 h的20%药物抑制浓度( IC20);采用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VEGFR2、相关信号通路及HIF.1α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周期分布。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经内皮抑素处理后,Calu.1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F=50.36,P<0.01),IC20=296.5μg/ml;VEGFR2和HIF.1α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受抑制(F=25.43、10.44,P 值均<0.05);同时Akt、ERK 1/2和p38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减低( F=2.89、0.24、1.09,P值均<0.05);其放射增敏比为1.38;凋亡率、G2+M期阻滞增加( F=44.15、104.24,P值均<0.01)。此外,与Calu.1细胞相比,内皮抑素对A549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09。结论内皮抑素能促进VEGFR2高表达Calu.1细胞凋亡并能增强放射敏感性,对低表达的A549细胞效果有限。
- 刘亮刘毅夏铀铀胡晨曦乔云王磊刘彬陈晖蒋晓东
- 关键词:内皮抑素A549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