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悦

作品数:2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生物人工
  • 12篇生物人工肝
  • 12篇人工肝
  • 11篇肝细胞
  • 9篇共培养
  • 8篇猪肝细胞
  • 7篇干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衰竭
  • 5篇平板型
  • 4篇内源性逆转录...
  • 4篇功能衰竭
  • 4篇肝功
  • 4篇肝功能
  • 4篇肝功能衰竭
  • 3篇源性

机构

  • 23篇南京大学医学...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4篇张悦
  • 21篇施晓雷
  • 21篇丁义涛
  • 19篇顾劲扬
  • 12篇肖江强
  • 11篇韩冰
  • 9篇褚薛慧
  • 8篇檀家俊
  • 5篇任昊桢
  • 3篇顾忠泽
  • 3篇袁献温
  • 2篇许海云
  • 1篇周建新
  • 1篇徐方贵
  • 1篇孙喜太
  • 1篇江春平
  • 1篇仇毓东
  • 1篇杨永锋
  • 1篇马虎成
  • 1篇吴亚夫

传媒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4
  • 7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携氧促进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中肝细胞氧供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生物人工肝作为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支持手段,近年来得到不断的改进,如何解决反应器中的氧供问题成为目前人们研究的焦点。本研究拟通过在循环培养液中加入红细胞为这一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将新鲜分离的原代猪肝细胞接种于笔者自主构建的新型生物反应器内。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反应器内仅加入RPMI1640培养液直接循环;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猪红细胞(2.5×10^11/L)进行循环,两组循环液均经过膜肺进行氧合。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反垃器中氧耗情况,同时检测反应器中葡萄糖消耗及肝细胞的功能表达。结果实验组反应器中肝细胞氧耗率为对照组的1.5倍,葡萄糖消耗为对照组的2倍。同时,实验组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各项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加入红细胞能显著改善反应器中肝细胞的氧供,从而提高反应器中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及各种肝特异功能的表达。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有望成为解决反应器中氧供的有效手段。
褚薛慧施晓雷顾劲扬许海云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氧供红细胞肝细胞
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IL-6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3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照2:1比例使用Millicell小室培养,检测共培养中肝细胞功能,观察IL-6、TNF—α、TGF-α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肝细胞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自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共培养组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和IL-6后共培养体系白蛋白、尿素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MSCs通过分泌IL-6改善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功能:
顾劲扬施晓雷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间质干细胞肝细胞
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安全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本研究所构建新型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BAL)应用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安全性进行验证。方法正常比格犬接受新型BAL治疗6h,定时收集BAL系统中的血浆及比格犬的全血。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浆中的DNA和RNA进行PCR和RT-PCR检测PERV和猪细胞色素B序列。检测血浆中的逆转录酶(RT)活性以及血浆的体外感染能力。结果比格犬治疗期间均体征平稳并生存至治疗后6个月。仅在BAL内含反应器的循环3中查出PERVRNA和RT活性阳性,包括PBMCs和其他血浆在内的其余样本均未见PERVRNA,PERVDNA和RT活性。在体外感染实验中并无HEK293细胞感染病毒。结论新型BAL并不会导致PERV传播。
施晓雷韩冰张悦顾劲扬褚薛慧肖江强檀家俊丁义涛
关键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肝细胞骨髓祖代细胞
需求导向宣教联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观察需求导向宣教联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病例6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老年病例分为30例试验组以及30例对照组,对照组按2型糖尿病常规式护理法提供照护服务,试验组接受需求导向宣教结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评分、不良心境评分以及血糖控制数据等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2型糖尿病老年病例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境测评指标与血糖控制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震求导向宣教与支持性心理疗法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病例之中,利于其疾病自我管理水准的上升、不良心境的改善以及血糖控制结局的优化,可考虑于2型糖尿病老年病例血糖控制及心理干预领域施行推广应用。
张悦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透过生物人工肝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病毒安全性是猪源性生物人工肝(BAL)不可忽略的安全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BAL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透过的因素。方法构建双循环的新型猪源性BAL。两循环间采用膜孔径为10nm、20nm、30nm和35nm的血浆成分分离柱以及500nm膜孔径的血浆过滤柱分隔两循环。反应器内填充共培养的猪肝细胞-骨髓间充质肝细胞或原代猪肝细胞并连续循环72h。每12h抽取内、外循环内培养液检测PERVRNA、逆转录酶(RT)活性以及其体外感染性。结果血浆过滤柱组中,内外循环内PERV检测结果完全相同,提示500nm血浆滤过柱对PERV并无阻隔作用。在血浆成分交换柱各组中,各时间点内循环中均能检出RNA和RT活性,但是外循环中并未检出RT活性,而且随着膜孔径减小,RNA的检出时间逐渐延迟,且内循环RNA水平逐渐增加。各培养液均未发现能够体外感染HEK293细胞。结论膜孔径、循环时间以及内循环病毒浓度是影响BAL中PERV透过的主要原因。
韩冰施晓雷袁献温肖江强张悦檀家俊顾忠泽丁义涛
关键词: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生物人工肝膜孔径
肝再生发生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肝脏再生是指因手术、创伤、中毒、感染、坏死等致部分肝细胞功能丧失后,肝细胞重新修复的过程。对于肝再生的发生及其内在机制的认识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最初认为可能存在一种特定的激素类物质决定肝再生的过程。(2)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猜测肝再生的过程可能是由一条包括多种因素参与的信号通路决定的。(3)近年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肝再生是由多条通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此过程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大量分泌,细胞外基质的重建以及一些促进或抑制肝再生过程的正负反馈机制。
张悦顾劲扬施晓雷丁义涛
关键词:肝脏再生关机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肝再生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BAL)体外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有3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了新型多层平板型BAL治疗共计48例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于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1、3、7和14d,抽取患者外周血监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判定BAL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浆及反应器中IgG、IgM及补体CH50的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DNA、猪特异性细胞色素B(SsCytB)基因序列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等,以评估BA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大部分患者接受BAL治疗后感觉良好,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或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好转25例,治愈好转率为89.5%(34/38),治疗无效4例;有7例患者经BAL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等到供肝接受了肝移植。治疗期问,患者血浆IgG、IgM和CH50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仅补体CH50在治疗1h时出现一过性下降,随后很快恢复正常水平;反应器内未检测出IgG,仅治疗4h时检出极少量IgG,治疗4h内均未检测出IgM。各时间点患者PBMC均未检测到PERV DNA,且患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猪特异性SsCytB基因序列和逆转录酶活性。结论新型多层平板型BAL体外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其存患者等待供肝期间也可作为良好的过渡治疗手段。
施晓雷韩冰郑以山张悦肖江强任昊桢马虎成杨永锋赵伟丁义涛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慢病毒介导的Tet调控HGF稳定表达的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的建立及自身诱导向肝细胞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
【目的】构建Tet调控HGF稳定表达的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鉴定其在自身表达分泌的HGF诱导下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通过单链oligo合成得到HGF基因,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高表达载体质...
肖江强施晓雷韩冰任昊桢张悦马虎臣檀家俊丁义涛
基于纳米支架材料的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的构建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细胞反应器,从而提高反应器中细胞的活性及功能。方法自主设计组装一种新型的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平板表面采用静电纺丝纺上一层壳聚糖纳米纤维膜,新鲜分离的原代猪肝细胞接种于纳米纤维支架表面,用培养液进行循环式培养。定期检测反应器中细胞的活性及功能,并观察细胞与纳米材料结合情况。结果反应器中的细胞能与纳米支架材料很好的结合,每12h分泌的白蛋白的量维持在100~139ug,尿素合成量为5.11~7.76mg/dl,而氯化铵清除率则保持在44—60umol/h。培养过程中,仅有少量的酶(AST、LDH)漏出。结论初步构建的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符合生物人工肝基本的要求。其内培养的细胞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并具有相应的功能。
施晓雷褚薛慧顾劲扬许海云张悦丁义涛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纳米共培养肝细胞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犬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评价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的疗效.方法 以新鲜猪肝细胞及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细胞来源,共培养于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生物人工肝.采用D-氨基半乳糖给药方式构建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实验组(n=8)给予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n=8)仅给予一般监护.观察和检测所有动物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肝性脑病及一般精神状况均得到较明显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 1512±183) U/L降至(86±2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从(1472±365) U/L降至(46±1l)U/L;乳酸脱氢酶从(463±76) U/L降至(312±84)U/L;总胆红素从(28.8±6.2) μmol/L降至(12.5±3.6) μmol/L;血氨从(56±15)μmol/L降至(34±10) μmol/L,同时凝血功能及白蛋白水平亦得到改善.8条犬中,5条存活、3条死亡,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动物一般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各项化验指标呈逐渐加重趋势,最终8条犬中5条死亡,3条存活.但两组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结论 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具有显著疗效,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支持手段.
施晓雷褚薛慧张悦韩冰顾劲扬肖江强檀家俊丁义涛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共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