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蓉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辽河断陷源内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辽河油田经过50余年以寻找圈闭为主的源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6年突破年产原油10.0 Mt大关,成为中国第三大油田。进入21世纪以来,油田产量逐年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积极拓展勘探视野,寻找新的后备勘探领域,提出了油田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源内油气资源的勘探新思路。可望带来新一轮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高峰。源内油气资源是相对于源外油气资源的概念而提出的。源内油气资源就是滞留在烃源岩中尚未排出或难于排出的油气资源。在长期的源外石油勘探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石油地质理论和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有效地勘探开发了地下的油气资源。源内石油勘探,是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前瞻性思考。但这是一个难度较大、常人难以理解的新领域和新观念!特别是面对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困难局面,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能突破对这种新观念的种种束缚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积极组织研究源内油气资源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开展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将会带来新一轮油气资源量和储量增长高峰。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廖兴明廖晓蓉施玉华柳世光
- 关键词:油页岩微裂缝纳米孔
- 川西气田集输管网可视化及仿真调度系统研究
- 杨锦林邓一平王旭李长俊邬云龙李荣娟唐林华谭清洁张百灵王平廖晓蓉熊万强谭永生李渡杨宇蒋春贵裘湘澜杨强路芳刘志宽韩凌吴槟蓉罗刚强高峰
- 该专题以川西天然气集输管道为载体建立仿真地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实现了管道地理信息系统与油气开发数据管理系统、天然气仿真系统的无缝连接,数据体完全共享。首次在川西地区提出了以地理信息为基...
- 关键词:
-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变质基底中的油气前景——以辽河裂谷盆地基底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勘探为例
- 2021年
- 辽河裂谷盆地,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隅。伴随渤海湾盆地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多期次强烈的构造变动。特别是中生代以来,郯庐断裂走滑、拉伸应力(场)的强烈作用,形成多套裂缝系统叠加的储集体系和凹凸(隆起)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构成裂谷盆地中受断层控制的潜山、凸起与生油凹陷(断陷)相伴或围绕分布的、有利于潜山油气藏形成的优越地质条件。在分析辽河裂谷盆地兴隆台潜山巨厚的“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分布特点后,提出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藏体系概念。“源、储、输、盖”等四大要素,构成基底变质岩潜山油藏不可或缺的成藏体系。有效耦合的成藏体系埋藏有多深,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埋藏就可能有多深;成藏体系中各要素的优劣、有效耦合程度,影响和控制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分布特点和丰度;源岩的性质及含有物(水层、油层、生烃岩)不同,导致潜山内幕油藏分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在纵向上,可能出现油、水层倒置或交互发育(ZG2);也可能出现上部为水层或无任何油气显示现象。但都不能否认潜山内幕油藏的存在;在平面上,可能出现沿深大断裂作不规则的“团块”状分布。因此,按照变质岩成藏体系的有效耦合程度及源岩性质进行综合评价、部署。就能使我们对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从偶然到必然、从被动到主动、从迷茫到清晰、从等待观望到主动出击的思想转变。同时,积极开展适应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勘探的技术创新;科学有序引进不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直接找油的“微轻子石油探测技术”。将大大提高变质岩潜山勘探的成功率和信心,推动和加快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变质岩潜山石油勘探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再上新台阶;石油工业发展再创新辉煌。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缓解石
- 廖兴明刘宝鸿廖光明廖晓蓉李理陈昌白东昆宁海翔吴昊王睿宇振全
- 关键词:变质岩潜山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