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东省1例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排出的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病毒学特征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患者持续排出的Ⅱ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cy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iVDPV)分子病毒学特征。方法对2015年广东省云浮市1例患PID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连续采集粪便标本并进行脊灰病毒分离,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结果2015年3-10月从该例PID患者分离出13株Ⅱ型脊灰病毒,包括8株iVDPV和5株Sabin疫苗株。13株分离株VP1区与Ⅱ型Sabin疫苗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1%-99.6%;随着排毒时间延长,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数量增加,其中I143V和Y185F是所有分离株共享的非同义突变。结论本研究PID患者排出的iVDPV存在共同的初始进化祖先,在患者体内持续复制并发生多种突变。
- 陈美钟张薇黄淑芬郭雪祝双利曾汉日严冬梅方苓张勇郑焕英邓小玲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原发性免疫缺陷
- 广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5
- 2020年
- 2020年1月,广东省陆续从湖北省武汉市输入多例疑似新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病例,经检测为SARS-CoV-2核酸阳性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进一步了解SARS-CoV-2毒力,满足药物研发和疫情防控等需求,并建立SARS-CoV-2分离方法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使用Vero-E6细胞,选择一例经Real-time RT-PCR鉴定为SARS-CoV-2阳性的肺泡灌洗液进行接种,逐日观察,肺泡灌洗液接种的细胞管4d出现疑似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再进行第二代接种2d出现病变,提取核酸进行鉴定,为SARS-CoV-2阳性。经二代测序成功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毒株为SARS-CoV-2。
- 张欢郑焕英邹丽容刘哲梁丽君彭晓放张薇柯昌文武婕
- 关键词:全基因组分析
- 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流行及其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CVA8)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0—202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EV71/CVA16/CVA6其他肠道病毒(其他EV)阳性样本,分型鉴定,选取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CVA8毒株进行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10—2020年手足口病2650份其他EV样本中,CVA8占2.6%(69/2650),每年的构成比在0.5%~12.0%,其中2020年最高;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检出CVA8,其中2020年7—11月汕头市检出最多(28例);对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率为73.9%(51/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CVA8可分为A、B、C、D和E等5个基因型,本研究44株CVA8毒株VP1核苷酸同源性为77.8%~10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9%~100.0%,包括D基因型(5株)和E基因型(39株);2020年7—11月汕头市28株CVA8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0%,高度同源。结论CVA8在广东省以散发流行为主,2020年7—11月在汕头市引起了手足口病的局部持续循环流行;广东省存在CVA8病毒D和E基因型的流行,其中E基因型是目前的流行株。
- 陈晓丽曾汉日郑焕英龙勇张薇李彩霞柯碧霞邓小玲
- 关键词:手足口病基因型
- 2008-2021年广东省柯萨奇病毒B3型的流行及基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08-2021年柯萨奇病毒B3型(coxsackievirus B3, CVB3)在广东省的流行及基因特征情况。方法对2008-2021年收集的非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CVA6(以下简称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标本、2020-2021年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和新生儿感染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及分型鉴定, 选取CVB3阳性标本分离病毒, 对CVB3毒株进行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7.1和MEGA 6.06分析遗传进化特征。结果 2008-2021年3 484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中, CVB3阳性率为1.6%(57/3 484);2020-2021年5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 CVB3阳性率为2.1%(12/560);1例2021年新生儿感染病例CVB3阳性。按年份统计, 2021年CVB3阳性病例数最多, 占67.1%(47/70), 其次为2020年, 占18.6%(13/70), 其余年份均在5例以下。从CVB3阳性标本中分离得到48株CVB3毒株, 共获得26条CVB3毒株VP1基因全长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 CVB3可分为A~H等8个基因型, 中国内地存在A、D、E等基因型CVB3毒株的流行。本研究26株广东省CVB3毒株VP1核苷酸相似性为80.2%~100.0%, 包括D和E两种基因型, 其中D基因型流行于2008-2017年, E基因型流行于2020-2021年。结论 2008-2017年CVB3在广东省呈散发流行, 而在2020-2021年流行强度呈上升态势。2008-2021年广东省存在D和E基因型CVB3的流行, 其中E基因型是2020-2021年的流行株。
- 曾汉日郑焕英龙勇陈晓丽张薇李彩霞柯碧霞邓小玲李柏生
- 关键词: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基因型
-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实验风险溯源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模拟实验,对实验产生微生物污染风险进行研究,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危害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沙门菌作为指示细菌,对真空冷冻干燥实验活动前后的试验关键设备和操作人员出现污染的风险评估,使用物表采样和空气采样方法对实验者,实验设备、实验物品等进行污染监测分析。结果实验后生物安全柜台面、实验者手套、防护服、实验后冻干机干燥室、冻干管等均检出沙门菌,提示存在污染情况。冻干机排气管未检出沙门菌。结论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实验操作在菌液制备、冷冻干燥、封口过程会产生气溶胶污染,应注意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 黎薇张薇苏娟莫艳玲肖红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气溶胶
- 2019年广东省梅州市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暴发的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溯源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发生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血液及羊奶样品中的布鲁氏菌进行检测。根据AMOS-PCR和血清凝集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型鉴定,并采用MLST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在血液及羊奶样品中均检测到布鲁氏菌Omp22和16S rRNA基因。全血样品中共分离到14株布鲁氏菌,且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经MLST技术聚类分析后,14株羊种布氏菌分离株与11株各生物种型标准株间的相似值介于82.0%~100.0%。结论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暴发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其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生饮鲜羊奶所致,这为广东地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利的数据。
- 孙长云黄天鹏韦入丰张薇邓爱萍彭晓放曾灵风张少忠黄元祥武婕
- 关键词:布鲁氏菌MLST
- 广州市生活污水中埃可病毒11型循环动态变化及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属于B组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之一,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为探讨广州市生活污水监测中E11分离株循环动态变化及其基因组特征,本研究对2009-2021年广州市生活污水EV监测获得的E11分离株进行VP1区基因扩增及测序,结合2019年广东省发生的两起E11新生儿感染事件及部分散发病例中获得的E11分离株,与全球E11参考株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2009-2021年生活污水EV监测中E11分离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2.8%~99.3%和84.5%~99.6%。监测发现,广州市2018-2019年在污水中检出大量E11,与两起新生儿感染事件及散发病例的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高达96.2%~99.2%,但序列间仍存在差异,两起新生儿感染及散发病例感染的毒株为不同来源。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2018-2019年污水E11分离株及两起新生儿感染与散发病例E11亲缘关系较近,分子分型结果均为E11 D5基因型。2017年及以前的污水分离株以A1基因型为主,但也有C3和D5基因型,2018年开始则以D5基因型为主,与同时期EV感染病例基因型结果一致。而在2021年污水中则发现了E11 E基因型,但广州暂未有该基因型的感染病例报道,仍需持续进行病例和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监测能够及时反映EV在环境和人群中的循环动态变化,对EV引起的相关疾病起到预测预警作用。
- 黄淑芬张薇陈美钟郭雪祝双利李彩霞曾汉日方苓张勇郑焕英邓小玲
- 关键词:污水监测基因特征
- 2018-2021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病原学监测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肠道病毒病原学特征。方法对广东省2018-2021年AFP报告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分析分离阳性率和血清型构成。结果广东省2018-2021年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总阳性率为5.26%(96/1824),其中PV、NPEV分别为0.27%(5例)、4.99%(91例);0岁、1-4岁、5-8岁、9-14岁病例NPE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49%、9.17%、3.95%、0.97%,春季、夏季、秋季、冬季NPE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57%、11.32%、2.22%、1.62%。共分离出9株PV,均为脊灰疫苗株,其中PV1、PV3、PV1+PV3血清型分别为1株、6株、2株。共分离出91株NPEV,其中肠道病毒A组6个血清型31株(34.07%)、B组15个血清型56株(61.54%)、C组2个血清型3株(3.30%)、待分型1株(1.10%);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B3、CVA4、CVA2、CVB5血清型分别占20.88%、12.09%、8.79%、6.59%。结论广东省2018-2021年AFP病例监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NPEV感染以1-4岁儿童为主且呈夏季高峰,CVB3为NPEV优势流行血清型。
- 张薇李彩霞曾汉日柯碧霞陈美钟黄淑芬邓小玲郑焕英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 2018-2021年广州市环境污水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监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市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 NPEV)现状。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于2018-2021年每月采集环境污水样本,进行PV和NP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分析血清型构成。结果 在2018-2021年192份环境污水样本中共分离到299株PV和505株NPEV。在PV分离株中,PV1、PV2、PV3血清型分别为80株(26.76%)、0株(0.00%)、219株(73.24%);1株PV3为疫苗衍生PV(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其他均为疫苗株,其中3株PV3和1株PV1为疫苗高变异PV(Vaccine hypervariable poliovirus, VHPV)。在NPEV分离株中,E11、CVB5和CVB3血清型分别为210株(41.58%)、88株(17.43%)和88株(17.43%)。结论 2018-2021年广州市环境污水中未发现野生型PV和PV2血清型,NPEV优势血清型为E11、CVB5和CVB3。
- 张薇李彩霞曾汉日柯碧霞陈美钟黄淑芬邓小玲李柏生郑焕英
- 关键词: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环境污水
- 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 2023年
- 目的 比较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病原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广东省2015-2017年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 NPEV)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在2015-2017年1 156份AFP病例粪便标本中,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PV阳性率分别为1.90%、2.42%,NPEV阳性率分别为5.97%、14.71%。分子生物学方法相对于细胞培养方法检测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9.50%,检测NPEV分别为100%和90.70%。结论 分子生物学方法较细胞培养方法的PV和NPEV检出率高。在相关聚集性疫情处置中可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 李彩霞张薇郭雪曾汉日方苓李晖郑焕英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