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突变
  • 2篇基因突变
  • 2篇肌病
  • 1篇蛋白
  • 1篇等位基因频率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黄晓红
  • 2篇刘晓宁
  • 2篇郑维越
  • 2篇宋雷
  • 1篇马爱群
  • 1篇张芊
  • 1篇李予昕
  • 1篇鞠振宇
  • 1篇孙凯
  • 1篇陈纪林
  • 1篇王继征
  • 1篇周宪梁
  • 1篇杨跃进
  • 1篇邹玉宝
  • 1篇滕思勇
  • 1篇窦相峰
  • 1篇叶珏
  • 1篇滕思勇
  • 1篇刘延玲
  • 1篇宋燕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719Gln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调查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突变情况 ,评估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5个独立的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进行 β MHC基因突变扫描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β MHC基因 3~ 2 7及 40号外显子 ,通过单链构像多态性及测序检测突变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其他家系成员。结果 发现一家系先证者第19号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异常 ,测序分析表明该患者 β MHC基因第 719密码子位置发生G→A转换 ,使精氨酸 (Arg)变为谷氨酰胺 (Gln)。该患者临床表现胸痛、心悸及反复发作晕厥 ,超声示室间隔轻度不对称肥厚和左房扩大 ,母亲及姐姐皆有相似临床症状且都已于 38岁猝死。此外 ,在其他 4个家系中还发现了位于 β MHC基因上的ACT6 3ACC、TTT2 44TTC多态位点 ,但与疾病无明显相关。结论 β MHC基因Arg719Gln错义突变位于肌球蛋白重链的头杆结合部 ,该部位系肌球蛋白的重要功能区。该突变表型症状重 ,发病早 ,预后差 ,并与心房扩大和心房纤颤相关 ,提示该突变是致肥厚型心肌病的恶性突变。另一方面 ,研究表明同一突变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结合其他 4个家系均未发现错义突变的结果 。
宋雷黄晓红惠汝太高金华郑维越滕思勇张芊卢昊周宪梁叶珏李予昕刘延玲马爱群李朝晖
关键词: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和α-内收蛋白基因(ADD1)CA60W多态性在中国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探讨CHD发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早发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GNB3基因C825T和ADDl基因G460W多态性。结果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CHD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D1基因CA60W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TT基因型者早发CHD的相对危险度增加(T等位基因:OR=1.8,95%CI为1.117~3.040,P=0.017;TT 基因型:OR=2.4,95%CI为1.312~4.254,P=0.004)。进一步的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同时具有GNB3 825TF基因型和ADD1 460WW基因型者比单独有825TT基因型者有较高的早发CHD的危险(OR=6.1;95%CI 1.316~27.945,P=0.02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CHD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在早发CHD患者中GNB3 825TT基因型和ADD1
刘晓宁黄晓红宋燕杨跃进陈纪林惠汝太
关键词:CHDC825T早发冠心病Α-内收蛋白等位基因G蛋白
核纤层蛋白A/C基因Glu82Lys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检测中国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核纤层蛋白A/C(Lamin A/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1个扩张型心肌病家系进行核纤层蛋白A/C、基因突变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核纤层蛋白A/L’基因1~12号外显子,测序检测突变。对照为60例正常人及9例无明显家族史的扩张型心肌病伴传导阻滞病人。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第1号外显子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该患者核纤层蛋白A/C基因第82密码子位置发生G→A转换,使谷氨酸(Glu)变为赖氦酸(Lys)。该患者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胸闷、夜间不能平卧,超声示左心室扩大,心电图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现已安装起搏器治疗。患者母亲及哥哥皆有相似临床症状且都已于40余岁心衰死亡,其家属有多人死于相同症状。结论 核纤层蛋白A/C基因Glu82Lys错义突变位于核纤层蛋白的杆状结陶域,有氨基酸的极性改变,该突变表型呈现症状重,发病早,预后差的临床特点,台并Ⅱ-Ⅲ°传导阻滞,提示该突变是致扩张型心肌病的恶性突变。
郑维越宋雷姚焰黄晓红邹玉宝王继征滕思勇张芊惠汝太
关键词: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
α-Adducin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0 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 ,比值比(OR)为 1 5 5 ( 95 %CI,1 18~ 2 0 5 )。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685 )。结论 :α 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窦相峰孙凯黄晓红刘晓宁鞠振宇张红叶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Α-ADDUCIN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