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芸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列线图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瘤内
  • 2篇成像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多索茶碱
  • 1篇严重急性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蚌埠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朱芸
  • 4篇谢宗玉
  • 3篇马宜传
  • 2篇汤晓敏
  • 2篇李淑华
  • 1篇郭飞
  • 1篇李晓红
  • 1篇李小虎
  • 1篇余永强
  • 1篇杨丽
  • 1篇杨丽
  • 1篇朱芸
  • 1篇孟炎
  • 1篇胡静
  • 1篇李淑华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MRI、钼靶和病理的列线图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机分成训练组(234例)与验证组(78例),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在训练组中,SLN阴性组158例,阳性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在训练组及验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组中,肿瘤最大径、临床T分期、淋巴结触诊、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脉管浸润、MRI[肿块形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这11个变量在SLN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触诊、MRI(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脉管浸润为预测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变量构建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和0.897;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883和0.579(P>0.05)。结论基于MRI及钼靶的术前影像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SLN转移情况。
朱芸朱芸王小雷杨昭李淑华李淑华李淑华杨丽杨丽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列线图前哨淋巴结钼靶检查
3.0T MRI联合DWI在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使用3.0T MRI联合DWI成像在直肠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FSE T1WI、T2WI、HR MRI T1WI、T2WI及DWI成像。使用HR MRI+DW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前T及N分期,评估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的情况、测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下缘距肛管上缘的距离。结果 与病理结果相比,HR MRI结合DWI对T分期的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Kappa值为0.821。不同T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如下,T1分期为66.67%、97.87%、66.67%、97.87%;T2分期为86.67%、94.29%、86.67%、94.29%;T3分期为96.43%、93.75%、93.10%、96.77%;T4分期为75.00%、100.00%、100.00%、97.87%。对N分期的总的诊断准确率为78.00%,Kappa值为0.598。不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如下,N0分期为78.26%、96.29%、94.73%、83.87%;N1分期为72.73%、79.49%、50.00%、91.18%;N2分期为81.25%、94.12%、86.67%、91.43%。HR MRI判断CRM情况的准确性为90.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HR MRI测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下缘距肛管上缘的距离也与手术结果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HR MRI结合DWI图像对直肠癌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朱芸孟炎
关键词: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肿瘤分期
基于瘤内及瘤周早期动态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乳腺MR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191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77例,恶性114例,年龄23~68(46±10)岁。选取DCE-MRI第二期图像上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并自动适形外扩5 mm,提取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将纳入病例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优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作为分类器,分别建立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能够预测乳腺肿瘤良性与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最终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三者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通过10折交叉验证检验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稳定性,并对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将模型可视化。结果训练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AUC明显高于瘤内影像组学模型(Z=3.38,P<0.001)、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4.01,P<0.001)、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3.11,P=0.002)、临床及影像特征模型的AUC(Z=3.24,P=0.001);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932、91.2%、86.9%、87.0%、0.89。测试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也具有最高的AUC值(0.87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95.7%、62.5%、76.9%、0.82。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到的AUC为0.90(0.85~0.92)。校准曲线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好。结论
张书海王小雷朱芸杨昭沈军建牛奇林陈路马宜传谢宗玉
基于瘤内及瘤周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乳腺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80例乳腺癌患者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6)及测试集(n=54)。首先,选择DCE-MRI第2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且适形外扩6 mm,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获取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分别构建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高危因素构建临床模型,最终选择效能最高的瘤内+瘤周Rad-score联合临床高危因素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使用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列线图模型诊断性能最佳,其训练集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0.945、87.5%、93.0%及92.6%;测试集分别为0.942、90.9%、90.6%及90.2%。结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对乳腺癌ALN转移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科学、无创地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赵楠楠朱芸汤晓敏杨昭李阳张舒妮王玲玲李晓光谢宗玉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列线图
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CT能谱成像应用于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设为A组,将同期接收的肝癌患者30例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T能谱成像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A组患者在动脉期的病变-正常实质碘浓度比(ICRLN)(t=17.831)与标准碘浓度(NIC)(t=3.644)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脂肪浓度明显低于B组﹙t=12.044,P<0.05﹚;两组患者在水(碘)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05﹚;A组患者在门静期的病变-正常实质碘浓度比(ICRLN)(t=3.494)与标准碘浓度(NIC,t=20.828)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脂肪浓度明显低于B组﹙t=15.564,P<0.05﹚;两组患者在水(碘)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5,P>0.05﹚。A、B组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6.67%;A、B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6.67%和96.67%,;A、B组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0.000,0.131,P>0.05﹚。结论CT能谱成像应用于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朱芸孟炎
关键词:CT能谱成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肝癌
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确诊的189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及首诊CT影像资料,男91例,女98例,平均(46.5±16.6)岁。全部病人分为普通组(普通型,153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36例)。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间的差异。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的男性占比(72.2%)、平均年龄[(55.9±15.4)岁]更高(均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头晕、头痛、全身酸痛、气促及高热的发生率也更高(均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比率均高于普通组(均P<0.05)。重症组病人全部表现为双肺受累,累及范围达10个肺段以上,人均病灶数量大于普通组(24.8±13.5∶12.3±8.8,P<0.05)。重症组出现单纯实变影、胸膜下线的比例高于普通组(均P<0.05)。结论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性,有助于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COVID-19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赵灿灿徐鹤李淑华高玉青朱芸王小雷郭飞赵童童马宜传李小虎余永强谢宗玉
多索茶碱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BMI 20~30kg/m^2,ASAⅠ或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多索茶碱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常规静脉诱导后,予以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D组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多索茶碱4 mg/kg,30 min内滴注完毕,C组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单肺通气(OLV)前10 min(T_0)、OLV后60 min(T_1)、双肺通气后(T_2)及手术结束(T_3)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TNF-α、IL-6、IL-10、丙二醛(MDA)浓度,并检测各时点的血气。记录术中OLV时间、失血量、补液量和尿量,观察术后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血清SOD活性和PaO_2明显降低,TNF-α、IL-6、IL-10和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1~T_3时D组血清SOD活性和PaO_2明显升高,TNF-α、IL-6、IL-10和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D组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炎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可抑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后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的发生率,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引发的肺损伤。
孟炎朱芸胡静郑熙祥李晓红
关键词:甲基黄嘌呤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肺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