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肌瘤
  • 1篇学生教育
  • 1篇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月经
  • 1篇月经周期
  • 1篇筛查标准
  • 1篇周期
  • 1篇子宫肌瘤患者
  • 1篇小肠
  • 1篇小肠间质瘤
  • 1篇里急后重
  • 1篇留学
  • 1篇留学生
  • 1篇留学生教育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4篇李晨霞
  • 3篇张月浪
  • 2篇邵莹
  • 2篇杨健
  • 2篇付浩
  • 2篇白晶晶
  • 1篇王珂
  • 1篇王蓉
  • 1篇孙亲利
  • 1篇鱼博浪
  • 1篇强永乾
  • 1篇孙静
  • 1篇刘军
  • 1篇孙兴旺
  • 1篇郭建新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正常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正常区域各分区结构(内膜、结合带、肌层)表观弥散系数(ADC)特点及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趋势。方法 31例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分泌期(17例)和增殖期(14例)两组。行子宫横断面DWI(b值为0、700s/mm2)扫描,分别测量子宫内膜、结合带和肌层ADC值,分析子宫分区结构ADC值差异及月经周期对其影响。结果分泌期组,子宫三层分区结构ADC值两两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04.279,p<0.001)。增殖期组,内膜和肌层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合带ADC值均小于内膜、肌层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肌层ADC值在分泌期组(1.726±0.210×10-3mm2/s)和增殖期组(1.550±0.128×10-3mm2/s)有统计学差异(t=2.729,p<0.05);内膜在分泌期组和增殖期组比较,以及结合带在分泌期组和增殖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部正常区域ADC值受到解剖分区结构及月经周期的影响。同时,内膜及结合带ADC值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相关。
付浩李晨霞孙亲利王蓉郭建新邵莹白晶晶杨健
关键词:子宫肌瘤月经周期ADC值
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成为衡量大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医学留学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并积极实施改革探索,为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为下阶段改革提供思路。
张月浪孙静李晨霞强永乾
关键词:影像学留学生教育教学探索
巨大小肠间质瘤1例
2011年
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乏力,食纳差,伴里急后重,六个月内体重减少约5Kg。随后无意发现腹部有一肿块,触之不痛,并伴腹胀、盗汗等症状。查体:腹膨隆,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包块,无触痛,上界达肋弓,下界平脐水平,
王珂鱼博浪张月浪李晨霞孙兴旺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里急后重腹部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前影像学筛查标准的建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MR-HIFU治疗前对患者的影像学筛查标准以及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医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己生育、未绝经的育龄妇女105例,行盆腔MR检查并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筛查的105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年龄36-49岁,平均年龄45.7岁。体内有节育环1例和下腹部有明显疤痕1例被直接排除。103例行磁共振平扫检查,87例行磁共振增强检查;肌瘤单发87例,其中Ⅰ型54例,Ⅱ型27例,Ⅲ型6例;多发12例,其中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2例,6例被排除。单发病例中子宫肌瘤位置偏后,靠近骶骨5例,肌瘤中心距皮肤≥10cm的7例;子宫腺肌症4例;超声聚焦野内有肠管无法避开2例;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和混杂信号的子宫肌瘤38例。合计排除62例,排除率59.05%。43例纳入MR-HIFU治疗,入组率40.95%。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筛查标准的建立,提高了MRHIFU治疗的安全性。
邵莹白晶晶李晨霞付浩孙亲丽张月浪刘军杨健
关键词:子宫肌瘤筛查标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