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怡宁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类风湿
  • 6篇关节炎
  • 6篇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关节炎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骨量
  • 3篇骨细胞
  • 2篇凋亡
  • 2篇血清
  • 2篇炎症
  • 2篇受体
  • 2篇全身
  • 2篇骨量丢失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关节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何岚
  • 12篇孙怡宁
  • 10篇冯秀媛
  • 7篇蒲丹
  • 6篇吕晓虹
  • 6篇樊萍
  • 4篇吕晓虹
  • 2篇王妍华
  • 2篇曾令霞
  • 2篇莫凌菲
  • 2篇郝志明
  • 2篇罗静
  • 2篇李娜
  • 1篇王亚文
  • 1篇潘盈
  • 1篇周萍
  • 1篇周文旭
  • 1篇门倩
  • 1篇安琪
  • 1篇朱丽

传媒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量丢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骨量丢失及其与骨转换、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确诊的RA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Spearman's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RA患者95例,男性35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3.63±13.88)岁。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2±1.4,-0.6±0.8,P=0.002;-0.1±1.4,0.8±0.8,P<0.001),血清I-CTX和PINP与髋部骨密度显著负相关(r=-0.225,P=0.032;r=-0.299,P=0.004),血清ACPA与RANKL、OPG、I-CTX、PINP、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高骨转换可能引起RA髋部骨量丢失,而ACPA可能不是引起RA患者全身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
孙怡宁冯秀媛曾令霞周萍李娜樊萍莫凌菲何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量丢失骨转换
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RA分类标准的患者1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RA患者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INP),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运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NF-α、IL-6、RANKL、I-CTX、PINP和RA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初发未治疗患者(初治组)为41例,其中骨量减低患者占46.3%,骨质疏松患者占24.4%;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和(或)生物制剂和(或)双膦酸盐患者(复治组)为76例,其中骨量减低人群占28.9%,骨质疏松患者占44.7%。初治患者血清I-CTX、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复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与RANKL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腰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骨转换增高可能是引起初治RA患者髋部骨量丢失的原因;持续的慢性炎症可能引起复治RA患者血清RANKL水平增加,导致患者腰椎骨量丢失。
孙怡宁冯秀媛曾令霞罗静王亚文李娜何岚
关键词:炎症骨重建骨量丢失骨密度类风湿关节炎
嗜酸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1951年Churg和Strauss首先报道一种以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为特征的血管炎,目前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嗜酸陛粒细胞在系统性血管炎中作用的研究多见于EGPAm,本文重点就嗜酸性粒细胞在EGPA发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孙怡宁吕晓虹郝志明何岚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发病系统性血管炎
西部地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及传统抗风湿药治疗1年的转归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系列分析西部地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1年的转归,为进行有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40例RA患者资料中,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血清阳性RA及25例血清阴性RA,比较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并对传统DMARDs治疗1年的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阴性RA比例为10.4%(25/240),小关节肿胀数较血清阳性RA患者显著减少(P<0.01),血红蛋白水平更低、血小板水平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更低(P<0.05)。接受传统DMARDs治疗1年,血清阴性RA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血清阳性RA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阴性RA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其小关节肿胀数较少,但从临床特征上不易与血清阳性RA区分,部分血清阴性RA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更重。仅采用传统DMARDs治疗1年,血清阴性RA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
罗静王妍华俱博苗吕晓虹蒲丹孙怡宁郝志明何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碱性磷酸酶治疗转归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腔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疗效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中重度RA患者关节腔TNF抑制剂注射的疗效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关节腔TNF抑制剂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纳入风湿免疫科就诊伴有膝关节和(或)肘关节和(或)踝关节等大关节炎的中重度RA患者,首次关节腔抽液后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50mg或25mg,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ESR、CRP和DAS28,超声法观察治疗前后滑膜厚度、滑膜血流和关节腔积液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vU秩和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结果入组RA患者54例,男性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2±11)岁,平均病程(7±3)年,单个关节腔TNFR:Fc50mg或25mg治疗后1个月患者关节疼痛指数(t=2.630,P=0.018;t=2.160,P=0.043)、ESR(t=2.094,P=0.030;Z=-2.242,P=0.030)、CRP(Z=-2.199,P:0.030;Z=-3.337,P=0.001)和DAS28显著下降(t=3.579,P=0.002;t=5.538,P=0.000),超声法探测到膝关节腔注射TNFR:Fc50mg或者25n瑗后1个月患者滑膜厚度(t=2.175,P=0.036;t=2.280,P=0.030)、滑膜炎血流分级(t=2.500,P=0.020;Z=-2.504,P=0.013)、关节腔积液均明显下降(Z=-1.790,P=0.042;t=2.230,P=0.027),肘关节和踝关节滑膜厚度(t=2.180,P=0.034;t=2.480,P=0.030)、滑膜炎血流分级也明显下降(t=2.681,P=0.020;t=5.482,P=O.000)。结论关节腔TNFR:Fe治疗是一种有效缓解RA大关节炎的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关节腔TNF抑制剂治疗疗效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冯秀媛门倩王妍华潘盈胡楠朱丽孙怡宁吕晓虹何岚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关节腔注射
芬戈莫德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血浆TLR8及TLR9水平和Treg/Th17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芬戈莫德(FTY720)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RA)血浆TLR8及TLR9水平和Treg/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用Ⅱ型胶原加佐剂构建RA小鼠模型,给予0.3 mg/kg FTY720溶液灌胃处理15 d后抽取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浆中TLR8、TLR9、IL-10、IL-17水平,qRT-PCR检测血浆中TLR8、TLR9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ROR-γt、Foxp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浆中TLR8、TLR9、IL-17含量和ROR-γt表达量均显著升高,IL-10含量和Fox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浆中TLR8、TLR9、IL-17含量和ROR-γt表达量均显著降低,IL-10含量和Fox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Y720能够降低RA小鼠血浆中TLR8、TLR9、IL-17和ROR-γt表达,促进IL-10、Foxp3表达来调控Treg/Th17失衡情况。
樊萍冯秀媛胡楠蒲丹吕晓虹孙怡宁何岚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芬戈莫德TOLL样受体
神经营养因子3抑制地塞米松诱导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3(NT-3)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并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DEX组用含有5μmol/L地塞米松的DMEM处理、NT-3组用含有5μmol/L地塞米松及100 ng/mL NT-3的DMEM处理。检测细胞凋亡率、增殖活力、成骨标志物的含量、凋亡基因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结果:DEX组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活力值、培养基中ALP、OCN、COL-I的含量及细胞中bcl-2、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T-3组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EX组,增殖活力值、培养基中ALP、OCN、COL-I的含量及细胞中bcl-2、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EX组(P<0.05)。结论:NT-3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樊萍冯秀媛胡楠蒲丹吕晓虹孙怡宁何岚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地塞米松成骨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NEAT1(lncRNA-NEAT1)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鼠尾悬吊法制备小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ncRNA-NEAT1在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测定lncRNA-NEAT1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破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取敲低lncRNA-NEAT1慢病毒感染的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的活性情况;取敲低lncRNA-NEAT1慢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明确破骨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股骨组织中lncRNA-NEAT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系RAW264.7破骨分化过程中的lncRNA-NEAT1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分化过程中的lncRNA-NEAT1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可知,通过敲低NEAT1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可知,通过敲低NEAT1的表达可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结论lncRNA-NEAT1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显著下调,而在破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干扰lncRNA-NEAT1的表达可通过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和阻滞成骨细胞分化,从而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樊萍冯秀媛胡楠蒲丹吕晓虹孙怡宁何岚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长链非编码RNA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
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Dkk-1水平与β-连环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β连环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Dickkopf1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2只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只绝经后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β连环蛋白与相关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组大鼠的基线资料,对可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两组大鼠平均年龄、平均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23.23±0.0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138.24±96.45)pmol/L和Dickkopf1蛋白(182.79±34.8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和Dickkopf1蛋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连环蛋白是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连环蛋白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β连环蛋白、Dickkopf1蛋白水平与绝经后大鼠的骨质疏松进程相关,而β连环蛋白水平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
樊萍冯秀媛胡楠蒲丹吕晓虹孙怡宁何岚
关键词:骨质疏松Β连环蛋白
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低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分析骨量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726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27例,类风湿关节炎23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84例,系统性硬化4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9例,系统性血管炎99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分析腰椎和髋部低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的相关性。结果 726例患者平均年龄46.9±16.3岁,平均病程49.4±84.1月,体重指数21.27±4.35 kg/m2,绝经后女性占47.7%,骨量减低的发生率为35.5%,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2%。患者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负相关(r=-0.179,P=0.000;r=-0.113,P=0.011;r=-0.096,P=0.037);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正相关(r=0.144,P=0.003);年龄与髋部骨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6,P=0.000)。结论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高龄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和髋部低骨量的危险因素。
冯秀媛莫凌菲俱博苗安琪吕晓虹何岚孙怡宁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