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康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伤
  • 2篇颅内
  • 1篇引流
  • 1篇有创颅内压监...
  • 1篇预后
  • 1篇术后
  • 1篇内压
  • 1篇尿激酶
  • 1篇尿激酶治疗
  • 1篇重症
  • 1篇重症颅脑
  • 1篇重症颅脑外伤
  • 1篇锥颅
  • 1篇锥颅引流
  • 1篇自发性颅内出...
  • 1篇外伤术后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4篇王文浩
  • 4篇林洪
  • 4篇胡康
  • 3篇张源
  • 3篇刘长春
  • 1篇林俊明
  • 1篇胡连水
  • 1篇罗飞
  • 1篇李君
  • 1篇黄巍

传媒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高压氧治疗方案对外伤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胡康王文浩林洪罗飞胡连水李君林俊明黄巍
锥颅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锥颅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跨横窦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采用锥颅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病情转归及静脉窦循环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原发血肿部位再出血率、颅内压数据、出院时临床症状及脑静脉回流改善情况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转为开颅手术治疗4例。结论:锥颅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疗效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相当。
蔡根平王文浩胡康林洪张源刘长春
关键词:锥颅引流尿激酶
自发性颅内出血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医院收治的SIH患者324例。30 d内死亡82例,为死亡组,其余242例存活患者为存活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等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显著偏大[(54.38±12.47)岁vs(51.73±11.94)岁,P=0.028];高血压病显著增加(68.29%vs 55.79%,P=0.047),;糖尿病显著增加(46.34%vs 27.69%,P=0.002);吸烟率显著增加(35.37%vs 21.07%,P=0.009);小脑出血率显著增高(20.73%vs 8.68%,P=0.003);脑室出血率显著增高(74.39%vs 54.96%,P=0.002);手术率显著降低(20.73%vs 37.19%,P=0.006);出血量显著增多[(110.98±36.96)ml vs(77.04±31.81)ml,t=4.922,P=0.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7.52±2.70 vs 9.54±2.06,t=4.207,P=0.000)。结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是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蔡根平王文浩胡康刘长春林洪张源
关键词:自发性颅内出血
颅内压监测与常规监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颅内压监测与常规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入院后3 h内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9例入院后3 h内行常规监测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开颅治疗例数、入院至开颅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预后良好24例(61.5%),观察组预后良好31例(73.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不良为15例(38.5%),观察组为11例(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开颅13例(30.1%),观察组为5例(12.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至开颅时间为(24.5±1.7)h,观察组为(18.3±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观察组为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与常规检测相比,能更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并不增加颅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胡康王文浩刘长春林洪蔡根平张源
关键词: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回顾性分析大脑供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