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超声速
  • 10篇高超声速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气动
  • 4篇热化学非平衡
  • 4篇化学非平衡
  • 4篇值模拟
  • 3篇飞行
  • 3篇飞行器
  • 3篇高超声速飞行
  • 3篇高超声速飞行...
  • 3篇超声速飞行
  • 3篇超声速飞行器
  • 3篇乘波体
  • 2篇再入
  • 2篇再入飞行
  • 2篇再入飞行器
  • 2篇体动力学
  • 2篇气动热
  • 2篇热化学

机构

  • 17篇国防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沈阳飞机设计...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上海卫星工程...

作者

  • 17篇柳军
  • 4篇黄伟
  • 3篇常雨
  • 3篇胡守超
  • 3篇丁峰
  • 2篇金亮
  • 1篇沈赤兵
  • 1篇夏智勋
  • 1篇龚红明
  • 1篇赵玉新
  • 1篇谢攀
  • 1篇李开
  • 1篇张志刚
  • 1篇庄宇
  • 1篇王晓燕

传媒

  • 6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空天防御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多孔流动控制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流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头部进气、尾部排气的多孔流动控制概念。采用Fluent软件针对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无孔模型、排气孔模型在马赫数为6,高度为25km状态下开展了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RANS)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排气孔模型阻力系数略有增加,下排气孔(SHDB)模型产生正的升力系数增量和低头力矩增量,上排气孔(SH-UB)模型产生负的升力系数增量和抬头力矩增量,实现了无活动气动面产生控制力矩的目的,为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复合控制提供了参考。
金亮谢攀黄伟柳军
关键词: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喷流干扰
二维可压缩流动抽吸流量模型及验证
2020年
根据超声速与亚声速流动的特征,依据Prandtl-Meyer膨胀波理论,根据背压与来流静压确定膨胀波后的马赫数,获得了质量抽吸流率,并导出了壅塞发生的条件,建立了二维超声速抽吸模型;根据冲量定理,假定气体从主流区域到抽吸腔流态的变化是由于压差的冲量作用,建立了亚声速抽吸模型,并且进一步阐述了亚声速抽吸壅塞发生的机制。计算流体力学验证表明亚声速抽吸冲量模型的偏差较大,因此通过数值拟合模型来描述亚声速抽吸流动。该研究为三维抽吸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宝虎赵玉新柳军
关键词:壅塞
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
2024年
从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机理以及流动控制的迫切需求入手,从自适应涡流发生器、自适应鼓包、自适应微射流以及自适应次流循环四个方面对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结合AI技术发展自适应流动控制技术,加速控制方式智能化,可作为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宽速域飞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调节外加激励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不同区域实现局部流动加/减速、气动热防护、气动控制等功能,根据流场参数建立控制反馈回路,自适应调整局部流场结构,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黄伟吴瀚钟翔宇杜兆波柳军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温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试验与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2023年
临近空间新型飞行器向全空域、更高马赫数发展,面临的气动热环境会越发恶劣,高温流场气动热预测技术是该类飞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高超声速气流通过激波压缩或黏性阻滞减速,分子动能转化为内能,产生了高温.高温引起体分子振动、电子激发,伴随离解、电离反应等一系列复杂气动物理现象,其流场气动热预测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对高温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高温气动热地面试验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分析了气动热风洞试验设备的模拟能力及目前试验测试技术的研究水平;然后,调研和讨论了高温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化学模型、辐射输运和壁面催化/烧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气动热数值模拟规律;最后,对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高温气动热试验与仿真技术后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罗仕超张志刚柳军龚红明胡守超吴里银常雨庄宇李贤黄成扬
关键词: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数值模拟
热化学非平衡状态下EXPERT气动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再入飞行器的气动热防护问题一直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以欧航局EXPERT项目中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气动加热问题研究:分别采用不同计算模型,计算了M=13.93,V=4.2km/s的典型高超...
李红宇柳军李开
关键词: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EXPERT
乘波概念应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18年
乘波体构型应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高效地捕获预压缩后的气流;二是通过优化,可以实现飞行器的高升阻比性能设计。基于这两个优势,乘波概念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进气道气动一体化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乘波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前者主要利用乘波体高效捕获预压缩气流的特性,而后者则同时利用乘波设计的两个优势。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将乘波概念应用于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两大类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归纳总结出"通过设计基准流场进行流向设计、应用吻切理论或几何拼接方法进行展向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丁峰柳军沈赤兵刘珍陈韶华黄伟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体气动设计
全隐LU-SGS算法在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刚性问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在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动计算中,当地气体能量松弛时间、化学反应特征时间与流动时间推进步长量级差异过大会带来严重数值刚性问题,且在高雷诺数条件下,壁面、拐角等强干扰区网格加密使得该问题加剧,导致初始最大CFL数极小,收敛速度缓慢。原始LU-SGS算法仅考虑化学反应源项和对流项的隐式处理,通过推导黏性项Jacobian矩阵谱半径并采用对角近似处理,发展了热化学非平衡FLU-SGS和BLU-SGS两种全隐LU-SGS算法;针对高焓二维圆柱和轴对称返回舱算例,对比改进前后三种算法的收敛特性。结果表明,FLU-SGS及BLU-SGS算法能够快速建立强黏性干扰和大分离流场、解决热化学非平衡复杂流计算中的刚性问题,实现初始最大CFL数3至5个量级的提升,加速收敛效果明显。
蒋浩柳军王君媛黄伟杜洋
关键词: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收敛性
混合并联TBCC动力的冲压流道跨声速流动及阻力特性
2022年
为了探究跨声速飞行工况下混合并联涡轮基组合循环(Turbo based combine cycle,TBCC)动力的冲压流道在冷通气状态下的流动及阻力特性,构建了一个巡航马赫数为4.0、基于混合并联TBCC动力的高马赫数飞机模型,通过三维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其在Ma_(∞)=0.7~1.6,H_(∞)=11 km飞行环境下飞机-发动机内/外流动及其耦合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跨声速状态下,冲压进气道入口处气流增压后的静压达到了自由来流滞止压力的85%~90%,气流接近于滞止状态,说明组合进气道存在强烈的节流效应,且冲压通道的喉道是组合进气道节流效应的主要贡献者;冲压发动机尾喷管的排气流动同时受到飞机绕流及涡轮通道排气系统等多方面的干扰,且涡轮通道排气射流对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气流本身就存在膨胀压缩及排气引射等多种干扰机制。阻力分析表明,压差阻力系数高出内表面摩擦阻力系数2个数量级,是跨声速状态下冲压流道阻力的主要来源;亚声速状态下,进气道阻力占比达到了60%~80%,是冲压流道的主要阻力部件,而Ma_(∞)>1.0超声速状态下,进气道阻力占比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大而逐步减小,尾喷管的阻力则快速增长,阻力贡献逐渐向尾喷管转移,两者趋于接近。
李宪开张志雨何淼生缪俊杰柳军
关键词:跨声速
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特性磁流体动力学控制机理
2024年
为了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自起动能力,设计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电磁流动加速控制方案.基于低磁雷诺数假设建立完全气体湍流流场、电磁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分析了不同外加电磁场条件下进气道加速起动过程中流场结构、起动特性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外加磁场、电场后,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流动方向相同,此时控制区域洛伦兹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增加了近壁面流体的动量,从而增强边界层抵抗分离的能力;此外,顺流向洛伦兹力增加了壁面的剪切应力,从而增加局部湍流流场壁面摩擦阻力系数;背景进气道不起动状态存在大规模分离区,电场、磁场作用下,分离泡受到额外的顺流向洛伦兹力作用,为达到分离区受力平衡,压力平台区域变小,宏观体现为分离点后移,分离泡尺度减小;加速起动过程中,顺流向洛伦兹力可以降低背景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
罗仕超柳军胡守超吴里银常雨孔小平张宏安吕明磊
关键词:磁流体动力学高超声速进气道数值模拟
内转式进气道/冯·卡门乘波体一体化设计方法被引量:6
2020年
应用特征线理论设计了内转式轴对称基准流场以及外压缩轴对称基准流场,利用激波交线、流线追踪方法等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头部进气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内转式进气道/冯·卡门乘波体一体化设计方法,并对生成的一体化构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一体化设计方法基本保留了内转式进气道的优良特性,并以高升阻比乘波体为原型构建较高升阻比的一体化构型,从流场耦合的角度出发为减弱机体与进气道之间复杂的波系干扰,实现飞行器内外流的完全耦合进行了探索。
张文浩柳军丁峰
关键词:流线追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