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我院静脉通路中心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3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n=687)利用超声评估血管,并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682)采用体表定位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7.8±2.2)min与(8.4±1.7)min,P=0.000],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 (659/687)与 81.7%(557/682),P=0.00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0.6%(4/687) 与 3.7%(25/682),P=0.000;0.6% (4/687) 与 2.1%(14/682),P=0.017]。结论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置管较传统体表定位法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针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过程中还可观察导管的走向,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了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徐稼轩王宏志任宏沈艳芬董静李青
- 关键词:超声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 B型脑钠肽对合并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对合并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观察其入重症医学科后24 h血浆BN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等指标;按远期预后(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9例),比较其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浆BN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死亡组中BNP、APACHEⅡ评分、Lac及PCT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四类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BNP及Lac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BNP>1 085 pg/mL为预测死亡界点,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76.4%。结论 BNP是评估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杨勇王新朋陈小杰任宏方华王宏志
- 关键词:B型脑钠肽脓毒症休克乳酸
- 多种体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被引量:2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种体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2 6 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耐受程度及穿刺部位分为A组 (833例平卧位右侧穿刺置管 )、B组 (4 0 6例平卧位左侧穿刺置管 )、C组 (15例 30°~ 6 0°卧位穿刺置管 )和D组 (6例 6 0°以上卧位穿刺置管 ) ,穿刺点在锁骨中下 1~ 2cm偏内 1~ 2cm范围内 ,半卧位以上的穿刺点要离锁骨稍远一些 (1 5~ 2 5cm) ,穿刺时紧贴锁骨背面朝胸骨上窝方向水平进针 ,置管深度右侧 13~ 15cm ,左侧 15~ 17cm。结果 A、B组置管成功率均达 99%以上 ,C、D组全部成功 ,失败原因主要是误刺动脉和局部血肿。早期并发症A组 11例 (气胸3例 )、B组 6例 (气胸 2例 ) ,全部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C、D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患者易接受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且穿刺置管术可在从平卧到坐位的多种体位下完成。
- 王宏志任宏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体位
-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丁哌卡因-右旋糖酐-40用于术后镇痛研究
- 观察36例胸-腹部术后患者单次硬膜外腔注射丁哌卡因 -右旋糖苷-40的镇痛效果。随机分成三组:组1使用0.125%丁哌卡因(0.75%盐酸丁哌卡因2.5ml+麻黄碱15mg+生理盐水12ml)混合液共15ml;组2使用0...
- 郭锋杨拔贤胡永华童月琪任宏张廷龄
- 关键词:硬膜外腔右旋糖酐-40术后镇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