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博

作品数:9 被引量:1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3篇突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基因突变
  • 2篇致癌
  • 2篇致癌作用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胶质
  • 2篇P53基因
  • 2篇P53基因突...
  • 1篇蛋白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胶质母...
  • 1篇血糖
  • 1篇血糖变化
  • 1篇野生型
  • 1篇野生型P53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许春伟
  • 9篇张博
  • 2篇张俊
  • 2篇王晶晶
  • 2篇崔淼

传媒

  • 9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5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例携带长度为6.4 Mb大小的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引起的额颞叶痴呆症与帕金森病表型--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2014年
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与帕金森病各种临床特征相关,且与外显率的减低相关。然而这种突变的原因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新型携带长度为6.4 Mb大小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的家系。该例家系患者出现非典型临床表现,强烈提示为额颞叶痴呆以及晚发型苍白球锥体综合征,并分析该例患者与帕金森病表型-基因型的相关性。报道该例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特征,为明确候选的疾病影响因子,实验进行了家系遗传学分析,
Kara EKiely A PProukakis C崔淼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帕金森病MB额颞叶痴呆症外显率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NTRK1融合基因被引量:1
2015年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是脑肿瘤中最具有侵袭性肿瘤,目前仍然无任何靶向治疗后生存获益报道。最近研究表明实体肿瘤中融合基因通常扮演驱动基因的角色和药物干预的潜在靶点。在调查GBM潜在的融合基因时,该团队通过癌症基因图谱( TCGA)对162例GBM患者进行RNA测序分析发现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TRK1,编码Tr-kA)的3′外显子和神经组织中高表达的NFASC、BCAN的5′外显子基因融合。该基因融合后保留NTRK1框架中的跨膜和激酶结构域。 NTRK1是神经生长因子( NGF)促生存信号传导的介质,也是一种在人类癌症中发现被普遍改变的已知致癌基因。虽然 GBM 中广泛缺乏 NTRK1表达,融合阳性GBM中表达丰度较高的融合基因并提高NTRK1通路活性。在NIH3T3细胞株中通过慢病毒转染NFASC-NTRK1融合基因能够增强体外增殖,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小鼠肿瘤形成表明融合促进 GBM 的启动或融合阳性 GBM 的维护,因此NTRK1融合基因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药物靶标。
Kim JLee YCho H J姜春婷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基因NIH3T3基因融合GBM侵袭性肿瘤
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结肠癌双系起源的新型癌基因——SLC12A5被引量:4
2014年
单细胞测序是一种为划定遗传关系和个性化癌症管理确认重要驱动基因的功能强大的工具。本研究运用单细胞测序分析1例结肠癌。群体遗传学分析确定了肿瘤群体中两个独立的克隆。作为早期致癌事件的大部分肿瘤克隆包含APC和TP 53基因突变,然而少数克隆却包含CDC27和PABPC1基因的优势突变。 APC和TP53基因突变在少数克隆中的缺失说明这两个克隆来自两个细胞起源。对于另外21例整个组织外显子测序并检查其体细胞突变的等位基因频谱,揭示了结肠癌克隆起源具有异质性。该研究确定SLC12A5基因的突变,显示其在单细胞水平的高频突变,然而群体水平上却呈低频突变。 SLC12A5突变的功能特征揭示其在结肠癌中潜在的致癌作用。该研究提供了结肠癌单细胞水平上第一个广谱外显子组的证据,支持结肠癌双系克隆起源以及人群中的低频突变可能发挥的重要促癌作用。
Yu CYu JYao X张俊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结肠癌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克隆起源致癌作用
食管鳞状细胞癌基因组改变的确认被引量:132
2014年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居全球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六位。全球约70%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90%)。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然而,直到目前对于导致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完整基因组事件仍知之甚少。本组对1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一次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其中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71例进行外显子测序,
Song YLi LOu Y崔淼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全基因组测序恶性肿瘤病理类型
外显子测序识别脑干胶质瘤体细胞获得性功能PPM1D基因突变被引量:15
2014年
发生于脑干和丘脑的胶质瘤是一类毁灭性肿瘤,难以通过手术切除。为确定这些肿瘤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背景,作者对14例脑干胶质瘤( BSGs)和12例丘脑胶质瘤病例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同时该团队通过针对性突变分析对另外24例该类肿瘤及45例脑胶质瘤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谱进行分析。这项研究发现肿瘤特异性突变PPM1D,该突变编码野生型p53蛋白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D(WIP1),其在37.5%的脑干胶质瘤中存在标志性的H3F3A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第27号染色体使赖氨酸转换为甲硫氨酸。脑干胶质瘤中PPM1D基因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互斥抑制并且在体外实验中可以衰减p53蛋白活化。 PPM1D基因突变能够缩短外显子6来增强PPM1D抑制DNA损伤反应的检验CHK2蛋白激活的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PM1D可以作为体细胞突变常用的靶点以及脑干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Zhang LChen L HWan H王晶晶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脑干胶质瘤体细胞突变获得性野生型P53丘脑胶质瘤
肺癌中NTRK1基因重排具有致癌性和药物敏感性
2015年
本实验确认一个肺癌患者新融合基因的激酶结构域——高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NTRK1基因的激酶结构域。MPRIP-NTRK1和CD74-NTRK1融合基因均可能导致TRKA激酶激活而产生致癌作用。用TRKA激酶抑制剂治疗表达NTRK1融合蛋白的细胞系发现TRKA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TRKA自身磷酸化和细胞生长。在未用二代测序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肺癌患者(3.3%,3/91)肿瘤组织揭示了NTRKl融合基因的证据。
Vaishnavi ACapelletti MLe A T姜春婷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基因重排激酶抑制剂自身磷酸化致癌作用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瘤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转录因子YY1中频繁出现T372R基因突变被引量:2
2015年
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主要以胰岛素瘤为表现,其不依靠血糖变化分泌胰岛导致低血糖。但散发性胰岛素瘤中主要的基因改变仍然未知。本组对10组散发的胰岛素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转录因子YY1中经常有体细胞T372R基因突变。进一步筛选另外103例胰岛素瘤显示这个热点突变基因约占所有筛选肿瘤的30%(34/113)。
Cao YGao ZLi L王晶晶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胰岛素瘤YY1基因突变血糖变化NEUROENDOCRINE突变基因
黑色素瘤组织和血液中的BRAF V600E基因检测
2015年
目前BRAF(V600E)基因突变已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结肠癌、甲状腺癌和其他的癌症中均被发现。研究表明,带有这种基因突变的肿瘤对于BRAF抑制剂尤其敏感,因此需要可靠地确定肿瘤标本的BRAF基因状态。目前常常用于这种突变筛查的技术不能解决间质的浸润和免疫细胞野生型BRAF等位基因等相关问题,因此可能无法检测到BRAF(V600E)基因突变的肿瘤存在。
Panka D JMier J WSullivan R J张俊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转移性黑色素瘤BRAF肿瘤标本密码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认食管鳞癌中SLC39A6基因常见变体与生存期长短有关
2015年
本实验团队第一阶段对1 33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发现其变体与生存期长短相关,并在第二阶段1 9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进行确认变体与生存期长短相关,本组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LC39A6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rs1050631位点与个人生存时间相关,合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样本死亡危险比为1.30(95%可信区间=1.19~1.43,P=3.77×10^-8)。
Wu CLi DJia W刘翠许春伟张博
关键词:ESOPHAGEAL鳞癌SQUAMOUS非编码区进展期食管癌转录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