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奕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肿瘤术后危重患者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后的危重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132例行食管癌或胃癌根治术后危重患者分为两组:谷氨酰胺组(Gln组,n=70)给予标准的与对照组(n=62)等氮量、等热量营养支持,并于术后24h开始肠内给予谷氨酰胺;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分别取外周血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并测量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观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ICU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28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7dGln组血清PAB、TRF和IgG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P<0·05),28d病死率稍有降低。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能促进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危重患者的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治疗结果。
- 杨奕李青王宏志任宏杨乃众
- 关键词:谷氨酰胺消化系统肿瘤根治手术危重病
- 甲状腺滤泡癌双肾转移——一例罕见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肾转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1例58岁女性患者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发现双肾肿瘤。腹部CT提示双肾软组织密度占位,增强有不均匀强化。体检及B超,CT提示甲状腺多发结
- 杨奕李鸣陈晓何旺张鑫
- 文献传递
- 纵隔阻滞对高脂血症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 探讨纵隔阻滞(MB)对高脂血症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普通饲料150g/d喂养16周;高脂组:高脂饲料150g/d喂养16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组:高脂饲料150g/d喂养16周,第13至16周行TEB(2%利多卡因2mg/kg,2次/日);MB组:高脂饲料150g/d喂养16周,第13至16周MB(2%利多卡因2mg/kg,2次/日)。测定第一次阻滞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于实验第1天和实验第4、8、12、16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实验第16周处死全部兔,光镜下评价心肌横断面肌间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阻滞后TEB组MAP明显下降(P〈0.05),而MB组MAP维持稳定。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TEB组及MB组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1或0.05)。与高脂组比较,TEB组及MB组心肌肌间小动脉粥样硬化率和内膜增厚率均明显降低(P〈0.01);MB组与TE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纵隔阻滞可抑制高脂血症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抑制程度与胸段硬膜外阻滞相似,而纵隔阻滞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陈冀衡杨奕毕好生
- 关键词:纵隔自主神经传导阻滞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血液动力学现象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效果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效果。方法 择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186例,麻醉恢复后立即转入ICU,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9)和EGDT组(n=97),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晶体和胶体)治疗,EGDT组术后8h内行EGDT,即在CVP、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指导下,进行滴定式液体(晶体和胶体)治疗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监测术后24h内心脏指数(CI)及氧供指数(DO2I),记录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GDT组术后8h和24h CI和DO2I明显升高,ICU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行EGDT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杨奕陈冀衡李青王宏志任宏杨乃众
- 关键词:补液疗法消化系统肿瘤血液动力学现象氧消耗
- 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及术后情况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的影响、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Ⅱ、Ⅲ组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在全麻前20min行相应的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给药。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后安静状态(T0)、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阻滞20min(T1)、全麻诱导后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4个时段监测三组HR、无创MA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记录ECG和SpO2;并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2时Ⅰ和Ⅱ组HR、MAP、CI、CO、SVR、ACI较T0和Ⅲ组明显下降(P<0·05);STR较Ⅲ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心电图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相似。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患者心功能影响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椎旁阻滞系单侧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心功能和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轻,适宜于单侧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治疗。
- 陈冀衡范志毅杨奕潘振宇毕素萍张廷岭
- 关键词:椎旁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