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玉芳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紫癜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难治
  • 3篇难治性特发性...
  • 3篇儿童
  • 2篇丹参
  • 2篇单抗
  • 2篇利妥昔
  • 2篇利妥昔单抗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滴注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死亡

机构

  • 7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苏油田

作者

  • 7篇袁玉芳
  • 4篇杨晓春
  • 3篇蒯文霞
  • 2篇何蓉
  • 2篇张荣荣
  • 1篇郑绍同
  • 1篇董泽伍
  • 1篇孙慧丽
  • 1篇叶国祥
  • 1篇周文娣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RITP的患儿2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和观察组(美罗华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CD20+B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美罗华治疗后,有效组患儿外周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外周血CD20+B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美罗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ITP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袁玉芳杨晓春何蓉周文娣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评价
2002年
叶国祥袁玉芳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药物联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将我院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儿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2组:利妥昔单抗组(26例,给予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和长春新碱组(24例,给予长春新碱治疗)。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随访两组患儿复发的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利妥昔单抗组R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CD20^+B细胞的表达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利妥昔单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组(69.2%比37.5%,χ^2=9.74,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比8.3%,χ^2=0.62,P〉0.05)。随访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有效患儿复发率(22.2%)明显低于长春新碱组(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患儿外周血小板数量达(106.7±32.5)×10^9/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2.48,P〈0.01);外周血CD19^+/CD20^+B细胞表达明显较治疗前降低(t=6.71,P〈0.05)。提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通过耗竭B细胞而发挥其作用,对RITP患儿具有较满意的疗效,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袁玉芳蒯文霞何蓉杨晓春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儿童
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被引量:3
2008年
袁玉芳张荣荣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新生儿死亡HIE患儿
丹参并用雷公藤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3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袁玉芳孙慧丽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ITP患儿44例为ITP组,同期住院确诊贫血儿童20例为对照组,包括缺铁性贫血11例,失血性贫血9例。ELISA法检测血标本流感病毒抗体。根据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将ITP组分为流感病毒组和非流感病毒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小板(PLT)计数,治疗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例(P-LCR)。结果 ITP组流感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组和非流感病毒组初发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流感病毒组PDW、MPV、P-LCR均高于非流感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组PCT低于非流感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参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且提示预后。
赵继鸥袁玉芳蒯文霞杨晓春张荣荣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流感病毒血小板参数
环孢素A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3
2011年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1]。由于患儿循环血液中产生抗血小板(Plt)膜抗体,导致Plt免疫性破坏增多而引起Plt减少。
杨晓春袁玉芳董泽伍蒯文霞郑绍同
关键词: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环孢素A出血性疾病循环血液PL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