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姜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高胶粉中残留凝聚剂对ABS白度和色度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在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工艺生产ABS时,需要采用凝聚的方法将接枝聚合物从乳液中分离,获得G-ABS高胶粉。在以硫酸作为凝聚剂生产G-ABS高胶粉时,残留在高胶粉中的硫酸会对ABS的白度和储存应用过程中的色度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下残留酸性凝聚物的去除效果,发现通过优化凝聚过程、改变升温和碱液加入的方式,能够使凝聚颗粒中的凝聚剂残留最少化。
- 刘姜岳胜伟杨超于万权陆书来
- 关键词:硫酸氧化镁白度
- 凝聚剂组成对G-ABS高胶粉及ABS外观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在使用凝聚剂从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中回收G-ABS高胶粉的过程中,凝聚剂组成不但会改变高胶粉的粒径,还会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粒料的白度和色度稳定性造成影响。以冰乙酸/硫酸镁、硫酸/硫酸镁为凝聚剂,通过调整阳离子的配比,对比2组凝聚剂对G-ABS高胶粉和ABS外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凝聚浆液为酸性时,减少凝聚剂阳离子中H+占比,对粉料筛分粒径分布、氧化诱导时间没有明显影响,但ABS白度、热氧老化色度稳定性和粒料储存色度稳定性均有提升;与使用硫酸相比,使用冰乙酸能够显著提升ABS白度和热氧老化色度稳定性。
- 刘姜刘姜于万权姜山姜山陆书来
- 关键词:白度
- G-ABS胶乳连续凝聚过程及工艺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利用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基本原理,阐述了在凝聚和熟化的不同阶段,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的凝聚颗粒结构和形态变化过程。在凝聚阶段,凝聚剂能快速破坏胶乳粒子的双电子层结构,使其瞬间形成聚集体,进而互相交联形成中间包含介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絮凝结构体—"凝胶"。在熟化阶段,被破碎成小块的"凝胶"收缩脱水,形成"初级"凝聚颗粒,"初级"凝聚颗粒开始互相碰撞、黏结,最终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凝聚颗粒。对比不同生产装置的工艺可看出,使用不同连续凝聚工艺所得凝聚颗粒的结构和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批次加入凝聚剂和梯度升温熟化可改善G-ABS高胶粉流动性和致密度,减少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堆积和堵塞现象。
- 刘姜王亮张辉刘文辉闫柏郁宋振彪陆书来
- 关键词:聚丁二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胶乳破乳
- 接枝胶乳中残留引发剂对ABS白度和色度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在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掺混法生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过程中,为了维持上下游生产平衡,接枝胶乳需要在储罐内储存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抗氧剂,而后进入凝聚单元。当储存环境中有氧气存在时,胶乳中的聚合物会发生氧化,导致最终产品白度和色度稳定性下降。本文通过实验证明,胶乳中残留的引发剂是促使聚合物氧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降低储存温度和缩短储存时间,能够有效降低接枝ABS(G-ABS)胶乳在储存过程中聚合物的氧化速度,提升产品白度和色度稳定性。
- 孙春福刘姜刘晓侠于万权陆书来
- 关键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白度
- 接枝单体中AN/St对ABS高胶粉粒度和接枝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生产ABS高胶粉过程中,两种单体的比例对粉料的粒径和接枝率有一定影响。一次反应阶段增加AN/St比例能够提高粉料的接枝率,提高增韧效率;而增量反应阶段降低AN/St能够改善凝聚粉料粒度分布,减少微粉对洗涤脱水和干燥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为了能够实现高品质高胶粉的连续稳定生产,可以在提高一次反应AN/St比例的同时,适当降低增量反应混合单体中AN/St。
- 刘姜鲍长坤高冠华陆书来
- 关键词:接枝率
- 辅助凝聚剂对ABS装置凝聚和脱水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生产装置中,凝聚干燥单元易出现凝聚颗粒形态不佳、结构松散、浆液水层浑浊、真空过滤机滤布堵塞、脱水机电流超限和湿粉料含水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装置的生产能力。在凝聚过程熟化阶段加入辅助凝聚剂,可显著改善凝聚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的辅助凝聚剂占凝聚浆液中固体质量的1.0%~2.0%时,凝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减少近60%,悬浮物减少97%,湿粉料含水质量分数由23.6%~23.9%降至19.4%~20.1%;辅助凝聚剂的使用对凝聚、脱水、干燥等单元操作的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和最终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 李睿刘姜刘晓侠陆书来
- 关键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脱水化学需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