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团结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脑梗
  • 3篇血压
  • 3篇脑白质
  • 3篇急性
  • 3篇高血压
  • 3篇梗死
  • 3篇白质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卒中
  • 2篇相关危险因素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塞患者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老年
  • 2篇基因

机构

  • 1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11篇刘团结
  • 8篇毛蕾
  • 7篇王博
  • 7篇沈滔
  • 5篇姜国林
  • 5篇方麒林
  • 4篇丁联斌
  • 3篇钟玲
  • 2篇厉倩
  • 1篇张力
  • 1篇蒋长好
  • 1篇沈蕾
  • 1篇陈爱国
  • 1篇高明喜
  • 1篇项明强
  • 1篇陶于
  • 1篇刘传道
  • 1篇温沁竹
  • 1篇杨剑
  • 1篇党挺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心内科或神经内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急性脑卒中113例,按照年龄±5岁、同性别、NIHSS评分严重程度相同、同期入院的无心脏起搏器植入脑卒中患者进行1︰1配对入组113例。对2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特征、合并症、临床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有房颤的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226例患者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房颤史、吸烟史、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年龄、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既往心力衰竭、脑卒中发作史、BNP、新发或无症状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VASc评分:226例患者中有105例房颤患者(46.5%),新发或无症状房颤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P=0.0270,OR=3.427)、心力衰竭史(P=0.0314,OR=2.250)、BNP(P=0.0120、OR=12.262)、新发或无症状房颤(P=0.0071,OR=18.305)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结论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与患者心力衰竭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有关,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急性脑卒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功能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
高明喜沈蕾施根灵温沁竹姜国林丁联斌刘团结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急性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
体育锻炼延缓老年人认知衰退量效关系的专家共识被引量:25
2021年
检索国内外5个大型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按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认定的证据水平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分级,统计与分析体育锻炼各变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形成体育锻炼延缓老年人认知衰退量效关系的专家共识。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3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抗阻运动对执行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2次,中、高强度,每次60 min,锻炼周期为24周;多成分运动对整体认知、记忆、执行功能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4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整体认知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5次以上,中等强度,每次锻炼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
蔡治东娄淑杰陈爱国李安民杨剑徐霞赵洪朋蒋长好项明强许东升赵静袁逖飞张力王洪彪温家银陶于党挺刘传道刘团结刘伟志邓轩峰韩燕曹慧王兴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锻炼循证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伴发H型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中的表达作用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H型高血压在脑梗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及遗传表达,探索临床干预新思路,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58例,单纯H型高血压患者86例,伴H型高血压...
王博方麒林厉倩刘团结丁联斌姜国林毛蕾沈滔钟玲
文献传递
脑卒中患者脑萎缩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影响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合并有脑卒中史的脑萎缩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182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既往史,用颈动脉超声对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检测,利用磁共振成像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检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潜在评估指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糖尿病对脑卒中后脑萎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联合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评估脑卒中后脑萎缩的准确性较高(AUC=0.864)。结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检测可预防脑卒中后脑萎缩,对于有相关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及早进行脑萎缩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毛蕾王博刘团结沈滔徐玉萍
关键词:脑卒中脑萎缩影响因素
外周免疫细胞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免疫细胞变化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笔者医院24h内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在入院后3h内进行相关血液指标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潜在因素,随后利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在预测脑梗死转归上的诊断价值。并且采用χ2检验以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一般临床资料、生存结局以及感染发生情况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降低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良好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平均血糖水平、C反应蛋白C(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平均脑梗死面积是潜在影响患者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及NLR增加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2.15,P=0.031;HR=1.91,P=0.022; HR=3.61,P=0.000); ROC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NLR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8、0.748和0.642。并且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以及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减少组。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及NLR增加有潜力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风险较高。
毛蕾王博刘团结沈滔徐玉萍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急性脑梗死预后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伴发H型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中的表达作用
王博方麒林厉倩刘团结丁联斌姜国林毛蕾沈滔钟玲
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以单纯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6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头颅MRI确诊的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该病发生率为0.24%(4/1693),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病因。4例均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左、右侧周围性面瘫分别为1例、3例),3例出现眩晕。4例经头颅MRI检查,均发现脑干梗死(桥脑梗死3例,桥脑合并小脑梗死1例),经抗血小板等治疗有效。结论以单纯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发生率低、尤其是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脑干梗死因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重视其表现的多样性,对以周围性面瘫伴眩晕起病者应特别注意脑干病变情况,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防止漏诊及误诊,头颅MRI特别是DWI对脑干梗死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姜国林刘团结毛蕾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差异在多系统萎缩和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的临床鉴别诊断的特异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住院或门诊随诊的MSA-P患者10例,PD患者15例,同期健康对照组15名,联合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感兴趣区分析法(ROI),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的临床分析研究。通过TBSS,对3组间的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进行两两比较的定性分析研究,再将MSA-P组与PD组之间有差异的簇集选作ROI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研究。由1名固定的临床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种疾病患者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ROI所得定量数据与患者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MSA-P组在左侧丘脑前辐射(ATR)[ROI检测值分别为0.371(0.287~0.535),0.472(0.390~0.594),0.473(0.388~0.555);P值分别为0.008,0.008]和左侧上纵束(SLF)[ROI检测值分别为0.397(0.291~0.469),0.456(0.338~0.560),0.473(0.427~0.530);P值分别为0.013,<0.01]的FA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r=-0.807,P=0.005和r=-0.455,P=0.022。相较于健康对照组,MSA-P的脑白质纤维束存在较多异常。结论左侧ATR和左侧SLF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可作为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标志物,且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观测指标。
吉莉沈滔毛蕾苏云楠刘团结方麒林徐玉萍王博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扩散张量成像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WML)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1例CSVD患者,根据磁共振WML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组(n=72)组和中重度(n=79)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白昼血压、夜间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其与WML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比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昼夜节律变化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人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与WML呈显著正相关(OR=1.086,95%CI:1.036~1.139,P=0.001;OR=2.397,95%CI:1.008~5.702,P=0.048);舒张压昼夜节律变化与WMH呈显著负相关(OR=0.922,95%CI:0.852~0.996,P=0.041)。结论:舒张压昼夜节律减弱与年龄、高血压一样,也是CSVD患者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联斌沈滔毛蕾徐玉萍王博刘团结方麒林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 S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脑S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诊断将其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SBI,56例),脑白质疏松组(LA,143例),颅外段动脉硬化组( EC,28例),颅内段动脉硬化组( IC,31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分析其对脑SVD发病的影响。结果脑SVD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且尿酸、Hcy、CRP 水平也普遍升高。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Hcy均是SBI、LA、EC、I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SBI(OR:3.47,95%CI:1.76~4.65)、LA(OR:2.98,95%CI:1.48~5.64)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而血浆Hcy与EC、IC无明显相关性( P>0.05)。 LA患者中随着Fazekas分级的增加,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 P<0.05)。结论血浆Hcy与脑SVD,尤其是SBI、LA具有相关性,是脑S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大血管病变( EC、IC)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王博沈滔毛蕾钟玲方麒林姜国林丁连斌刘团结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疏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