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珍

作品数:2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Health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细胞
  • 5篇运脾
  • 5篇运脾方
  • 5篇小鼠
  • 4篇幼年
  • 4篇幼年特发性
  • 4篇幼年特发性关...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关节炎
  • 4篇关节炎
  • 4篇过敏
  • 3篇动物
  • 3篇动物实验
  • 3篇厌食
  • 3篇厌食症
  • 3篇肾炎
  • 3篇巨噬细胞
  • 3篇狼疮
  • 3篇患儿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21篇杨珍
  • 18篇周纬
  • 10篇殷蕾
  • 4篇周征宇
  • 3篇陈同辛
  • 2篇金莹莹
  • 2篇吴洁
  • 1篇杨培蓉
  • 1篇杨静
  • 1篇江帆
  • 1篇王剑
  • 1篇张磊
  • 1篇邬宇芬
  • 1篇殷勇
  • 1篇王薇
  • 1篇叶萍
  • 1篇顾颉
  • 1篇金燕墚
  • 1篇周莎
  • 1篇张翠

传媒

  • 7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上海护理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2006(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甾体类消炎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32例SO-JIA患儿以NSAIDs联合MTX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关节炎病情改善评估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善标准。结果32例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27例,退热有效率为84.4%(27/32例),5例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热退;31例关节炎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6.9%(31/32例),1例加用来氟米特后关节炎症状缓解。停药观察3例,复发1例。结论SO-JIA诊断确立后应尽早予NSAIDs联合MTX治疗,NSAIDs能较好地退热及减轻关节症状,MTX可有效持续改善关节炎症。糖皮质激素不作为首选退热用药。
周纬殷蕾金燕樑杨珍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非甾体类消炎药甲氨蝶呤
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国际风湿病学联盟(I- IAR)儿科专家组分类标准讨论稿,分析总结25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患儿中男性占92.0%;年龄...
周纬金燕樑殷蕾杨珍
文献传递
EB病毒对脐带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EB病毒(EBV)感染对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EBV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的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与自体混合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T细胞Foxp3的表达。在DC与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比率为1∶10时,病毒感染组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共培养比率为1∶1时,与EBV感染的DC共培养的混合淋巴细胞中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LPS诱导成熟的D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BV感染的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通过上调Treg分化和发育因子Foxp3而诱导了自体Treg的活化,这可能是EBV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金莹莹杨珍周纬陈同辛
关键词:EB病毒脐带血FOXP3
儿童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及吸入治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汉族儿童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对哮喘儿童发病和对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212例哮喘儿童和52例健康体检儿童的β2-AR的16位点、27位点和16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哮喘发病的关系。筛选其中5~11岁共89例中度持续性哮喘儿童,采用前瞻性的药物基因学研究,予以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测,分析β2-AR基因多态性对哮喘儿童吸入LABA后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哮喘组Arg16Gly中具有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7%和31.7%,P<0.01)。哮喘组Gln27Glu中具有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1%和0,P<0.01)。164位点基因的多态性在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哮喘儿童的控制率为69.66%,肺功能明显好转,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50、75)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16位点和27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和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有关;β2-AR基因16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哮喘无关,β2-AR基因16位点和27位点的多态性不影响哮喘患儿LABA治疗的疗效。
杨珍张皓王薇殷勇王剑张磊邬宇芬江帆
关键词:儿童哮喘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运脾方不同剂量对小鼠游泳时间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运脾方不同剂量对小鼠游泳时间的作用,并探讨其增强机体耐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运脾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消食健儿糖浆及大、中、小剂量运脾方糖浆,连续7 d。测定各组小鼠的游泳时间。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运脾方不同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均显著延长(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运脾方不同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延长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运脾方能有效地增强小鼠的耐力。
郭飞孙远岭周纬杨珍
关键词:运脾方小鼠游泳实验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尤其是狼疮肾炎(LN)中的作用地位,从而为探索SLE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诊治和疗效观察提供帮助。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SLE患儿的血、尿MIF、白细胞介索(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检测.与健康志愿者对比分析以明确MIF在SLE,尤其是LN中的作用地位。结果LN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非LN组。而血MIF、TNF—d和IL-10及尿IL-10和TNF-α水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疾病活动组血IL-10显著高于缓解组,而血MIF、TNF—α及尿IL-10、MIF、TNF—α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MIF水平可能与LN存在一定相关性,有望成为SLE肾脏损害及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
金燕樑吴洁叶萍周纬殷蕾杨珍周征宇
关键词:红斑狼疮狼疮肾炎儿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周纬金燕樑殷蕾杨珍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炎症血清类风湿因子肉芽组织形成新骨形成炎性病变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食物过敏原检测及饮食指导
2009年
杨静杨珍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过敏原饮食指导
运脾方对小鼠吞噬指数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运脾方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运脾方增强免疫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立正常组、运脾方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消食健儿糖桨组),测定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与吞噬活性。结果:运脾方大、中剂量组小鼠的吞噬...
孙远岭李海涛周纬奚政君杨珍
关键词:运脾方厌食症巨噬细胞小鼠动物实验儿童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真菌变应原反应特点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真菌变应原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对2002年1月-2007年11月788例变应性疾病患儿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混合真菌Ⅰ(室外混合真菌)和混合真菌Ⅱ(室内混合真菌)的反应性。并比较真菌Ⅰ和Ⅱ阳性情况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和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应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真菌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5.12±2.66)岁;真菌Ⅰ阳性者83例,真菌Ⅱ阳性者6例,真菌Ⅰ和Ⅱ均阳性者10例;真菌Ⅰ的反应率(11.80%)显著高于真菌Ⅱ(1.02%)(P<0.01);真菌变应原SPT反应率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在≤3岁患儿中反应率(19.98%)高于>3岁者(10.88%)(P<0.01);真菌变应原反应率和季节分布无明显关系(P>0.05);真菌Ⅱ引起的皮肤过敏症状的反应率(6.81%)高于呼吸道过敏症状的反应率(2.14%)(P<0.05);真菌Ⅰ引起的呼吸道过敏症状的反应率(11.86%)和皮肤过敏症状的反应率(14.7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海地区变应性疾病患儿中,真菌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者占12.56%,以室外真菌为主。季节分布无显著差异,在≤3岁的儿童中真菌引起的过敏应受到重视,室内真菌可引起更多的皮肤过敏症状。环境控制对预防真菌过敏和改善过敏症状很重要。
杨珍陈同辛周纬
关键词:真菌超敏反应变应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