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江陵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药物
  • 4篇纳米药物
  • 2篇口服
  • 1篇导管
  • 1篇丁丙诺啡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毒品滥用
  • 1篇修饰
  • 1篇药物递送
  • 1篇载药
  • 1篇载药系统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蛋白
  • 1篇生理屏障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释药
  • 1篇栓塞
  • 1篇栓塞微球
  • 1篇体外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福新药...
  • 1篇无限极(中国...

作者

  • 8篇万江陵
  • 5篇杨祥良
  • 1篇万江陵
  • 1篇杜青
  • 1篇赵彦兵
  • 1篇杨鑫
  • 1篇盛小莉
  • 1篇张继东

传媒

  • 6篇医药导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配体修饰的口服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口服给药途径具有方便、安全性高、患者顺应性好的优点。但是,由于胃肠道中多重吸收屏障的存在,许多药物又具有溶解性差、稳定性差或穿透性差的特点,使口服给药受到限制。纳米载药系统在克服口服吸收多重屏障,提高所包载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配体对纳米载药系统进行修饰是提高纳米载药系统口服递送效率的有效策略。该文探讨不同类型配体的修饰对于纳米载药系统口服递送效率的增强作用,总结小分子配体及多肽蛋白类配体修饰的特点,并对口服纳米载药系统配体修饰策略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杨晓宇罗寒盛剑勇万江陵杨祥良
关键词:纳米药物口服给药纳米载药系统
酶响应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酶响应纳米药物是一类由内源性酶作用改变自身理化性质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能靶向输送药物,可控释亲脂性药物、蛋白质和基因等,改善其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延长循环时间;酶响应纳米药物可用于化学治疗、基因治疗、光热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等肿瘤治疗,由于其独特的刺激响应功能,在药物输送、疾病诊断及生物医学影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酶响应纳米药物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安静万江陵杨祥良杨祥良
关键词:纳米药物肿瘤治疗
纳米结晶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纳米结晶技术进行高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的开发目前是医药产业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充分体现可控的制备工艺和药物纳米结晶化后的治疗学优势是药物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该文综述纳米结晶药物不同的制备工艺和表征手段,对已上市典型产品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展望纳米结晶技术在药物开发的应用前景。
牟东升廖园周小顺万江陵万江陵
关键词:纳米药物
肝素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2020年
肝素是一种水溶性天然多糖,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具有抗凝血、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等作用。肝素也可用于纳米药物的表面修饰,提高药物的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实现长循环;或用作纳米药物载体的骨架材料,实现对疏水性药物、蛋白质和基因的有效递送。肝素纳米药物可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及多种治疗方法联用,对恶性实体瘤、高转移肿瘤的治疗有巨大潜力。该文综述近年来肝素纳米药物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孙佳静万江陵杨祥良杨祥良
关键词:肝素纳米药物表面修饰药物递送
戒毒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毒品滥用已成为危害社会发展与稳定的毒瘤,近20年没有新的戒毒药物上市,现有戒毒药物具有患者顺应性差和坚持长期用药困难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通过对现有戒毒药物的制剂改良,长效缓释制剂提高戒毒药物的患者顺应性和戒毒成功率,已成功用于临床。该文对10年来戒毒药物长效缓释制剂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戒毒药物长效缓释制剂在戒毒中的重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研究新的缓控释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开发更好的戒毒药物制剂。
万江陵王煜凯吴柯杨达峰
关键词:毒品滥用纳曲酮丁丙诺啡
难溶性植物蛋白与功能油脂的自组装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消化吸收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以大米蛋白和核桃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组装工艺制备出大米蛋白-核桃油复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来表征复合物的形成;采用奶粉分散性测定实验评价大米蛋白-核桃油复合物与原料冲调性的差异;采用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实验及核桃油药动学实验评价大米蛋白-核桃油复合物与原料在吸收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大米蛋白-核桃油的分散时间缩短49.50%;与原料相比较,大米蛋白-核桃油复合物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升了8.49%、油酸生物利用度提高了70.86%、亚油酸生物利用度提高了63.01%。经过自组装工艺制备的大米蛋白-核桃油复合物冲调性能更好、成分吸收更好。
陈伟鸿肖俊勇马方励万江陵盛小莉
关键词:大米蛋白核桃油自组装生物利用度
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TSA)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SA-SLN),根据相关理化性质预测其口服吸收效果。方法:采用成膜-高压均质法制备TSA-SLN,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并考察其热力学行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试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结合体外释放试验和Caco-2细胞单层膜转运试验初步评价了TSA-SLN的口服吸收效果。结果:TSA-SLN水分散粒径(83.6±15.4)nm,PDI为0.203±0.019,Zeta电位(-32.6±1.7)mV,载药量(0.92±0.05)%,包封率(84±7)%;X射线衍射(XRD)和差式热量扫描(DSC)测试结果表明TSA在SLN中以无定型态存在,与市售丹参酮胶囊粉末相比,TSA-SLN的体外累积释放度提高将近20%,Caco-2细胞单层膜的通透率提高4~5倍。结论:TSA-SLN体外释放度高,Caco-2细胞单层膜通透性强,有望提高TSA的口服吸收。
张继东万江陵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吸收体外释放
静电喷雾制备多功能肝癌介入用栓塞微球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血管栓塞材料的栓塞效果直接决定着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发展,开发出了一种基于静电喷雾技术的多功能栓塞微球。通过精确控制微球的尺寸和引入自身显影性,可为肝癌的精准介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该制备方法易于引入多种功能物质,为介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提供便利。该文综述基于静电喷雾技术的多功能栓塞微球的优势,展望功能栓塞微球在肿瘤介入治疗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杜青杜青杨鑫陈星宇杨鑫万江陵赵彦兵
关键词:栓塞微球静电喷雾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