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亮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新时代颠覆性创新规制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颠覆性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文章在对颠覆性创新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规制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以及规制者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外规制颠覆性创新的经验教训,提出应对建议。
- 陈志张亮亮
- 关键词:颠覆性创新新兴产业规制
-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3
- 2017年
-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 李粉孙祥栋张亮亮
- 关键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环境污染
- 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被引量:27
- 2011年
-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家庭的食品消费微观数据作为非耐用品消费的代理变量,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习惯形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振及高储蓄的现象,这一效应即使在考虑了城镇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之后仍然是稳健的,并且其对消费的边际影响比"预防性动机"更为重要。不仅如此,本文还发现家庭越富有,习惯形成越强,储蓄倾向越高。
- 贾男张亮亮
-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动机系统广义矩估计
- 绿色城市:研究进展与经验借鉴被引量:14
- 2013年
- 绿色城市理论的演进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三个阶段,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发展模式、生态系统和城市设计三个角度对绿色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释。本文在对国内外绿色城市研究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绿色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色转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中国应借鉴国外城市转型经验,从创新制度设计、营造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科技、制定绿色规划四个方面着手,立足国情,有序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 赵峥张亮亮
- 关键词:理论演进
- 绿色发展视阈下的县级财政困境及对策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对县级财政建设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部分县级财政短缺的问题依然严重:税源严重依赖于"两高"行业,财政收入中非税比重持续增长,财政供养及配套支出压力高企,政府性债务融资风险日益凸显;同时,县级财政在摆脱财政困境方面尚存在诸如财力与新型城镇化要求不匹配、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严重失衡、融资风险化解能力不足、财政性收入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应尽快改善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绿色财政政策体系,完善县级财政监督机制,全面推进"财政省管县"改革,实施"行政省管县"试点,以实现县级财政的绿色发展。
- 张亮亮
- 关键词:财政建设
- 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3
- 2016年
- 文章应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展示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马歇尔和雅各布斯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非是线性的。多样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这两类曲线的拐点与城市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的高度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不利,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有利。政策上,为了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城市或镇应充分发挥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注重结构调整,大中型城市应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 孙祥栋张亮亮赵峥
- 关键词:集聚经济
- 中国汽车产业合理化布局研究
- 汽车工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产业关联度比较高、规模经济比较大的产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良好成绩:全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
- 张亮亮
- 关键词:汽车产业
- 文献传递
- 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被引量:35
- 2011年
- 本文利用“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假说来研究中国家庭食品消费行为的特征,并首次利用1989--2006年农村家庭微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试图给出近年来农村居民储蓄率持续偏高、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一种新解释。对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广义矩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有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这一效应即使在考虑了家庭的“预防性动机”之后仍然是稳健的,并且它对消费的边际影响比预防性动机更为重要。但是本文估计出的“习惯形成”参数比用总量数据得到的习惯形成参数要小。
- 贾男张亮亮甘犁
- 关键词:不确定性系统广义矩估计
- 基于集聚经济规律的城市规模问题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规律,借鉴集聚经济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给出合理解释,并指出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城市之间的适度规模差异巨大。首先,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地级市的城镇地区人口数据,文章首次计算并比较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的规模位序。结果发现总体上我国的城镇体系发展较为平衡、首位度低,10年间中国城市体系中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高位次城市发展突出;但是在规模前100位的城市中,人口分布则更为平衡。这表明10年间中国一批大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集中与扩散并存"的趋势。进一步地,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文章构造了城市单位生产成本函数,指出城市的单位生产成本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城市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本文将城市的适度规模界定为城市单位生产成本最小时所对应的规模,利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异方差稳健性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的适度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适度规模为420万人。这一结果也同时证实了目前中国的城市规模是普遍偏小的,人口往大城市迅速集中可以降低城市的生产成本,当前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理性。此外,文章认为,现实中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别巨大,这使得上述对城市适度规模的估计只是一个"一般情况"下的估计。一个城市的适度规模部分地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特征。一个城市中追求集聚效益的产业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适度规模就会越大。在界定制造业集聚型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与"一般情况"下的城市适度规模相比,制造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模较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
- 孙祥栋郑艳婷张亮亮
- 关键词:集聚经济
- 财政支出视角下的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均等化分析
- 2013年
- 本文在对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政支持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差异性,结合中西部地区发展实际,从财税体制改革、财政资源整合、城乡信息公平等方面提出利用财政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均等化的最优路径。
- 张亮亮赵峥
- 关键词:信息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