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坚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产生机制和特征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县118家乡村集体企业的考察,从乡镇企业的行为主体和市场约束两个方面对影响和制约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剖析。
- 张忠根林坚张校军
- 关键词:企业经营行为乡镇企业经营者
- 应当引导私营企业经营者节制生活消费积极扩大再生产
- 1988年
- 几年来,相当部分的私营企业经营者一直自觉地控制自己的生产规模,不愿积极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把经营所得大量地耗费在个人生活消费上,生活上的铺张和豪华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基至还掀起过极不正常的耗费大量资金营造坟墓的热潮。这种现象已带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
- 林坚
-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高消费
- 略谈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指导思想
- 1988年
- 农村改革已经过了十年的历程。始于1978年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虽然现在人们对它的局限性正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但对它的成功和巨大意义似乎并无异议。但从1985年开始的原设想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第二步改革,并没有取得象第一步改革那样显著的成效。与第二步改革同步,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值、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下降,显示出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阶段性的转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农村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这一分歧显然直接涉及对第二步改革的评价。对农村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如何深化农村改革交织在一起,使农村问题再度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我认为要对这些问题取得一致认识,首先需要就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展开讨论。
- 林坚
- 关键词:深化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关系经济运行机制生产力发展
- 对策区域化:深化农村改革之我见被引量:1
- 1988年
- 自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多元化经济结构取代了单一结构而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步”改革以后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多种经济模式并存这一态势说明,各地农村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如果说“人民公社”僵化体制是“第一步”改革所面临的束缚整个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第一步”
- 林坚
- 关键词:深化农村改革经济运行机制多元化经济经济模式经济关系
- 农民家庭收支与兼业化——平湖农村调查之二
- 1997年
- 本文对平湖农村不同经济类型的427户农户的家庭收支、收支结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忠实地记录了90年代初平湖农民的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平湖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兼业化现象做了探讨,指出"兼业化现象的普遍存在;即是产业有所分化的表现,又是产业分化不充分的表现"。
- 林坚杨柳勇
- 关键词:兼业
- 我国农业的二元技术结构与技术变迁被引量:7
- 1998年
- 我国农业的二元技术结构与技术变迁林坚杨柳勇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小规模与大规模经营的农业技术并存的二元技术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农业技术变迁的方式,与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之间的不平衡...
- 林坚杨柳勇
- 关键词:农业
- “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提法不科学
- 1987年
- 近几年,从上到下普遍使用了“‘贸工农’型生产结构”这一提法,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和提法。首先,所谓“结构”问题,是用结构相对指标加以反映的,它指的是总体的组成状况及其各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某一区域内只要存在着贸、工、农三大产业,即使它们只是在地域空间上并存,也仍然存在“结构”的问题,即该区域的经济组成及三大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 林坚
- 关键词:农业生产创汇农业出口贸易
- 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
- 1988年
- 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突破性成果,在于三点原因;改革客体存在的普遍性;基于改革客体存在的普遍性,改革对策的普遍有效性;基于改革客体自身性质及历史条件,改革运动形态上的爆发性。这三者构成了“第一步”改革全面突破性质的内在要素,缺少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第一步”改革都难以全面突破,“第二步”改革要取得与此相似的改革效应,同样需要具备这三个要素:
- 林坚
- 关键词:深化农村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关系
- 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4
- 1987年
-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由“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研究所带动,出现了一股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热潮。但有人则对“模式”这一提法,对诸多“模式”的出现这一现象,以及对“模式”研究本身的意义提出了疑问。这说明,对究竟如何看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广阔农村涌现出来的众多“模式”,对这些“模式”进行研究究竟有无必要,意义何在,还有着认识上的分歧,有待于解决。
- 林坚
-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关系苏南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