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楠楠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细菌
  • 3篇胁迫
  • 2篇污染
  • 1篇蛋壳
  • 1篇蛋壳粉
  • 1篇驯化
  • 1篇亚硒酸
  • 1篇亚硒酸钠
  • 1篇亚硒酸盐
  • 1篇有机肥
  • 1篇植物种植
  • 1篇生物修复
  • 1篇酸钠
  • 1篇酸性大红
  • 1篇铜胁迫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特...

机构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苏楠楠
  • 7篇杨如意
  • 6篇李静
  • 4篇周刚
  • 4篇昝树婷
  • 1篇沈源源
  • 1篇王波
  • 1篇周守标
  • 1篇邵婷
  • 1篇孙雯雯
  • 1篇姚春霞
  • 1篇张玉洁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耐铜细菌及其菌群对纳米CuO的淋滤作用研究
2015年
通过PCR-DGGE和测序等方法分析了铜累积性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根际的细菌群落,并研究了耐铜细菌对纳米Cu O(Cu O NPs)的淋滤作用,试图提高Cu O NPs的生物有效性,以加速修复进程。结果表明,茵陈蒿根际细菌多样性很低,主要由气球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微球菌属组成,其中气球菌属为优势属。低浓度Cu O NPs处理对细菌S31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400 mg·L-1的Cu O NPs则会对其产生明显抑制;不同浓度下,细菌S31对Cu O NPs的淋滤作用有明显差异;驯化不仅明显改善了细菌的生长状况,还进一步增强了Cu O NPs的淋滤。通过微生物提高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有效性的方法能否实际用于环境修复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进行验证。
昝树婷周刚李静苏楠楠邵宗圆杨如意
关键词:重金属驯化淋滤
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研究
在农田土壤污染中,镉是毒性最强和污染最普遍的重金属之一。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进行积累,从而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主要采用钝化和清除两种技术手段。联合修复技术...
苏楠楠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植物种植
铜胁迫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过去20年来,对不同来源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功能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多数基于对单个AMF功能的比较,群落水平的研究较少,且很多研究混淆了AMF来源和群落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忽略了宿主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短期温室盆栽试验,分析了铜胁迫对AMF群落结构的影响,比较了不同AMF群落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铜胁迫显著改变了AMF群落的孢子丰度和组成.以根内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为优势种的AMF群落有效减缓了铜胁迫对玉米生长和部分生理特性的抑制作用.
杨如意昝树婷李静苏楠楠孙雯雯郭富裕周刚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重金属耐性
百菌清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农药是集约化农业保证农产品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合理的施用方法会导致农药残留、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微生物特性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许多研究发现,百菌清对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害和抑制作用。通过温室试验探讨了百菌清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熵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水稻生物量。结果表明,虽然微生物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力受到显著抑制,且施用剂量越高抑制越明显。试验后期脱氢酶活性逐渐增加,但仍然低于对照。虽然,百菌清没有造成水稻生物量下降,但由于研究属于短期试验,且只施用了1次百菌清,因此其环境生态学影响有可能被低估。
昝树婷杨如意李静苏楠楠周刚
关键词:百菌清微生物生物量
一种超耐硒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作用的研究方法
一种超耐硒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作用的研究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耐硒细菌对亚硒酸钠的还原作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活化;b.梯度胁迫培养;c.活菌计数;d.Se<Sup>4+</Sup>测定。本发明采用在富...
杨如意李静邵宗圆苏楠楠
文献传递
一种超耐硒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耐硒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富硒土壤悬液;(2)增菌培养;(3)继代培养;(4)稀释涂布平板;(5)平板划线;(6)活化;(7)革兰氏染色;(8)总DNA提取;(9)1...
杨如意李静邵宗圆苏楠楠
文献传递
蛋壳粉对水中酸性大红的吸附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蛋壳粉(Eggshell powder,ESP)的表面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ESP对水中酸性大红的吸附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ESP对酸性大红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是一个放热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属物理吸附。最大吸附率为70.34%,吸附量为0.78 mg·g-1,pH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率的关键因素。ESP对酸性大红的吸附能力有限,可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开发综合利用技术是扩大蛋壳资源应用前景的重要途径之一。
杨如意昝树婷郭富裕周刚苏楠楠李静
关键词:蛋壳粉资源化离子强度
外源硒和耐硒细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生理和硒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毒性最强和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硒镉间的拮抗作用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硒的施用量和耐硒细菌对植物硒镉积累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外源硒和接种耐硒细菌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 DS15菌株对镉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生理代谢以及硒镉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硒使水稻株高显著增加,促进了水稻对硒的积累,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与对照相比,低硒(0.5 mg·kg^-1Na2SeO3)和高硒处理(2.0 mg·kg^-1Na2SeO3)使水稻根际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了32.24%和9.43%,并减少了水稻地上部分对镉的积累和镉向地上部的运输。低硒处理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以及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均显著优于高硒处理。与对照相比,不接种L.macroides时高硒处理反而造成水稻镉含量显著增加。接种L.macroides使水稻生物量增加了1.79倍,降低了水稻的硒含量,使SOD和CAT活性升高,根际土壤有效镉含量下降了18.46%,降低了水稻对镉的积累和运输。外源硒和接种L.macroides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硒、镉积累和运输均有显著影响,低硒、接种处理可以降低水稻镉含量,而高硒、接种处理可减少镉向地上部分的运输。研究表明,适量的硒和接种DS15可以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减少水稻对镉的积累和运输。
王波张然然杨如意杨如意苏楠楠朱濛苏楠楠
关键词:镉污染
洛克沙胂在青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含洛克沙胂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中的洛克沙胂在土壤-蔬菜中的降解、迁移转化及残留.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低浓度的洛克沙胂对青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比于对照组减产15%~32%;青菜对土壤中砷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且其根部为砷主要蓄积部位;土壤中总砷含量与施入洛克沙胂的量成正相关,并且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下降,最高达12.94 mg·kg -1,土壤无机砷含量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并于30 d 后趋于稳定,占总砷的66.75%~98.56%;青菜中总砷含量与土壤总砷含量及青菜砷富集系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洛克沙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缓慢,含洛克沙胂有机肥量添加量高于5000 kg·hm -2时,45 d 后土壤中有洛克沙胂残留;施入一定量的洛克沙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对于霉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较低浓度的洛克沙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洛克沙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邵婷姚春霞沈源源张玉洁苏楠楠周守标
关键词:洛克沙胂有机肥土壤青菜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