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刚

作品数:24 被引量:16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管
  • 13篇造影
  • 13篇静脉
  • 12篇血管造影
  • 12篇造影术
  • 11篇血管造影术
  • 8篇血管成像
  • 7篇血栓
  • 7篇静脉血
  • 7篇静脉血栓
  • 6篇性病
  • 6篇血栓形成
  • 6篇下肢静脉
  • 6篇病变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下肢深静脉
  • 5篇下肢深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形成
  • 4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19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吴刚
  • 18篇顾建平
  • 14篇卢铃铨
  • 14篇王书智
  • 14篇殷信道
  • 8篇冯敏
  • 4篇张娅梅
  • 3篇王丽萍
  • 3篇吴前芝
  • 3篇沈莉
  • 2篇马跃虎
  • 2篇庄乃君
  • 2篇张练
  • 2篇杨春霞
  • 2篇张卫东
  • 1篇王利伟
  • 1篇姜玲
  • 1篇宋进华
  • 1篇徐辉
  • 1篇何旭

传媒

  • 4篇实用医技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全国第六次外...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CT多种后处理方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i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 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张练冯敏张卫东吴刚王书智卢铃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X线计算机
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的MSCTA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运用MSCTA分析无下肢静脉疾病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率。方法对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的盆腔增强扫描进行分析,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水平,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方法,显示、测量两侧髂总静脉正交断面上的短径及面积,并分别计算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及面积受压率。用t检验分析短径受压率与面积受压率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受压率大于50%患者中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结果①在正交断面上,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为27.06%±2.23%,面积受压率为9.59%±1.63%,短径受压率明显高于面积受压率(t=8.980,P=0.000);②对左髂总静脉面积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受压程度为9.59%,受压率≥50%占3.96%(n=8);在受压率≥50%的8例受试者中,7例为女性,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3)。将202例研究对象分成小于40岁组(1)、40~60岁组(2)、大于60岁组(3)三个组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49,p1~3=0.669,p2~3=0.293;男性:p1~2=0.401,p1~3=0.459,p2~3=0.841)。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分别统计分析性别差异,结果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492,P=0.627;40~60岁组:t=0.238,P=0.813;大于60岁组:t=1.597,P=0.113);③对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压率≥50%占16.34%(n=33),在受压率≥50%的33例受试者中,22例为女性,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9)。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62,p1~3=0.086,p2~3=0.870;男性:p1~2=0.307,p1~3=0.156,p2~3=0.875)。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941,P=0.356;40~60岁组:t=1.437,P=0.156;大于60岁组:t=1.883,P=0.062)。结论左髂总静脉受压率在正常人群中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但在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的无症状者中,女性较男性多。
沈莉顾建平殷信道吴刚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分析膝关节损伤的 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 MRI资料。结果 :2 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 ,共 30条韧带损伤 ,MRI发现 2 9条 ,其敏感性为 96 .7% ,准确性为93.3%。 2例半月板撕裂及其他合并伤均准确显示。韧带部分撕裂的 MRI表现为韧带局灶或弥漫肿胀 ,信号增高 ,韧带完全断裂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半月板损伤 MR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线状高信号。结论
吴刚王丽萍卢铃铨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MRI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
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与DSA对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阻塞原因,并与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4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其中12例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合并下腔静脉狭窄分隔畸形,1例合并盆腔肿块压迫右侧髂总静脉,1例合并左侧腘窝囊肿。24例出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20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髂外动脉压迫髂外静脉1例;有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例深静脉受到肿块或囊肿的压迫。1例MSCTA未见异常而DSA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7.62%。结论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娅梅王书智顾建平吴刚冯敏殷信道卢铃铨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静脉阻塞性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刚王书智顾建平冯敏殷信道卢铃铨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闭塞性病变
多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与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探讨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MSCTCP)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临床疑诊胆道梗阻行腹部螺旋CT及MRCP检查的136例病人,两位医生采用单盲法分别对其N-MSCTCP及MRCP图像作出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以ERCP、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对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诊断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均为100%。在定性诊断上,MRCP诊断胆道结石准确率高于N-MSCTC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2种方法相近,但N-MSCTCP显示转移灶更清晰、准确。N-MSCTCP对炎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RCP对显示胆道结石有明显优势,而N-MSCTCP诊断炎性狭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提供指导。
马跃虎殷信道顾建平周星帆吴刚
关键词:胆汁淤积
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MRA和CTA的临床价值-与DSA比较研究
顾建平王书智冯敏吴刚卢铃铨张林王利伟
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常规静脉造影目前仍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常规血管造影必须使用对比剂,且有一些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足部水肿、坏死,会造成静脉穿刺困难。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
关键词:
关键词:MRACTA
CT血管成像判断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判断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DSA证实为DVT的病例,分析其在CT增强图像上形态学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CT值及标准差,分别做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急性期DVT18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中央类圆形低密度充盈缺损,范围广,常累及全下肢,血栓处管腔明显扩张,患肢软组织肿胀明显。慢性期DVT19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内不规则形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节段性分布,血栓处管腔无明显扩大,可有局部管腔狭窄闭塞,管壁不规则增厚,侧枝循环增多,浅静脉增粗。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CT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HU和37.42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P<0.05),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标准差平均数分别为12.46和8.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结论:CTA对显示急慢性期血栓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庄乃君王书智顾建平吴刚张娅梅陈国平殷信道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静脉血栓形成
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MSCT征象与凝血纤溶指标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VT患者资料,根据病程将DVT分为急慢性期,观察MSCT增强图像上血栓及软组织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CT值。根据MSCT上血栓形态、血栓分布范围、CT值分组,分析MSCT征象与PT、APTT、FIB、TT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病程分组,急性期DVT 18例,MSCT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充盈缺损,管腔扩大,血栓呈连续性分布,软组织肿胀;慢性期DVT 19例,MSCT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偏心性充盈缺损,血栓分布呈节段性,侧支循环增多、浅静脉迂曲;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CT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11.89)HU和(37.42±9.46)HU,U=20.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上,血栓形态为中心性充盈缺损组PT、APTT、FIB值均较偏心性充盈缺损组高,t值分别为4.95、3.27、4.05,P<0.05;血栓呈连续性分布组PT值较节段性分布组高,t=6.10,P<0.05;血栓CT值≥53.6 HU组PT、APTT、FIB值均较CT值<53.6 HU者高,t分别为3.97、6.21、6.1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慢性期DVT的MSCT表现与PT、APTT、FIB存在一定相关性,TT未见明显相关性,结合两者检查,可提高血栓急慢性期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庄乃君王书智顾建平吴刚张娅梅殷信道
关键词:凝血静脉血栓形成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2003年
目的 :探讨 CT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2 3例 ,包括胆管癌 10例 ,胰头癌 7例 ,壶腹部癌 5例 ,胆囊癌 1例 ,胆囊癌并发胆管癌 1例。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 CT征象包括“软藤征”,“截断征”,软组织肿块影 ,“双管征”,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征象越多则定性越可靠。结论 :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准确 。
吴刚王丽萍卢铃铨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CT诊断手术诊断病理诊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