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
-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5例自体髂骨同期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35例。回顾临床资料,对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的病变类型、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修复重建方法以及髂骨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龄39岁。非肿瘤性疾病4例,占11.6%;良性肿瘤22例,占62.7%;恶性肿瘤9例,占25.7%。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9±1.2)cm和(5.5±1.4)cm,(P=0.407);平均高度分别为(2.7±0.4)cm和(2.3±0.6)cm,(P<0.05)。血管化髂骨和非血管化髂骨的总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6.2%,(P<0.05)。非血管化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部分缺损和节段性缺损的成活率分为别91.7%和55.6%,(P=0.055)。非血管化髂骨长度>5.5 cm和≤5.5 cm的下颌骨缺损的成活率分别为63.6%和91.7%,(P=0.311)。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长度在8cm以内的下颌骨体部分或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非血管化髂骨适用于修复重建长度<5.5 cm的下颌骨部分缺损。
- 王翔朱飞尚政军
-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血管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