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童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术式血管重建治疗成人缺血型烟雾病被引量:11
- 2018年
-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前循环主干动脉狭窄闭塞逐渐加重,颅底出现代偿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同时后循环、颈外动脉代偿^[1]。烟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缺血及出血两种,缺血型烟雾病是成人烟雾病的一种重要类型,并可能演变成脑出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联合术式血管重建治疗的53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王振宇黄光富陈隆益李志立谭海斌殷成刘灵童
- 关键词: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联合术式烟雾病缺血型成人
-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方案的选择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1例147个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9.3岁;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19个,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95个,远端动脉瘤33个。依据动脉瘤瘤颈的大小、瘤颈壁结构(硬化、钙化)、瘤囊的大小、瘤囊内是否有血栓、钙化、瘤囊上有无重要分支血管等分别采用单纯夹闭、塑形夹闭和血管重建三种手术方法。结果 147个大脑中动脉瘤中48个大脑中动脉瘤选用单纯夹闭手术,91个动脉瘤选择塑形夹闭,8例巨大动脉瘤术中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或近端夹闭(血管重建),三种方法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0.4%、14.3%、12.5%,塑形夹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稍高,并有3.3%的复发率。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预后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医生术前仍应综合影像资料详细分析,根据动脉瘤的瘤囊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王振宇黄光富张天李志立谭海斌刘灵童
- 关键词:脑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夹闭手术血管搭桥
- 成人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手术时机及方案的选择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手术时机及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2例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脑室出血17例,双侧脑室出血15例,双侧脑室出血伴有意识障碍及高颅压症状10例脑室外引流。7例患者合并动脉瘤(21.9%),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末梢动脉瘤1例。开颅动脉瘤夹闭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例,3例未处理。32例患者12例(37.5%)进行双侧直接间接联合血运重建手术,11例在亚急性期完成血管重建手术,21例3周后(慢性期)完成。结果全部患者32例术后未并发脑积水。血管重建手术时机亚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术后改良Rinkin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96个月,2例再出血(6.3%),1例为对侧再出血,1例(合并动脉瘤未处理)出院1个月死亡。7例动脉瘤中6例动脉瘤消失, 1例再破裂出血。术中桥血管通畅率100%,术后3个月桥血管通畅率95%。结论烟雾病脑室出血不需要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可选择亚急性期进行血运重建手术,脑室外引流后脑脊液循环障碍解除,尽早血运重建手术,动脉瘤的处理应根据情况设计个体化方案。
- 王振宇刘泠胡晓殷成刘灵童陈隆益李志立谭海斌黄光富
- 关键词:烟雾病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血运重建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6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多种方式治疗,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评估血流阻断过程中脑组织对缺血的反应,荧光造影及术中超声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及载瘤血管有无狭窄。通过Glasgow预后评分、CTA或DSA进行临床及影像评估。结果术中超声及荧光造影桥血管畅率100%。采用动脉塑形夹毕4例术后1例并发脑缺血(载瘤动脉狭窄),1例并发颅内出血;16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率93.8%,1例桥血管闭塞,1例症状性脑缺血(未发现梗塞灶),动脉瘤瘤囊切除缝合1例术后并发脑干梗塞死亡;血流导向装置治疗5例1例并发脑梗塞。随访8~76个月,Glasgow预后评分5分22例,4分1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颅内巨大动脉治疗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满意。
- 王振宇黄光富张天李志立谭海斌刘灵童
- 关键词:脑动脉瘤巨大型颅内外血管搭桥介入治疗